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溫曉虹,山西太原人。1982年獲北京語言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學士學位,1987年獲美國堪薩斯大學英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碩士學位,1991年獲該校教育學與心理語言學博士學位。現任美國休斯頓大學中文部主任。2005年獲中國教育部“傑出華裔學者春暉獎”。主要研究領域為語言習得、語言教學理論與對外漢語教學。
目錄
序
前言
第一章 語言習得理論研究
第一節 語言習得理論概觀
一、行為主義心理語言學
二、轉換生成心理語言學
三、認知心理語言學
第二節 第一語言與第二語言習得比較
一、第一語言和第二語言的習得順序研究
三、生物腦神經緣由
四、認知思維能力
五、Krashen的監控模式
六、學習動機、心理和情緒
七、學習環境與語言輸入
第三節 教學法:語言的形式、內容與交際性
一、前期的語言教學
二、功能結構教學法
三、認知教學法
四、交際教學法
五、在交際功能主導下的對語言形式的教學
第四節 偏誤、糾正偏誤的意義與效果
一、歸類分析中文中介語的偏誤
二、對糾正偏誤效益的研究
三、糾正偏誤的方式和方法
第二章 美國學生漢語語法習得研究
第一節 位移意義的“把”字句的習得研究
一、文獻綜述
二、“把”字句的特徵
三、實驗設計與調查方法
四、結果
五、討論
六、對教學的啟示
第二節 主題突出與漢語存現句的習得
一、文獻綜述
二、漢語的存現句式及其主題的判斷原則
三、實驗研究的目的與方法
四、實驗結果
五、討論
六、結論
第三節 漢語“體”的習得——漢語作為外語的中介語分析
一、文獻綜述
二、現代漢語體標記
三、調查方法
四、數據結果
五、討 論
六、結 論
第四節 漢語動詞後綴“-了”和句尾“了”的習得研究
一、文獻綜述
二、研究的問題與方法設計
……
第三章 漢語作為外語學習的目的、動機與策略研究
第四章 語言習得研究與漢語作為外語的教學實踐
第五章 課堂教學組織與語言技能培養
參考文獻
書摘
第一章 語言習得理論研究:
第一節 語言習得理論概觀:
對於正常的兒童來說,學會一種語言是一件極為自然的事情。以說英文的兒童為例,他們從說一個字開始,到會說兩個字,大約需要二十六個月,再到會說簡單及複雜的句子,只需要三十四個月左右(Brown,1973)。兒童在短短的時間內,如此容易地習得了複雜的語言,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然而,成人就大不相同了。從掌握語音、辭彙到短語、句法,從聽力、閱讀理解到會話寫作,往往要有意識地付出很大的努力。為什麼兒童習得語言會比成人容易得多?兒童是如何習得了母語?用了怎樣的能力,經歷了什麼樣的習得過程?在學習第二語言時,這種能力是否還一樣奏效?心理語言學家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研究第一語言和第二語言的習得能力、習得過程和學習策略,揭示語言習得的規律。完成這一任務不僅有助於我們進一步理解語言的本質,而且有助於我們了解人類的智力因素和認知能力,理解語言習得的過程,從而也會指導我們的語言學習和外語教學實踐。
人們是如何獲得語言能力的呢?對此學者們做出了各種解釋,形成了不同的語言學派。語言學由心理學做其理論基礎,同時與哲學、教育學、社會學等學科相互作用(呂必松,2007)。如果語言學家們在心理學、哲學、社會學或其他理論科學方面看法有分歧,這種分歧勢必會影響到他們對語言的看法和對語言習得能力的看法。而且,由於觀察角度不同,各學派對語言、語言習得能力及習得過程的解釋便莫衷一是。
對語言的本質、習得過程的認識也關係到語言的教學。教學理念的產生、教學大綱的制定、教學內容的安排、教學法的選擇、課堂教學活動的技巧,無一不與我們對語言的本質、語言習得過程的認識相聯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