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滯淹)
1.謂人沉抑於下而不得升進。亦指滯淹之人。《左傳·文公六年》:“ 宣子 於是乎始為國政……續常職,出滯淹。” 杜預 註:“拔賢能也。” 唐 劉禹錫 《蘇州謝恩賜加章服》:“伏遇陛下膺期御宇,大振滯淹。”《資治通鑑·唐高宗乾封二年》:“比來公卿有所薦引,為讒者已指為朋黨,滯淹者未獲伸而在位者先獲罪,是以各務杜口耳!”
2.閉塞,不通暢。 清 黃景仁 《客齋偶成》詩:“到處蝸廬感滯淹,曉涼差喜失朱炎。”
滯淹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zhì yān,意思是謂人沉抑於下而不得升進、.閉塞,不通暢。
(滯淹)
1.謂人沉抑於下而不得升進。亦指滯淹之人。《左傳·文公六年》:“ 宣子 於是乎始為國政……續常職,出滯淹。” 杜預 註:“拔賢能也。” 唐 劉禹錫 《蘇州謝恩賜加章服》:“伏遇陛下膺期御宇,大振滯淹。”《資治通鑑·唐高宗乾封二年》:“比來公卿有所薦引,為讒者已指為朋黨,滯淹者未獲伸而在位者先獲罪,是以各務杜口耳!”
2.閉塞,不通暢。 清 黃景仁 《客齋偶成》詩:“到處蝸廬感滯淹,曉涼差喜失朱炎。”
淹滯,漢語辭彙。 拼音:yān zhì 釋義:1、有才德者而久淪下位。2.拖延;久留。3.遲滯;積壓。
拼音 出處與詳解語出:《左傳·文公六年》:“ 宣子 於是乎始為國政,制事典,正法罪,辟獄刑,董逋逃,由質要,治舊洿,本秩禮,續常職,出滯淹。” 杜預 註:“拔賢能也。”
拼音 注音 解釋常見漢字“淹”,一聲
基本字義 古籍解釋 詳細解釋 常用詞組滯,zhì,12畫,漢語常用漢字之一。有凝積,不流通的意思。
基本字義 英文辭彙 方言集匯 詳細解釋 古籍解釋淹 yān 浸沒(mò):水淹。淹沒(mò)。淹灌。 皮膚被汗液浸漬:胳肢窩被汗淹得又痛又癢。 廣:淹博。淹通。淹貫(淵博而貫通)。淹雅(淵博高雅)。 ...
詞語分開解釋 相關詞語拼音: 解釋: 阻滯滯執拙滯��滯滯淹滯�F貯滯滯回滯熱滯器重滯滯瑕滯疾滯頑滯夯滯羽滯底滯悶滯澀滯說�Y滯滯定滯病滯銷滯拙滯下滯泥滯暗滯客滯止滯懣滯寂滯...
湛滯 解釋: 1.沉滯;沉積不通。
解釋: 1.拘執而不通達。 2.猶掛礙。
振滯 拼音: zhèn zhì 解釋: 1.舉拔久未起用的賢者。 相關詞語 阻尼振動阻滯自振滯執拙滯��滯滯淹滯�F貯滯滯回滯熱滯器重滯滯瑕滯疾滯頑滯夯滯羽滯底滯悶滯澀滯說�Y滯滯定滯病滯銷滯拙滯下滯泥滯暗滯客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