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系起源
狹義的“民系”,又稱“次民族”、“亞民族”,分支內部有共同或同類的語言、文化、風俗,相互之間互為認同。例如,就南方漢族而言,有說閩語的閩南、興化(莆仙)、潮汕,說客家話的客家,說粵語的廣府、粵西、四邑、桂南、惠(州)河(源)等民系。有人亦引申“民系”的概念,用來指同屬一地區有相互認同的人,不一定需要滿足符合內部語言、文化、風俗相同的要求。例如所謂的老表,就是指江西人(贛民系)。不過這種引申的“民系”概念使用得較少,一般稱為“某某人”而不是“某某民系”,如“江浙人”、“東北人”等。
因此,“民系”一詞在用於漢族時,基本上只運用於廣東、福建等省內各族群語言、文化、風俗等差異較大的地區。此外,就中文環境而言,只有中國大陸的學者較喜歡使用“民系”(sub-nation)的概念,而台灣、香港、東南亞等地更多的是使用“族群”(group)的概念。
20世紀以前,關於漢族差異性的研究非常的少。到1930年代,廣東學者羅香林意識到,漢族等龐大的民族,會因為時代和環境的變遷,逐漸分化,形成微有不同的亞文化群體。為了描述這些亞文化群體,羅香林為首創了“民系”這個詞。羅使用民系這個詞主要是為了研究客家人的來源和屬性。而在中文語境以外,這種亞文化群體往往用“亞民族”來指代。
同一個民系的人生活在相同或相近的區域,有著相同的區域認同。區域認同往往成為民系的名字,典型的例子如潮州民系。在漢族諸民系中,客家民系是唯一不以地域命名的漢族民系。
對漢族人而言,炎黃認同是民族的精神傳統的標誌物和代表物之一。類似的,對於民族之下的民系而言,在同一個民系裡的人,往往對某一特定的事物有著強烈的認同感,認為這一事物代表了自己所屬民系的某些特性和精神傳統。
東北民系
分布:東三省除大連以外的地區語言:東北官話
文化中心:瀋陽、長春、哈爾濱
經濟中心:瀋陽、長春、哈爾濱
最大城市:瀋陽
燕幽民系
分布:北京和河北北部語言:北京官話
文化中心:北京
經濟中心:北京
最大城市:北京
華北民系
分布:山東中西部和河北大部語言:冀魯官話
文化中心:濟南、天津、保定
經濟中心:天津、濟南、石家莊
最大城市:天津
膠遼民系
分布:山東東部和遼寧南部語言:膠遼官話
文化中心:青州
經濟中心:青島、大連
最大城市:大連
中原民系
分布:河南、山東西南部、江蘇北部、安徽北部語言:中原官話
文化中心:安陽、洛陽、開封、曲阜
經濟中心:鄭州、洛陽、徐州
最大城市:鄭州
晉綏民系
分布:陝西北部、山西、內蒙古河套地區語言:晉語
文化中心:太原、呼和浩特
經濟中心:包頭、太原、大同
最大城市:太原
關中民系
分布:陝西中部、甘肅南部、寧夏南部語言:關中官話
文化中心:西安、鹹陽
經濟中心:西安、寶雞
最大城市:西安
西北民系
分布:甘肅北部、寧夏北部語言:蘭銀官話
文化中心:蘭州、銀川
經濟中心:蘭州
最大城市:蘭州
上江民系
分布:陝西南部、四川、重慶、貴州、雲南、廣西西北部、湖北中西部、湖南西部語言:西南官話
文化中心:成都、武漢、重慶、昆明
經濟中心:重慶、成都、武漢
最大城市:重慶
下江民系
分布:江蘇大部,安徽中南部語言:江淮官話
文化中心:南京、揚州
經濟中心:南京、揚州、合肥
最大城市:南京
湖湘民系
分布:湖南大部,廣西東北部語言:湘語
文化中心:長沙
經濟中心:長沙、湘潭、株洲
最大城市:長沙
江西民系
分布:江西中北部,湖南東部,安徽西南部,湖北東南部,福建部分地區語言:贛語
文化中心:南昌
經濟中心:南昌
最大城市:南昌
吳越民系
分布:江蘇東南部、浙江大部、安徽東南部(徽州全境、宣州部分地區)、江西東北部分地區、上海語言:吳語、徽語
文化中心:蘇州、紹興、上海、杭州、徽州
經濟中心:上海、蘇州、杭州、無錫、寧波、溫州
最大城市:上海
客家民系
分布:江西南部、廣東北部、廣東東部、福建西部、台灣全島、湖南、四川部分地區、海外語言:客家話
文化中心:梅州
閩語民系
(閩語民系/河洛民系/閩海民系)分布:福建中東部、廣東東部、海南,台灣全島,海外
語言:閩北語、閩南語
文化中心:福州、泉州、台北、潮州
經濟中心:福州、泉州、廈門、台北、汕頭
最大城市:台北
廣府民系
分布:廣西東部、廣東中西部、東江中上游流域,港澳地區、海外語言:粵語
文化中心:廣州
經濟中心:香港、澳門、廣州、佛山、惠州
最大城市:廣州
(新版編輯:奧林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