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網之魚[漢語詞語]

漏網之魚[漢語詞語]

漏網之魚,讀音lòu wǎng zhī yú,漢語成語。意思是逃脫魚網的魚。比喻僥倖逃脫的罪犯或敵人。出自《史記·酷吏列傳序》。近義詞有:行險僥倖、守株待兔、虎口餘生等。

基本信息

解釋

逃脫魚網的魚。比喻僥倖逃脫的罪犯或敵人。

出處

晉·陸機《五等諸侯論》:“六臣犯其弱綱;七子沖其漏網。”唐·呂向註:“漏網;謂孝景時法網疏寬也。”

《史記·酷吏列傳》:“網漏於吞舟之魚。”

《元曲選外編·關漢卿《陳母教子》:“你這漏網之魚都跳過;固何撇下狀元郎?”

漏網之魚 漏網之魚

元·鄭廷玉《後庭花》第二折:“他兩個忙忙如喪家之狗,急急似漏網之魚。”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回:換了藍布衣服、草帽、草鞋,尋一條小路,忙忙如喪家之狗,急急如漏網之魚,連夜找路回省城去了。

成語辨析

【用法】作賓語;用於罪犯

【結構】偏正式

【近義詞】喪家之犬、亡命之徒、漏網遊魚

【相反詞】網中之魚

【押韻詞】盱衡大局、春蘭秋菊、借坡下驢、長安棋局、通觀全局、逾淮之橘、純屬騙局、背碑復局、血流成渠、背碑覆局、......

【年代】古代

【謎語】開羅來信

成語典故

晉襄公打敗了秦國。秦國的將軍孟明視、白乙丙、西乞術都被俘了。後來晉襄公聽母親說, 秦國和晉國是親戚, 冤仇宜解不宜結, 他就放了這三個俘虜。

這時, 晉將先軫一聽說國君把秦國的俘虜放走了, 當下三步兩步地跑去見晉襄公, 說服他收回成命。

大將陽處父立刻提了刀, 駕車去追。孟明視、白乙丙、西乞術這三人也怕晉襄公後悔, 派人來追, 就拚命地跑, 他們一直跑到黃河邊, 回頭一瞧, 果然塵土大起, 有大隊人馬追來。三個人只是叫苦。正在吃緊時, 卻見河邊有一隻打魚小船, 他們不管三七二十一, 都跳進船里, 原來打魚船是秦國派來接應的。陽處父追到河岸, 眼睜睜地瞧著他們遠去了。

於是他們成了“ 網漏於吞舟之魚”。即: 魚網疏漏, 可以吞下船的大魚都被漏掉了。後來, 這句話就演變為 “漏網之魚”

成語示例

1、“好吧!辛莊,給縣大隊以毀滅性的打擊,林亞夫雖然漏網,但已是驚弓之鳥,漏網之魚,一厥不振,銷聲匿跡。

2、他敗逃時連想回來帶走劉鳳蘭的機會都沒有,急急如喪家之犬,慌慌如漏網之魚。

成語辨析

【正音】漏;不能讀作“lù”。

【辨形】漏;不能寫作“露”。

【辨義】驚弓之鳥和“漏網之魚”結構相同;字面意思也有相近之處。但~指受到驚嚇、遇事驚慌或疑神疑鬼的人;“漏網之魚”則指逃脫的敵人和罪犯。二者一般不能換用。

成語接龍

漏網之魚->魚-貫而入> 入木三分-> 分金掰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