概述
漢諾瓦溫血馬是專門用在障礙超越、馬場馬術、三日越野賽與馬車競賽等馬術比賽的溫血馬,可說一定是目前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比賽用馬,在世界各國的障礙超越與馬場馬術代表隊里都可看到。牠是徹徹底底的德國馬,起源於德國北部的下薩克森(Lower Saxony)地區,以前漢諾瓦王國的領土,在那裡已有超過四百年繁榮的育馬事業。1735年開始有官方的血統登記簿,1888年正式建立漢諾瓦溫馬血統登記簿。三百年來為了不同的特定目的仔細的育種。牠的原始血統還相當不討人喜歡,後來利用精挑細選的英國純血馬(Thoroughbred)與當地的母馬交配,以改良騎兵馬與農用馬的品質,後來漢諾瓦馬的培育目標多轉向馬術運動用的騎乘馬,逐漸的加入阿拉伯馬(Arab)與特雷克納馬(Trakehner)等血統,進而發展成現代的漢諾瓦馬。相關介紹
漢諾瓦馬的起源可以追溯至西元732年的Poitiers戰爭,那是一場法蘭克人(Frank,日爾曼人的一支)對抗撒拉森人的(Saracen,伊斯蘭教徒)的戰爭。法蘭克人的馬是混合的血統,源自於比基督教更早的年代歐洲南部與東部的馬,與一種叫Teneteri的本地馬雜交。Teneteri馬的歷史罕為人知,只知道是約在西元100年時由住在萊茵河谷(Rhine Valley)的部落的人所飼養,他們是有名的愛馬的人,有早期組織良好的騎兵隊。
從第八世紀開始,這種馬發展成中世紀武士所騎乘的馬,叫做大馬(Great Horse),算是矮胖的重型柯柏馬(Cob)類別,無疑的是和有名的法蘭德斯馬(Flanders)一起育種的。當戰爭的型態改變時,馬也必須改變,以維持牠的優勢。於是漢諾瓦馬的祖先慢慢的被培育成更高、更有活力,不再是重型柯柏馬類別。在十七世紀時,有三種馬被培育成軍事用途:丹麥馬(Danish)、麥克倫堡馬(Mecklenburg)、當然還有漢諾瓦馬,這三種馬都還算是重型馬。
接著歷史轉了一個出乎意料的大彎,漢諾瓦家族攀上了英國皇室,這對漢諾瓦馬而言特別有好處。漢諾瓦家族的繼承人喬治-路易斯王子(Prince George Louis)在西元1714年被加冕為喬治大帝(King George),直到漢諾瓦王朝的最後一位國王威廉四世(William IV)死於西元1837年,這123年之間漢諾瓦王朝一直得到海外王室所送的馬。早期的英國純血馬(Thoroughbred)與克利夫蘭騮馬(Clevelan Bay),被送到漢諾瓦來和當時的漢諾瓦馬交配。在十八世紀初時的漢諾瓦馬還是算相當重型的馬,這樣交配的目的是為了生產更適合訓練與農業使用的馬。
喬治二世(George II)更是熱衷於改進漢諾瓦馬,他在西元1735年於Celle建立公營的育馬場。十四匹黑色的霍爾斯坦(Holstein)種公馬為漢諾瓦馬注入新的血統。霍爾斯坦馬也是重型馬,含有東方馬(Oriental)、西班牙馬(Spanish)與那不勒斯馬(Neapolitan)的血統。義大利的那不勒斯馬,含有西班牙馬、東方馬與大量的重型馬的血統,是一種大又熱情,卻溫和親切的馬,有一個自信的頭、高尚的動作與犟壯的後驅。最早可溯回中世紀,到十七世紀時在歐洲被廣泛的用在古典馬術(manege)、展示與遊行。藉由Celle的霍爾斯坦種公馬,將牠四肢靈巧的特質帶進漢諾瓦馬的血統里。
由於需要輕型馬車用的馬,英國純血馬的血統被成功的引進,有些繁殖出來的馬甚至出口回英國,為英國皇家馬車服務。然而在德國這邊,漢諾瓦馬更多被用在軍隊騎乘,因為怕整個品種變得太輕,因此純血馬的血統受到限制。
重型的漢諾瓦馬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存活下來,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在運輸與農業上都不再需要重型的漢諾瓦馬。大戰之後,休閒與競賽騎乘漸漸受到歡迎,再一次的調整漢諾瓦馬的血統以適應新的需求。純血馬與阿拉伯馬的血統又被引進,還有也是輕型的特雷克納馬(Trakehner),最後成為今天華麗的競賽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