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拼音cáoyùnsī 注音ㄘㄠˊㄩㄣˋㄙ
引證解釋見“漕司”。
拼音cáoyùnsī 注音ㄘㄠˊㄩㄣˋㄙ
引證解釋見“漕司”。
漕運名稱最早見於《史記·秦本紀》關於秦攻匈奴的記載。歷代封建王朝大都建都於西北或北方,而中國糧食產地自東晉後卻主要在江淮地區。
漕運論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漕運是我國歷史上一項重要的經濟制度。用今天的話來說,它就是利用水道(河道和海道)調運糧食(主要是公糧)的一種專業運輸。中國古代歷代封建王朝將征自田賦的部...
簡介 歷史 歷代漕運歷史上曾主管全國漕運的惟一機構——總督漕運部院,位於楚州城區中心,占地約三萬平方米,與楚州標誌性建築鎮淮樓、淮安府衙大堂在同一條中軸線上,它是中國封建社...
簡介 歷史漕運總督是明、清兩朝中央政府派出的統管全國漕運事務的高級官員,品級為從一品或正二品,收入並不高,歲俸銀僅180兩。始設於明景泰二年(1451年),駐節於...
歷任漕運總督 官銜 設定原因 下設機構 廢止漕運遺址位於天津城西北武清縣河西務鎮西北3公里處東倉村和西倉村一帶。
簡介 相關條目漕運廣場即總督府遺址處。位於中國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城區中心,是明、清兩代統管全國漕運事務的漕運總督的官署建築群,規模宏大,保存完好,布局嚴謹。2002年...
漕運總督部院遺址位於中國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城區中心,是明、清兩代統管全國漕運事務的漕運總督的官署建築群,規模宏大,保存完好,布局嚴謹。2002年8月,淮...
相關史料 考古發掘西漢三公中國古代朝廷中最尊顯的三個官職的合稱。周代已有此詞,西漢經今文學家據《尚書大傳》、《禮記》等書以為三公指司馬、司徒、司空(見三有事)。古文經學家...
釋義 起源——三公 各朝的三司狀況北宋漕運分四路向京都汴京(今河南開封)集運:淮汴之粟由江南入淮水,經汴水入京;陝西之粟由三門峽附近轉黃河,入汴水達京;陝蔡之粟由惠民河轉蔡河,入汴水達京...
北宋漕運四渠 廣濟渠 蔡河的前身 五丈河 水運交通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