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山王墓金器
正文
河北省定州市西漢中山懷王劉修墓和東漢中山穆王劉暢墓出土的金器。劉修墓於1973年由河北省文物管理處和河北省定縣博物館共同發掘。墓主劉修卒於宣帝五鳳三年 (公元前55) 。墓內出土了大小馬蹄金各2件,麟趾金1件,大金餅 2枚,小金餅40枚,均出於內棺。馬蹄金內部中空,底面內凹,呈馬蹄狀,頂部嵌綠色琉璃為蓋,周壁上部貼掐絲金花一周。2件大馬蹄金周壁下部鑄,3道波狀紋,1件重273克,底面中心鑄一“上”字,另1件頂部琉璃蓋殘碎,重247.6克,底面無字。2件小馬蹄金重量分別為32.1克和30.9克,底面中心各鑄一“中”字。麟趾金呈獸蹄狀,底面中心內凹,周壁前緣向後傾斜成坡狀,周壁上部貼掐花金花一周,頂嵌綠琉璃為蓋,重65.5克。據《漢書·武帝紀》,太始二年(公元95),武帝“更黃金為麟趾、蹏,以協瑞焉。因以班賜諸侯王”。可見,這種馬蹄金和麟趾金在當時不是流通的貨幣,而是作為一種祥瑞物由皇帝特地賜給諸侯王的。2枚大金餅出土時置於墓主腋下,分別重251.7克和251.5克,大體合漢代一斤。金餅正面有“皇”字和其他符號戳記。小金餅重量在42.4~75.6克之間,以50~60克者居多,平均重量為 57.43克。在中山靖王劉勝墓中,也曾出土了40枚金餅。這種隨葬金餅的現象,與西漢諸侯王的埋葬制度有關。
劉暢墓於1969年由河北省定縣博物館發掘。墓主劉暢死於東漢靈帝熹平三年(174)。墓早年被盜,所出80件金器幾乎全部出於中室。金器中除 4件掐絲製品外,全部是墓主衣服上或頭上的金飾片,有盾形、魚形、三角形、條形、彎月形、海棠花形等多種。4件掐絲金器製作極為精巧,特別是兩件掐絲辟邪,不僅造型生動,還巧妙地運用了掐絲、鑲嵌、焊接、貼粟等技術,表現了高超的工藝水平。兩辟邪均身帶雙翼,作昂首長嘯狀,長5 厘米,高3.5厘米,重50克左右。製法是用一長5厘米、寬 2厘米的鏨流雲紋金片為底托,上面用各種不同形狀的金片、金絲拼合焊接成辟邪軀幹,再用金絲在軀幹上布成羽翅及花紋,然後用金粟粒裝貼全身,金粟稀疏處嵌米粒大小的綠松石和紅寶石來裝飾,雙目嵌稍大的綠松石和紅寶石,角、尾用細金絲纏繞在另一較粗金絲上製成。整個造型渾然一體,威武雄壯,金碧輝煌。另一件掐絲金羊群以同樣方法製成,在一長3厘米、寬1.3厘米的鏨流雲紋襯底金片上,塑造了 4隻溫馴可愛的小綿羊,前後各兩隻,每隻僅長1厘米、高0.8厘米,玲瓏精美。另一件掐絲金龍,龍首用掐絲法製成,腹部用金片鏤空成鱗片,卷作筒狀嵌在龍頸上,腹部以下殘缺,殘長 4.2厘米。因掐絲金辟邪和掐絲金羊群的襯底金片上穿有起固定作用的小孔,故推測這幾件掐絲製品可能是一件複雜黃金工藝品的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