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漢塞明水 hàn sài míng shuǐ
70年前,由瑞典人斯文·赫定率領的中瑞西北科學考察團,曾從這裡勘察過綏新公路。早在兩千年前,這裡就是從河西北部由內蒙走進西域的另一條重要通道,有關山、大漠中的漢塞之稱。這裡東西走向由於地勢略高,不少地段屬有水草的半荒漠地帶,但大部分地域同西域其他地方沒有什麼不同,正如古人形容的那樣:大漠蒼涼,一派枯黃,時有“陣陣狂風不可擋,漫空沙石亂飛揚。窮以大漠連朝暗,多少征人委異鄉。”儘管情況如此,但自古以來,這條線路確是遊牧民族常常依靠駝馬往返遷徙的荒漠古道,又稱伊吾古道。
公元前138年
公元前138年,張騫出使西域,行至河西時不幸被當時控制河西走廊一帶的匈奴軍臣部下阻截扣留,並由河西北上經明水押送到東天山北麓口門子伊吾王盤踞地(見2005年1月外文出版社出版的《西去的使節》一書),交匈奴王庭看押的。這說明,在西漢年間的相當一個時期,從東天山到肅北和河西一帶,都在匈奴勢力控制之下。絲綢之路即使出陽關走玉門關也常常被阻。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打通河西走廊,阻止匈奴不斷進犯,甚至深入中原搶劫和掠奪,漢武帝吸取了先祖一再忍讓的教訓,決心出兵討伐匈奴,曾先後派漢將李廣、衛青、霍去病、李陵等進行遠征,不但把駐牧在居延與河西走廊一帶的匈奴渾邪王、休屠王逐一打垮,並把鋒芒直指西域腹地,攻破了樓蘭,進占了車師,還在輪台、渠犁駐兵屯田,同時在居延、明水建立了防禦要塞,修築了烽火台。到公元前60年,漢王朝又任命鄭吉為西域都護,使西域從此歸屬大漢王朝的統一版圖。但退居漠北的匈奴勢力並不甘心失敗,仍以東天山為天然屏障,常常伺機反撲,並出兵企圖重新控制西域各地。
這時的明水,已成為漢王朝抵禦匈奴進犯的前沿陣地,不但經常留有兵士防守,而且在周邊加強了各種防禦建設。在明水修築了烽燧,從居延到玉門關分三段修築了漢長城,形成了“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禦工事,使明水同居延要塞遙相呼應,一旦發現匈奴進犯,便立即點起烽火報警,以狼煙為信號,快速傳遞,做好迎敵準備,使匈奴南下嚴重受阻,一度起到了維護河西安寧,保證絲路暢通的巨大作用。
東漢時期
到東漢時期,漢王朝為了徹底擊敗北匈奴的侵犯,又先後遣車騎將軍竇憲、奉車都尉斗固、駙馬耿秉、假司馬班超、敦煌太守裴岑、漢將任尚等,或經伊吾翻越東天山,或經居延過明水,主動出擊,直下蒲類,大破匈奴呼衍王,迫使匈奴西逃,最後退出西域歷史舞台。
新考察發現
歷經兩千年滄桑的漢塞明水,到公元1935年在斯文·海定帶領的西北科學考察團之後,在他所寫的《亞洲腹地探險八年》一書中留下了這樣的記載:“這座兩千年前大漢皇帝抵禦匈奴的西北前哨陣地,現在雖然已變成一座廢墟,但在北面一座山頂上還有一座高聳的烽燧,非常清楚地屹立在那高山之顛。整個山谷是一塊小型的山間盆地,海拔2130米,用土坯建造的古代工事雖然已經2000多年,但它能傲視著風沙和暴風雪,時間莫能使這裡的一切完全消失,在它的周圍還有6座烽火台,至今仍很堅固。像大型運動場地一樣的軍事城堡,雖然已是廢墟,但凡是朝南的建築都很完好,惟有西北一側已多處風化移平,周圍山體多半是裸露的花崗岩石,站在那裡一動也不動。”
20世紀90年代末,我曾有機會從馬莊山南坡子泉金礦前往明晰山和南金山看礦,從明晰山到南金山要經過漢塞明水,於是我同技術人員便乘車沿山間小路北上,在看過明晰山礦點後,又沿馬明公路北行五六公里,前面山頭上的烽火台便映入視野,表明漢塞明水到了。
在這裡,我們做了短暫停留,凝視眼前的明水全景,果然名不虛傳,確是一處歷經兩千多年風風雨雨的關山要塞。它三面環山,位處山間一塊平坦的谷地之中,周邊的山體雖然不算高,但地勢險要,在這裡設卡,既可較快地獲取各路信息,又可阻截東去西行的人馬。當我們尋覓70年前斯文·海定及其考察團看到的漢塞明水遺址時,卻很難再找到當年塞址的蹤跡。據說在“文革”期間,人們為了修建居民點,把原來古塞及其防禦工事的殘垣斷壁早已完全夷為平地了。現在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只是一些新建的民居。但屹立在北山頂上的烽燧和周邊山腰間用石頭壘砌的殘牆遺址,仍然顯示著古老邊關的風姿,仍然可以勾起人們對這古老漢塞的懷古幽情,或許正是這山頂上烽燧點燃的狼煙,在這關山的前沿,曾多次發生過兩軍兵戎相見、血染黃沙的悲壯場面;或許正是由這裡得到的軍情,使朝廷曾派漢將衛青、霍去病統帥千軍萬馬由此跨越關山大漠,把匈奴趕出東天山,直至戰火平息,西域大統,在以後的漫長歷史時期,明水要塞已不再是防禦前沿,但它仍然被祖先保留下來。到了清代,為了平定準噶爾叛亂,到左宗棠統帥6萬大軍征戰入侵新疆的浩汗阿古柏匪幫,收復被占領的失地,分多路進兵新疆,其中從內蒙、寧夏、甘肅等地利用伊吾古道通過明水運糧進軍到巴里坤和哈密,然後全殲北疆守敵並揮師南下,收復失地,都起了重要作用。
20世紀發展
到20世紀30年代中葉和60年代初,隨著蘭新公路和蘭新鐵路的開通,明水漢塞便逐漸被人們淡忘了。可生活在甘新交界處的各族牧民,他們和睦相處,使這一帶成為發展牧業的沃土。特別是在這裡經過地質工作者幾十年的資源普查,從肅北明水的南金山到新疆境內的崆哆羅山,南部的馬樁山、星星山方圓幾百公里的丘陵地帶,證明是塔里木陸殼板塊與哈薩克斯坦至準噶爾陸殼板塊的碰撞帶,這一碰撞帶形成的火山地質構造具有較大範圍的金礦潛力,已發現的成礦資源有金、銀、銅、鎳、鎢、鉛、鋅、鐵等有色金屬礦達十多種,比較集中的石材資源也特別豐富,已發現的“天山翠”、“天山白麻”、“天山藍”、“星星藍”、“雙井紅”、“雙井花”、“紫星雲”、“黑冰花”等達30多個品種。其中“天山藍”、“雙井紅”、“雙井花”等還被國家評為名優產品。據專家預測石材資源總量約10億立方米以上。
隨著“三北”最捷公路的勘測與施工,從內蒙古臨河車站穿越肅北進入新疆同哈密車站相接的第二條鐵路大動脈的興建,古老的漢塞明水,必將在西部大開發的浪潮中注入新的活力,迎來更加明媚的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