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瑪自然保護區

漢瑪自然保護區

漢瑪自然保護區為大興安嶺剝蝕台原,地勢北高南低。保護大量的野生動植物,是我國重點保護區之一。

基本信息

簡介

漢瑪自然保護區1958年建立,1996年11月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107348公頃,主要保護對象是原始森林生態系統。

地理位置

保護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根河市,地處大興安嶺西北坡。

自然環境

保護區為大興安嶺剝蝕台原,地勢北高南低。境內平均海拔1000~1300米,最高海拔為1466米。區內山巒起伏,溝谷開闊,谷底平坦。氣候屬大陸性寒溫帶氣候,其特點是冬季嚴賽漫長,達7個月以上,積雪天數達200~260天;夏季溫涼短促,降雨集中。年均溫-5.5℃。年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上,冬季多刮西北風、西風,夏季多東南風、南風。區內河流密布,塔里亞河發源於此,由10幾條小河匯集而成,河流蜿蜒曲折,河短流急。

植物資源

保護區林草繁茂,森林覆蓋率達60%以上。區內野生植物約500種,地帶性植被為寒溫帶針葉林、北方針葉林。耐寒冷的興安落葉松廣泛分布,成為保護區的優勢樹種,並常與白樺、山楊等闊葉樹種及樟子松混生。樟子松也可形成小片純林。林下灌木以興安杜鵑、岳樺、越橘、杜香、偃松為主。基帶以上為寒帶偃松矮曲林。藥用植物有上百種,珍貴的如東北黃芪、手掌參、一輪貝母、七瓣蓮等。食用植物有黃花菜、蕨菜、木耳、猴頭、蘑菇等。
保護區中森林面積有87266公頃,占總面積約為64%,疏林面積為27000公頃,占總面積的20%。國家保護植物二級有岩高蘭;三級有樟子松、黃芪等。

動物資源

保護區的野生動物近200種,許多鳥類在區內築巢繁殖。國家級保護動物有20多種。一級有紫貂、豹、貂熊、細嘴松雞;二級有原麝、馬鹿、駝鹿、兔猻、猞猁、雪兔、棕熊、花尾榛雞、黑琴雞等。
(一)駝鹿——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偶蹄目,鹿科。駝鹿為鹿科中個體最大的。角分叉,軀幹短,四肢高。肩胛上有一個突起的峰,所以叫它駝鹿。蹄子分成兩半,頸下有一個肉囊。全身毛色棕褐,沒有斑點。
棲息範圍廣泛,以山楊、白樺、杉樹等為食物。每年9~10月是發情季節,懷孕期約為225~237天,一般每胎產1~2仔。
(二)黑琴雞——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雞形目,松雞科,別名黑雞。體長約54厘米,雄鳥全身幾乎為黑色。翼上具有寬闊的白色橫斑;尾呈叉狀,外側三對尾羽向外彎曲,呈鐮刀狀;腿部有毛色覆羽,且有褐色橫斑。雌鳥全身絕大部分為黃褐色,並帶黑色或褐色橫斑;尾呈叉狀,但外側羽不向外彎曲。
黑琴雞棲息於針葉、針闊混交林及河邊的灌叢中。冬季常在雪穴中避寒,夏季多在闊葉林地區覓食。主食喬木、灌木的嫩芽、嫩枝、嫩葉,也覓食花,果實。每年3~4月發情,一雄多雌。營巢於地面,每窩產卵4~14枚,孵化期為19~25天。
保護區內棲息著寒溫帶針葉林動物種群中的絕大多數種類,不少稀有生物資源尚未遭到破壞,是一個巨大的天然“資源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