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港

漢江在秦漢至南北朝時即盛行船運,漢中港在此一時期應即開埠。但歷史文獻缺載,具體情況不詳。唐代情況略有記載,《資治通鑑》卷218“至德二年二月”記事稱,安祿山叛軍攻破長安,唐肅宗在 靈武即帝位後,曾利用長江—— 漢江水道,漕運江、淮貢賦“至洋川(州)、 漢中”,再從漢中陸轉 鳳翔府,供唐軍平叛使用。在清代, 漢中山區農民利用酒糟養豬甚多,“豬至集市,盈千累萬,船運至襄陽、漢口售之”〔2〕。再如菸草、茶葉等經濟作物,亦大量運銷外地,〔3〕多由 漢中或 十八里舖港口碼頭裝運。

歷史記載

唐代情況略有記載,《資治通鑑》卷218“至德二年二月”記事稱,安祿山叛軍攻破長安,唐肅宗在 靈武即帝位後,曾利用長江—— 漢江水道,漕運江、淮貢賦“至洋川(州)、 漢中”,再從漢中陸轉 鳳翔府,供唐軍平叛使用。

南宋時, 漢江為軍事物資及軍馬運輸的水運路線。 元朝初年,利用 漢江向襄陽轉運軍實, 漢中港當被利用。

明初置 漢中府, 沔縣(今 勉縣)至 南鄭( 漢中)間有民船往還。“ 南鄭縣治居 漢江北三里,為陝南第一要鎮,據人云,承平之時,漢江民船甚多”;“ 南鄭東行十八里,為 十八里舖,為 漢中至下遊行舟第一泊地,故商市較盛”〔1〕。 十八里舖,即今鋪鎮,為 漢江上行船舶的終點港口。在清代, 漢中山區農民利用酒糟養豬甚多,“豬至集市,盈千累萬,船運至襄陽、漢口售之”〔2〕。再如菸草、茶葉等經濟作物,亦大量運銷外地,〔3〕多由 漢中或 十八里舖港口碼頭裝運。

近代發現

明、清、 民國時期,漢中府城附近碼頭、渡口甚多,較大的有 十八里舖、過街樓、下水渡、桃園子4個固定碼頭。主要渡口有上水渡(城西南5里)、下水渡(城南3里)、龍崗渡(城西南10里)、黑龍江渡(今 河東店)。

過街樓碼頭在 府城東南5里的過街樓南端,由於過街樓經常有船隻裝卸物資,商販運夫不斷,旅店、飯鋪、茶館、酒肆林立,因而取名“興隆街”。船幫人員又集資在興隆街修建一座“平浪宮”,祭祀 南宋抗金將領、熱心水利事業的楊從儀(今 漢中市種籽公司所在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