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區概況
![滾龍溝](/img/5/0f7/nBnauM3X3AzMwQDN2QTM3UjNyITMxADNwYjMwADMwAzMxAzL0EzLyI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滾龍溝景區為抗日少年英雄王二小的故鄉,《人民日報》的前身《晉察冀日報》社曾駐於此,楊開慧的侄女楊展烈士犧牲於此。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滾龍溝是全國著名的紅旗村。如今古蹟依昔,山青水秀,景色迷人。
滾龍溝群峰起伏,連綿縱橫,山清水秀,森林茂密,植被豐厚,禽獸藏匿。夏日,涼風習習,披紅戴綠;冬季,溫泉噴涌,銀裝素裹。這裡地域廣闊,人煙稀少,依山而居,錯落有致,遠離都市,雜躁皆無,既是各種動植物棲息生存的去處,又是城裡人休閒度假的美好去處。
以松、柏、楊、刺槐為主的材樹50餘種,以紅棗、板栗、核桃、蓮花柿為主的乾鮮果品30種,野生花卉草木700餘種,野生中藥120餘種,以紫藤、山笛、葛藤為主的灌木180餘種,森林覆蓋率80%,植被蓋度95%。
山峰的天然造型亦別具一格,鏵子尖、大象峰、猴山、攀雲台、四女峰、菩薩峰、金鐘頂。峰間河谷清泉噴涌,水流潺潺,瀑布如簾,雨霧迷漫,水庫清澈,碧波蕩漾。或蹦極、或游泳、或垂釣、險穩自認,悠然自得。
景區歷史
![滾龍溝](/img/b/cd4/nBnauM3XwcTO4cTNwczN0MDM5QTM4gTM5QTM0QTNwAzMxAzL3czLxI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主要景觀
![滾龍溝](/img/f/dda/nBnauM3X2gzMzUTO1YzN0MDM5QTM4gTM5QTM0QTNwAzMxAzL2czL0g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目前,滾龍溝景區的水並不多,北側景區有條小溪順流而下,沿山溝有四個較大點的“湖”;南側景區也有一條小溪沿山勢流下。當地的村民都說山上的石頭能蓄水,那水就是從石頭裡面“擠”出來的,至於真假,並無人求證。“每當下雨的時候,山上的石頭就開始蓄水,等蓄滿了水,小溪里的水也就滿了。”
在北側景區,沿著崎嶇的山路,有一處名為“不絕音”的景點。不絕音,用來形容流水擊石的聲音。在小溪邊蹲下來,用一把清澈的溪水洗洗臉,可感受到一股清涼從臉上一直傳到心裡。飛天瀑位於海拔1000多米的山腰,瀑下就是養性池。如果山上蓄滿了水,瀑布能流很長時間。
三大奇樹
千年古栗
![滾龍溝](/img/e/ec0/nBnauM3XwczNzITM0QTM3UjNyITMxADNwYjMwADMwAzMxAzL0EzLyI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憋麻樹(石夾樹)
憋麻樹位於北側景區北滾龍溝村村內,在一戶村民房子前面。一眼望去,一塊3米多高的大石頭被生長在其中的一棵憋麻樹硬生生撐成兩半,大石頭的縫隙里還能看見憋麻樹的樹根。石頭上枝葉茂盛,縫隙口與憋麻樹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相傳,劉秀被王莽追殺時,曾在滾龍溝安營紮寨,日子不長,當地的百姓和士兵得了一種病,類似麻疹,軍醫用盡各種方法均不能治好。後來有一天,軍醫在村邊看到兩塊石頭中間夾著一棵樹,他就用樹葉熬成湯讓病人連洗帶喝,沒想到真的把病給治好了。劉秀走後,當地百姓便把幫助治病的這種樹稱為憋麻樹,意為能把麻疹憋回去。
龍骨樹
滾龍溝內共有八株珍貴的龍骨樹,它們位於南側景區,生在半山腰,依臨飛天瀑。龍骨樹高2米有餘,樹形與花椒樹有些相像,從樹主幹延伸出的許多枝杈扭曲著向外伸展,從整體看,很像傳說中龍的鱗骨。據介紹,當地人曾試著將這幾棵樹下釀出的小枝移栽到山下,但都無法成活。另外,龍骨樹的生長速度很緩慢,其年齡難以估計。
報社舊址
![滾龍溝](/img/5/e63/nBnauM3X4cTO4UjNwYTM3UjNyITMxADNwYjMwADMwAzMxAzL2EzL3A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晉察冀日報》是《人民日報》的前身,該報社的舊址位於北側景區山腰處。三間石房子建在一片空地上,布局結構像是農村裡的三合院,院子裡還有一個石磨子,石房子已有些破舊。透過窗戶望去,土炕上已經長了不少草,據介紹這舊址是根據記載的相關資料重新建起來的。
革命故事
![滾龍溝](/img/3/992/nBnauM3X4YTO0YjNygTM3UjNyITMxADNwYjMwADMwAzMxAzL4EzL3Y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1965年,南滾龍溝村人戰天鬥地,治山治水,成為繼大寨之後,農業戰線的又一面紅旗。當年10月9日的《人民日報》頭版發表了題為《南滾龍溝大隊——又一面大寨式先進旗幟》的長篇通訊,號召全國人民學習南滾龍溝自力更生髮展生產的革命精神。有著革命續編的南滾龍溝再度名揚全國。
劉秀傳說
![滾龍溝](/img/3/6a3/nBnauM3X3MDN4YzN1AjM3UjNyITMxADNwYjMwADMwAzMxAzLwIzL4A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滾龍溝村北兩公里,是寨北鄉主投溝村。據說“主投溝”也是因為劉秀曾在此投宿而得名。主投溝村後的山現在叫“帝王山”,傳說這是因為山上有個“劉秀洞”。劉秀躲避追兵時曾隱藏在這裡,曾將這裡當作“臨時指揮所”,還曾在這裡聘請到了一位最得力的大將。
主投溝村後的一座山峰叫“白龍堂”,海拔1000來米,山高林密,山上有一個石洞。石洞像一個半張開的蚌殼,外高內低,外闊內窄,最高處不過2米,橫寬約五六米。洞裡有一張石塊壘成的又寬又長的“石榻”,占了洞子的一半。傳說,劉秀個子很高,當年他就睡在這張石榻上。還傳說,這個洞是當年陳鵬進山燒炭時住的,劉秀聽說陳鵬武藝超群,會用兵,就幾次親自來到洞前延請陳鵬。起初,陳鵬的家人不同意,但陳鵬最終還是被劉秀感動,跟隨了他,成為日後有名的“雲台28將”之一。“雲台28將”中大部分人都是劉秀在河北期間招募的。他們為劉秀立下赫赫戰功,為東漢王朝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寨北鄉關於劉秀的傳說還有很多,比如劉秀安營紮寨的地方稱為“十里寨”;掩護過劉秀的兩個村莊分別叫掩龍溝和寺莊;劉秀騎馬的山樑叫跑馬梁、點兵的山頭叫點將台;劉秀戰馬摔下的山崖叫掉馬皋背;劉秀戰馬刨出的泉水的村莊叫做泉水……
寨北鄉還有一些關於劉秀的傳說已經演變成了神話:一條蛇攔住劉秀的去路要求封賞。劉秀脾氣好,儘管不高興但也答應了。於是這條蛇就變成了身上帶有四道棱的“龍骨樹”。現經省林科院專家鑑定,這種植物叫“衛茅”。
據說,劉秀被敵人追趕時,一棵圪針(酸棗樹)掛住了他。他掉下馬來,沿山坡一路滾下,將圪針的刺都壓得朝了下。因此這個山坡上的圪針與眾不同,形成“倒掛圪針”。
小貼士
交通
自駕:從石家莊市到滾龍溝約80公里,自駕車到滾龍溝景區可行“石市——平山縣——孟耳莊——蘇家莊——宅北——滾龍溝”路線。
乘車:可到客運北站乘車到滾龍溝,每日12:40有到南滾龍溝村的直達車,票價為15元。
食宿
滾龍溝景區入口處有兩家賓館——御龍客棧和滾龍溝飯店,均能為遊客提供食宿,用餐標準可自選,住宿每人每晚10-20元。景區內也有農家院,用餐每人5-10元,住宿每人每晚約10元。
特產
滾龍溝景區物產豐富,有各種雜糧,有馬齒覓、山黃瓜、野南瓜等蔬菜,有柿子、核桃、板栗、大棗等果品,還有各類野菜,當地老鄉都能做成美味的菜餚。當地還出產美味的棗酒,好酒的遊客可以嘗一嘗。
門票信息
票價:單人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