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市人民政府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09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是戰勝多重困難、取得顯著成效的一年。全市上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省“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決策部署,有效應對金融危機衝擊、地震災害影響等前所未有的挑戰,積極搶抓中省擴大內需、支持恢復重建等千載難逢的機遇,攻堅克難,真抓實幹,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增速加快、質量提升、持續健康、全面推進的良好態勢,圓滿完成了市三屆人大五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全年實現生產總值416.16億元,增長14.5%。財政總收入36.92億元,增長13.4%,地方財政收入14.39億元,增長16.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2562元、3446元,增長23.7%和19.5%。
(一)固定資產投資高速增長。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38.43億元,增長45.7%。96個重點項目進展較快,完成投資137億元,增長143%。十天高速公路漢中段進展良好,寶漢高速公路漢中段、500萬噸鋼技改工程和嘉陵江水電梯級開發等重大項目開工建設。漢中火車站改擴建、西漢蓉客專、漢中機場、陽安鐵路擴能改造等35個重大前期項目進展順利。全年執行經濟技術協作項目259個,總投資260.5億元;引資到位67.16億元,利用外資2925萬美元。
(二)工業經濟回升較快。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01.23億元,增長16.7%;工業增加值92.03億元,增長16.2%;完成銷售產值282.38億元,產銷率93.7%。35個工業重點技改項目進展較快,略鋼3號高爐改造、漢煙技改、10萬噸高純鋅、洋縣堯柏水泥一期工程建成投用,漢川工具機製造基地一期項目完成廠房主體工程。《漢中循環經濟產業集聚區建設規劃》已經省政府批覆;漢中航空工業園和9個省級重點縣區工業園建設步伐加快。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78戶,產值過億元企業達48個。非公經濟增加值占全市GDP的份額上升到48.81%。
(三)農業和農村經濟穩步發展。農業總產值159.1億元,增長6.6%。糧食總產109.87萬噸、增長7.6%,油料總產15.93萬噸、增長5.2%。生豬存欄236.5萬頭、出欄306.75萬頭,分別增長16.8%、18.8%;茶葉、柑桔產量分別達到1.17萬噸、25.91萬噸,增長27.2%、32.5%。重點龍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39.78億元,增長9.38%。建成沼氣池2.5萬口、通村水泥路2412公里、農村信息站1000個;建設扶貧重點村181個,移民搬遷1.5萬人,10.4萬農村人口脫貧。勞務輸出75.9萬人,實現收入63.4億元。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穩步推進。
(四)城鎮化建設加快推進。完成了城市總體規劃修編,以及濱江新區江北片區、大河坎等區域的控制性詳規。35個城建重點項目完成投資9.5億元。中心城區東、北出入口建成通車,市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建成投運,天然氣長輸管線建設和中心城區12條道路改造基本完成,漢江“雙橋”開工建設,漢南大道等項目進展較快。省級文明城市創建通過驗收,國家衛生城市、園林城市創建紮實推進,縣城和重點鎮建設成效明顯,城鄉一體化步伐進一步加快。
(五)第三產業增勢強勁。旅遊精品景區建設力度加大,張良廟紫柏山、黎坪景區如期開園,華陽、青木川古鎮等景區建設進展順利;“四湖”、“四園”景區提升改造步伐加快。成功舉辦茶葉節、諸葛亮文化旅遊節等特色宣傳推介活動,促進了旅遊業快速發展。全年接待國內外遊客1031.52萬人次,旅遊收入32億元,分別增長25.6%、3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0.02億元,增長19.8%;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商品零售價格指數分別上漲1.1%和0.2%。金融機構各項存、貸款餘額分別達到676.57億元和241.57億元,比年初淨增139.98億元、62.87億元。
(六)恢復重建成效顯著。累計籌措災後重建資金158.24億元,其中各級財政93.53億元,對口支援18.47億元,社會援助4.49億元,銀行貸款41.75億元。農村受災民眾住房重建全面完成。廉租房、經濟適用房建成和在建住房的套數、面積分別占規劃的78%、86%。規劃首批建設的85所中國小校全部建成。規劃首批建設的醫療衛生機構建成146所,占計畫的98.65%。敬老院開工38所,建成17所;震損水庫治理開工66座,竣工50座;地質災害隱患點治理開工111處,竣工32處。天津市、榆林市、省有色集團對口援建項目進展快、標準高、質量好。
(七)民生八大工程成果豐碩。實施項目1713個,完成投資55.28億元。投資3.91億元用於改善辦學條件、兌現義務教育費用補貼政策;投資2.53億元用於就業與再就業工程,新增就業3.2萬人,實現再就業9791人,勞務輸出培訓35.8萬人;投資2.06億元完善了縣鄉村三級衛生服務體系;投資8.62億元用於社會保障工程,城鎮醫保人數達到66.7萬人,1341名被征地農民落實了保障政策;投資18.54億元用於住房保障工程,建成廉租房1008套5.1萬m2、經濟適用房830套8.26萬m2,有7402戶享受住房租賃補貼;投資19.39億元用於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建成農村公路4672公里、飲水工程621處、文化體育設施338個;投資2353萬元用於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建成社區服務中心60個。
(八)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義務教育保障機制進一步完善,“蛋奶工程”惠及11.5萬名學生,職業技術學院新校區開工建設。計畫生育率97.94%,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分別控制在8.22‰、1.79‰。農村育齡婦女健康檢查率99.6%,農村婦女免費住院分娩補助全面啟動。33.42萬城鄉貧困群體和9.3萬困難民眾分別得到低保、醫療救助。科技、廣電、文化事業健康發展,市第四屆運動會和首屆老年人運動會成功舉辦。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建設有新突破,萬元生產總值能耗降低4.9%;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下降1.61%和4.3%,中心城區空氣優良天數達337天;完成造林45.3萬畝,治理水土流失965.78平方公里。
(九)社會大局保持穩定。應急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穩妥處置了“甲流感”、狂犬病疫情以及國道108陝川界交通擁堵等突發事件。安全生產形勢平穩,各類事故發生起數和死亡人數分別下降11.75%和4.31%。信訪和人民調解工作進一步加強,“一控雙降”目標圓滿完成,中省交辦信訪案件辦結率和息訴率排在全省首位。持續開展嚴打整治鬥爭,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人民民眾對社會治安滿意率居全省第一。
(十)政府自身建設不斷加強。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堅持科學民主決策,紮實推進依法行政,政府效能明顯提升。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理市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292件,辦結率100%。堅持不懈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依法查處違法違規案件和失職瀆職行為,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明顯提升。
人事、審計、統計、外僑、民族、宗教、人防、對台、檔案、雙擁、老齡、慈善、預備役、地方志和殘疾人等工作都取得新成績。
各位代表,一年來,我們遇到的困難前所未有,付出的努力非同尋常,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這些成績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和社會各界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人民萬眾一心、艱苦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奮戰在各條戰線的廣大幹部民眾、駐漢部隊指戰員、武警官兵和公安幹警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傾情支援漢中恢復重建的天津市、榆林市、省有色集團和社會各界,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員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二、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任務
2010年,是實現“十一五”規劃目標的最後一年,也是應對金融危機、鞏固經濟回升向好勢頭的關鍵一年。從面臨的有利因素看,中央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在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城鎮化建設和擴大消費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這為我市加快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我市經濟連續幾年保持了較快增長,一批重大產業和基礎設施項目正在加快實施,這是我們乘勢而上的基礎所在、希望所在。從面臨的困難和挑戰看,國內經濟回升的內在動力仍然不足,我市經濟發展仍將處在比較艱難的階段;經濟總量偏低、增速不快依然是影響率先突破發展的主要矛盾;經濟結構不盡合理,支柱產業抗風險能力低,地方財政增長缺乏有力支撐,財政收支矛盾將更加突出;縣域經濟發展相對滯後,改善民生的任務十分艱巨;作風不紮實、工作不到位的問題還不同程度地存在。對此,我們必須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既不能盲目樂觀,更不能消極畏難,必須堅定信心,振奮精神,爭搶發展機遇,創新發展模式,破解發展難題,加快推進漢中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0%以上,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8%,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5‰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4%以內,節能減排完成達標任務。
實現這一目標,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既要強力推進經濟較快增長,又要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真正實現又好又快發展;既要把擴大投資放在促進經濟成長的首要位置,又要注重擴大消費和外貿出口,形成拉動經濟成長的強大合力;既要加快城鎮化步伐,又要抓好新農村建設,實現城鄉統籌發展、共同繁榮;既要保持經濟快速發展,又要堅持不懈地改善民生,使人民民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根據上述目標和工作要求,今年經濟工作的重點是:強推“三化”進程,突出“三大增收”,主攻“五大突破”,實施“十大項目”。具體要抓好以下10個方面的工作:
(一)堅定不移實施投資拉動戰略
加快項目建設。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34億元。實施重點建設項目100個,年度投資192.06億元。建成十天高速漢中東段、國道108水磨灣至寧強縣城段、省道309災後重建以及330千伏略陽變電站等工程;加快建設十天高速漢中西段、寶漢高速漢中段、漢中機場、紅石樑隧道以及略電二期、110千伏輸變電、嘉陵江水電梯級開發等工程;開工建設西漢蓉客專、西漢高速佛坪連線線等工程;積極做好陽安鐵路擴能改造、鎮巴油氣開發、4×100萬千瓦火電等38個重大項目前期工作。
強化項目管理。進一步落實市級領導包抓、聯席會議協調、重大項目稽查、綜合執法監督等措施,及時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的困難和問題;完善項目責任考評制度,嚴格考核獎懲,實行責任追究,形成推進項目建設的長效機制。
抓好項目儲備。建立項目工作聯動機制,圍繞裝備製造、有色冶金、生態旅遊、現代服務業、文化產業、基礎設施建設等,超前謀劃、儲備一批大項目,特別要根據循環經濟產業集聚區布局和重點產業振興規劃,加快策劃、論證、包裝一批重大產業項目,以大項目拉動大投資,以大投資引領大發展。
(二)千方百計促進工業快速增長
做大做強骨幹企業。牢固樹立“循環、低碳、綠色”意識,按照“大集團引領、大項目支撐、集群化推動、園區化承載”的思路,加快推進漢中循環經濟產業集聚區建設;以“六大企業集團”、“八戶明星企業”為重點,支持鼓勵企業相互配套協作、延伸產業鏈條、發展產業集群,強力推進開發區工業園、漢中航空工業園以及9個縣區工業園建設,促進工業經濟走集群化、園區化、現代化發展道路。
促進企業自主創新。依託科技創新工程,支持企業搞好技術中心建設。強勢推進工業再翻番“三個一”工程,抓緊實施64個工業重點技改項目,完成年度投資62億元。加快500萬噸鋼技改、漢川工具機製造基地等項目建設,力爭漢航集團航空基地、陝南現代生物醫藥園等項目開工,確保中航電測二期、洋縣釩鈦磁鐵礦擴建等項目建成投用。
提升協調服務水平。加強工業經濟運行監測分析,加大政策扶持和金融支持,抓好煤、電、油、運等生產要素銜接協調,促進有市場、有效益的企業開足馬力生產;引導企業創新管理,打造品牌,增強市場競爭力。完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密切銀政、銀企聯繫與合作,推動金融更好地支持地方發展。積極促進中航電測實現上市融資,漢川工具機、漢王藥業、安中機械加快上市步伐。
(三)大力強化農業農村發展基礎
按照“穩糧保供給、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統籌、強基增後勁”的思路,統籌城鄉發展,夯實“三農”基礎,更好地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
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突出抓好“三個六”、“四個優”主導產業,積極培育核桃、蠶桑、烤菸、漁業、花卉等特色產業,推進“一村一品”、“一鄉一業”,培育壯大重點龍頭企業。大力推廣增產增效實用技術,確保糧食總產110萬噸、油料總產16萬噸。生豬飼養量力爭達到700萬頭;新建和改造茶園13萬畝、柑桔園7萬畝。鞏固茶葉品牌整合成果,擴大優質品牌效應。
多措並舉增加農民收入。深入貫徹中央一號檔案精神,全面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健全農業服務體系,加快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農業,提高比較效益;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突出抓好勞務輸出和農村金融服務,持續推進民生工程。農民人均純收入力爭4000元以上。
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建成通村公路1000公里、戶用沼氣池2萬口、農村信息站500個、扶貧重點村138個,移民搬遷1.42萬人,解決16萬人飲水安全問題,使農村民眾生產、生活條件有較大改善。
(四)下大力氣推動三產持續繁榮
做強旅遊產業。加大“四區四湖四園”精品景區和鄉村旅遊開發力度,洋縣梨園景區三月下旬開園,青木川古鎮重建力爭“五•一”完成,華陽景區“七•一”前推向市場,定軍山、天台山景區和溫泉資源開發有突破性進展。深入開展景區創A、飯店創星、服務創佳活動,著力提升旅遊業發展質量和效益。精心辦好央視“心連心”慰問演出、“歡樂中國行—魅力漢中”大型廣場文藝演出和首屆“中國最美油菜花海”漢中旅遊文化節、中國陝西首屆茶葉茶文化節等節慶活動,強化宣傳促銷,依託節慶造勢,繁榮旅遊產業,全年旅遊總收入力爭達到48億元。
培育消費熱點。大力開發社區商業、物業、家政等服務性消費,注重培育汽車等大宗消費和繼續教育、文化娛樂、運動健身等消費熱點,進一步做好家電、汽車、機車下鄉工作,滿足民眾消費需求。用足用活政策,鼓勵支持幹部職工住房消費。
完善市場體系。加快天漢大道百億元商貿街區、褒河物流園區和漢中口岸建設步伐。堅持實施“萬村千鄉”、“雙百”市場工程以及“縣超”工程,促進“農超對接”,支持新農村現代流通網路建設。加強市場監管,營造便利、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
(五)全力以赴加快城鎮建設步伐
以“雙百”城市戰略為引領,深入開展“城鎮化建設重點推進年”活動,繼續在“畫好城市、建好城市、管好城市、用好城市”上下功夫,堅持規劃剛性管理,重點打造中心城市,全面提升縣級城市,著力培育大鄉名鎮,促進農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居住向社區集中、產業向園區集中,加快城鄉一體化,力爭城鎮基礎設施投資年增長30%以上,城鎮化水平提高1.5個百分點,努力將漢中建設成西部地區最具特色的園林生態城市、宜居休閒城市、旅遊觀光城市。
加快中心城市和縣城建設。圍繞打造中心城市,進一步加大城市經營力度,做大融資平台,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力爭土地經營收益4億元以上。今年實施城建重點項目30個,年度投資20.09億元。以“一江兩岸”和濱江新區為重點,全力推進中心城區“十大工程”,建成漢南大道、江南東路,加快建設漢江“雙橋”、體育運動中心,開工建設橋南橋北廣場改造工程、濱江西路、朱䴉閣和濱江綠化帶,抓緊漢中火車站廣場改擴建前期工作。切實抓好漢中茶城、十天高速北出口等重點項目。以彰顯個性特色、改善人居環境為目標,突出縣城暢通、生態、點亮、文體、安居五大工程,努力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
集中建好大鄉名鎮。按照“六個一”要求,突出抓好省級重點鎮和陝南重點鎮建設,力爭到2012年每個重點鎮建成區面積擴大0.5平方公里以上。推進縣域優質教育、衛生等資源優先向重點鎮布局,放開城鎮落戶政策,提升重點鎮資源聚集能力。抓好農村“清潔工程”,集中治理高速路、國省道、景區和鄉村道路兩側髒亂差問題,全力改善農村面貌。
深入開展“聯創”工作。下功夫抓好城鎮綠化,堅定不移地實施大樹栽植工程;繼續開展取締占道經營、拆除違章建築等專項整治活動,加快公廁、集貿市場等公用設施建設,力爭兩年內所有縣城建成省級園林城市,確保國家衛生城市和園林城市創建取得重大進展。
(六)堅持不懈提升改革開放水平
深入推進各項改革。全面完成市縣機構改革任務,穩步推進鄉鎮機構改革;以股權多元化為目標,繼續深化以市屬企業為重點的國企改革,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以轉變發展方式為目標,深化價格、財稅、投資等方面改革;以林權制度改革為重點,深化農村改革;以體現公平正義和改善民生為目標,抓好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制和分配製度改革。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堅持在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灣地區開展招商活動,充分利用世博會、西洽會、西交會等平台,吸引國內外大企業、大財團來漢投資,力爭引進一批投資規模大、帶動能力強、能夠產生聚集效應的大項目。加強招商項目的跟蹤服務和銜接協調,實行簽約項目進展情況季度通報制度,切實提高招商成效。
營造良好投資環境。大力推行首問負責、限時辦結、責任追究等制度,嚴肅查處損害投資環境、損害投資者利益的行為,讓外來投資者感到辦事有方便感、投資有優越感、創業有安全感,使漢中成為投資熱土、創業樂園
(七)傾情傾力實施惠民利民工程
持續推進民生八大工程,全年完成財政投資22億元以上,確保惠民政策全面落實,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支持鼓勵農民工、靈活就業人員、城鎮居民、學生等群體參加社會保險;積極推進城鎮職工醫療市級統籌,抓好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工作;進一步提高城鄉低保、農村五保供養、重點優撫對象的救助標準和城鄉醫療救助水平;加快保障性住房和農村安居工程建設,妥善解決低收入民眾的居住問題。
千方百計促進就業。認真落實就業政策措施,切實解決好高校畢業生、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問題,加強就業困難人員和零就業家庭的就業援助,力爭城鎮新增就業3萬人。抓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實現勞務輸出70萬人、收入65億元。
全力推進災後恢復重建。加強重建項目銜接爭取,多方籌措資金,儘快啟動二、三批恢復重建項目,確保“三年任務、兩年完成”目標如期實現。
(八)全面協調發展各項社會事業
促進社會事業發展。加快“雙高普九”步伐,推動普及學前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重視職業教育及特殊教育;突出抓好農村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和“蛋奶工程”;加快漢中中學、職業技術學院新校區建設。抓好計生優質服務先進縣、省級新體制機制建設示範縣創建工作,強化基層基礎,統籌解決人口問題,持續穩定低生育水平。推進縣級中醫院、婦幼保健院標準化建設,健全以村(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重點的基層公共衛生體系。加強食品藥品監管,確保民眾飲食和用藥安全。抓緊張騫墓“申遺”工作,加快廣播電視“村村通”、鄉鎮文化站建設,深入開展民眾性文化體育活動,力爭在省十四屆運動會上取得好成績。搞好第六次人口普查。加強民族宗教工作。積極發展殘疾人事業。
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抓好節能減排24項工程,建成漢中江南和勉縣江北污水處理廠,其餘縣城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工程爭取年內開工。加強醫藥、化工等重點工業污染源治理和重金屬污染防控,加大環境污染整治,確保中心城區空氣優良天數達320天以上、縣城達二級以上標準。嚴格管理併合理利用國土資源。大力實施退耕還林成果鞏固項目,提高生態建設水平。
(九)深入持久推進平安漢中建設
加強公共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應急管理機制,加強應急處置體系和能力建設,有效應對各類突發事件。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重點做好道路、礦山、交通等重點領域,學校、商場、車站等公眾場所,煙花爆竹、食品藥品、危險化學品、特種設備等高危行業,以及節慶等重點時段的安全監管,嚴防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
切實維護社會穩定。抓好法治漢中創建工作,全面完成“五五”普法任務。以“三無”創建為載體,繼續推行領導幹部接訪、約訪、下訪和包案制度,堅持律師接訪、法律援助、聯合督查、信訪救助等措施,妥善化解矛盾糾紛。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推進“三項建設”,深化“兩見警”模式和農村社區警務工作,深入開展打黑除惡、打擊“兩搶一盜”、禁毒和反邪教等專項鬥爭,依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增強人民民眾安全感。
(十)周密細緻編制好“十二五”規劃
從漢中未來發展的戰略高度,按照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的基本要求,科學編制“十二五”規劃。要立足實際,認真總結“十一五”成功經驗,深入分析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圍繞區位、資源優勢和人民民眾最關心、長遠發展最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規劃安排,確保規劃的前瞻性、指導性和操作性。要注重銜接,指標上既要以率先突破目標為基礎,又要著眼長遠發展,確定適度的趕超目標;體系上既要與省上規劃相銜接,又要與各專項規劃相一致,做到上下協調。要統籌兼顧,與項目建設相結合,精心謀劃一批能支撐引領漢中發展的重大項目,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全面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和執行力
實現今年各項目標,任務艱巨,責任重大。要以深入開展“幹部作風建設年”活動為抓手,以提高公信力和執行力為重點,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一)以更加進取的精神,建設學習型政府。健全和落實學習制度,大興學習之風、研究之風,不斷學習新知識、探索新理念、掌握新方法。堅持學習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在政治素養和理論水平上高標準;堅持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在推進發展的能力上爭一流;堅持學習現代管理知識,在解決複雜問題的本領上顯才幹。努力塑造與時俱進的政府形象。
(二)以更加解放的思想,建設創新型政府。堅決破除一切妨礙漢中發展的陳舊觀念,樹立時不我待、緊逼加壓、敢為人先的有為意識,營造謀大事、幹大事、成大事的創業氛圍。在“結合”上做文章,善於把國家大政方針與漢中實際結合起來,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在“敢闖”上有作為,國家法律政策沒有禁止的,就要敢試敢闖、大膽探索。努力塑造開拓進取的政府形象。
(三)以更加務實的態度,建設服務型政府。牢固樹立宗旨意識,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多做打基礎、利長遠、富百姓的實事,多辦順民意、解民憂、增民利的好事。通過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進一步理順管理體制,強化效能建設,切實做到執行政策零折扣、提供服務零距離、生產經營零干擾、處理投訴零缺位。大力推行一線工作法,把精力放在一線,把功夫下到基層。努力塑造務實為民的政府形象。
(四)以更加規範的行政,建設法治型政府。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政協民主監督以及社會各界監督,認真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的意見,完善重大事項集體決策、專家諮詢、社會公示與聽證等制度,使政府的各項決策更加符合客觀實際和民眾意願。堅定不移地推進反腐倡廉建設,加強審計監督和行政監察,防止權力失控、決策失誤、行為失范。努力塑造規範清廉的政府形象。
(五)以更加過硬的作風,建設落實型政府。大力倡導領導苦抓、幹部苦幫、民眾苦幹的實幹作風,弘揚多乾少說、只乾不說、幹了才說的務實精神,營造激情幹事、雷厲風行、奮勇爭先的工作氛圍。在敢抓敢管、勇於負責上較真勁,在跟蹤問效、推動落實上見實功。看準的事緊盯不放,定了的事一抓到底。嚴格目標管理,完善績效考核,強化督促檢查,促進工作落實。努力塑造勤奮高效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困難和挑戰考驗著我們,責任和使命激勵著我們。讓我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團結奮進,埋頭苦幹,為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富裕漢中百姓而努力奮鬥!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