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漢斯·施佩曼,1869年6月27日出生於德國符騰堡州的斯圖加特,施佩曼畢生從事兩棲類胚胎早期發育的研究,1902年,當蠑螈受精卵分裂為二細胞(即二分裂球)時,他用胎髮在兩個分裂球之間加以結紮,結果每個分裂球都發育成一個完整的胚胎,而如果在原腸期結紮,則兩半各自發育為半個胚胎。這意味著胚胎在早期和晚期之間發生了某種變化,使胚胎各部分“決定”確定下來。1920年,又通過異位移植實驗,把受精卵結紮為背腹兩半,只有背部一半能產生正常胚胎,而把背唇移植到腹唇,可產生第二個胚胎。他把背唇區稱為“組織者”。他提出用核移植方法克隆整個有機體,他被稱為“克隆之父”,不過當時沒有完成他的遠見。他開拓了實驗胚胎學的新局面,使他獲得了1935年的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他還研究了誘導反應,把青蛙的胚胎組織移植到蠑螈胚胎,仍可產生青蛙的器官,反之,把蠑螈的胚胎組織移植到青蛙宿主,仍可產生蠑螈的器官,這表明被誘導組織所產生的器官的種屬特性取決於它自己內在的遺傳。1938年他出版了《胚胎髮育和誘導》一書。
施佩曼還是英國劍橋大學、美國哈佛大學名譽博士,20多個國家的科學院的外籍院士。
圖:尼加拉瓜1995年12月11日發行《諾貝爾獎基金成立100年》郵票,二種小全張,施佩曼郵票為第二種12—5。
人物生平
1869年6月27日出生於德國符騰堡州的斯圖加特,父親威廉·施佩曼是個出版商,施佩曼是長子。1878年在斯圖加特的埃伯哈德-路德維希學校讀書,1888年離校,隨父從事出版業工作,1889—1890年在德陸軍服兵役,1891年進入德國海德堡大學開始學醫。1893—1894年就讀於慕尼黑大學,1895年到維爾茨堡大學攻讀動物學、植物學和物理學,獲博士學位,畢業後,到維爾茨堡大學的動物研究所工作,1908—1914年在羅斯托克大學執教動物學和比較解剖學。1914—1919年成為柏林凱撒威廉生物研究所副主任,1919—1936年德國符騰堡州的斯圖加特,、動物學院院長直到退休。1935年成為名譽教授。
主要成就
1935年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
出版著作
《胚胎髮育和誘導》
個人生活
他的夫人克拉拉·施佩曼,他們有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1941年9月9日施佩曼在德國弗賴堡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