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豐控股有限公司

滙豐控股有限公司(HSBCHoldingsplcNYSE:HBC,LSE:HSBA,港交所:0005,Euronext:HSB,百慕達證券交易所:1077223879)為滙豐集團(HSBCGroup)的控股公司,總部設於英國倫敦,該公司於1991年才正式成立,但旗下附屬公司已經有相當悠久的歷史。

基本信息

簡介

滙豐集團截至2008年6月底,總資產高達25,470億美元,第一級資本比率及總資本比率分別為8.8%及11.9%。,屬於全球資產規模最大,以及全球第三大銀行機構,其名字源自1865年於香港創立的創始成員-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最初是為在遠東的英國公司提供金融服務,現在已經發展成跨國金融機構,70%以上的營業額來自英國以外地區。

歷史

滙豐集團創始成員-香港上海滙豐銀行的成立

香港上海滙豐銀行

滙豐集團是由香港上海滙豐銀行經多年擴展而成。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於1865年3月在香港開業,同年於上海及倫敦開設分行,又在舊金山設立代理行,其成立的導火線源自香港洋行的權力劃分。 

1864年7月,位於孟買的英國商人計畫創立以香港為基地的中國皇家銀行,發行3萬股,每股200印度盧比,但只計畫向香港及中國的商人配售5000股,引起香港洋行不滿。同年7月28日,鐵行輪船公司監事湯馬士·修打蘭(或者譯作蘇石蘭,ThomasSutherland)和寶順洋行牽頭,在報刊上宣布成立一間由香港擁有的銀行。

香港上海滙豐銀行創辦時,資本額共500萬港元,共2萬股,每股250港元,1866年每股又1拆2,變成4萬股,每股125元。1864年成立的臨時委員會,共有15人組成,主席由寶順洋行代表喬姆利、成員有鐵行輪船公司的修打蘭、瓊記洋行的赫德、孻乜洋行的麥克萊恩、香港巨富道格拉斯·拉潑來克、禪臣洋行的尺德、太平洋行的萊曼、費禮查洋行的史密脫、沙宣洋行的亞瑟·沙宣、公易洋行的羅伯特·布蘭特、廣南洋行的巴朗其、搬鳥洋行的威廉·亞當遜、畢洋行的赫蘭特、順章洋行的臘斯頓其·屯其蕭,以及法律顧問波拉德。[1]這些人包括了英、美、德、丹麥、猶太及印度帕西族,但在隨後歲月各股東退出,滙豐已經由英國人所控制。 

1865年3月2日,臨時委員會改組成董事局,3月3日正式開業,總部設在中環皇后大道中1號沙宣洋行所持有的域多利大廈,1866年,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條例獲香港政府及英國財準部批准通過,滙豐註冊為有限責任公司,並獲授權發行香港鈔票。

初期的滙豐集團乃透過香港上海滙豐銀行開設分行而在世界各地擴展業務,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滙豐的業務集中於香港,而中國內地的分行於1949年起相繼關閉,海外業務亦未如理想,發展空間大受限制下,於1950年代開始成立或者收購附屬公司。

香港上海滙豐銀行的集團形式運作

香港上海滙豐銀行在端納(MichaelTurner)的帶領下,於1953年開始實行以集團形式運作。首先於1955年在美國加州成立集團首間附屬公司-加州香港上海滙豐銀行。1959年,滙豐收購有利銀行及中東英格蘭銀行,這是滙豐集團的第一宗收購。1965年,滙豐收購恒生銀行的控制性股權。1972年,滙豐成立獲多利有限公司(即滙豐投資銀行控股有限公司前身)。1980年,滙豐入股美國海豐銀行(MarineMidlandBank),並在1987年成為滙豐的全資附屬公司。1981年,滙豐收購赤道控股有限公司(EquatorHoldingsLimited)的控制性股權;同年滙豐收購蘇格蘭皇家銀行失敗,但對於收購英國大型銀行的興趣未有減退。1987年,滙豐入股英國米特蘭銀行(MidlandBank),透過合作協定,滙豐和米特蘭互相轉撥業務。

滙豐控股的成立

1990年12月17日,香港上海滙豐銀行宣布進行結構重組,包括:

1. 成立一間集團控股公司,名為滙豐控股有限公司,並將香港上海滙豐銀行倫敦分行升格為滙豐控股的註冊辦事處。
2. 滙豐銀行股份轉移到滙豐控股名下,滙豐控股再發行新股,以4股滙豐銀行股票換成1股滙豐控股股票,並將原發行股縮減至3/4,以便日後在海外上市。
3. 滙豐控股股份取代滙豐銀行股份後,分別在香港及倫敦的證券交易所上市。
4. 滙豐控股在英國註冊,但以香港為集團總管理處。
5. 香港上海滙豐銀行為滙豐控股的全資附屬公司,在香港的註冊維持不變,以便香港業務的發展。
當年滙豐集團遷冊英國、成立滙豐控股,但集團總管理處當初仍然設在香港的策略是基於香港主權移交的不明朗政治因素。透過這個策略,使滙豐既可以避過香港主權移交可能產生的風險,又可以使滙豐所有收放及資本增值不受英國稅制和稅率的影響,有利於滙豐繼續獲取豐厚的利潤。這樣,滙豐集團就處於一種“進退自如”的位置。

1992年7月,滙豐控股收購米特蘭銀行餘下的股份,正式取得其業務,拓展歐洲市場。但是,在英國監管當局的規定下,滙豐集團總管理處在1993年1月由香港遷往倫敦。滙豐控股有限公司的主要監管機構為英倫銀行,但旗下附屬公司仍繼續受經營所在地的有關當局監管。位於倫敦的滙豐集團總管理處只會提供主要的中央職能,例如策略規劃、人力資源管理、法律及公司秘書服務、財務計畫及監控等。1998年,滙豐宣布在倫敦興建新總部大廈,以容納原本分散於倫敦市金融區內不同地方的滙豐集團總管理處各部門,該大廈於2002年啟用,2003年4月正式開幕,同時亦是英國滙豐銀行總行的所在地。

其他被滙豐全面收購/收購部分股分的公司

亞洲及大中華區
中國上海銀行(8%,2000年)
菲律賓建南菲商業國際銀行旗下的儲蓄銀行PCIBSavingsBank(2000年)
中國平安保險(10%,2002年;19.9%,2005年;2007年因上市被攤薄至約16.8%併購回滙豐持有的27%平安銀行股權)
中國福建興業銀行(15.99%,2004年,由恒生銀行購入;2007年因上市被攤薄至約12.78%)
印度UTIBank(14.62%,2004年;4.99%,2006年)
中國交通銀行(19.9%,2004年;2007年因在上海上市被攤薄至約18.6%,10月26日公布於香港增持H股至19%)
皇朝集團(62%,馬來西亞最大投資公司)
越南科技及商業股份銀行(10%,2005年;15%,2007年;20%,2008年)
越南BaoViet保險(10%,2007年
台灣中租迪和集團全資擁有的台灣迪和公司(2007年)
韓國HanaLifeInsurance(50%,2007年)
台灣中華商業銀行(2007年)
中國煙臺市商業銀行(20%,2008年,由恒生銀行購入)
印度最大零售證券經紀商之一IL&FSInvestsmart(93.86%,2008年)
印尼最大工商銀行之一PTBankEkonomiRaharjaTbk(88.89%股權,2008年)6.075億美元
中東
土耳其DemirbankTAS(2001年)
伊拉克DarEsSalaamInvestmentBank(70.1%,2005年)

歐洲及英國
馬爾他Mid-MedBankplc(70.03%,1999年)
法國商業銀行(99.99%,2001年)
波蘭PolskiKredytBankSA(2004年)
英國馬莎百貨旗下零售金融服務(2004年)
美洲

巴西巴馬蘭特銀行(1997年)
阿根廷羅伯士集團(1997年)
美國利寶銀行集團(1999年)
墨西哥MexicanGrupoFinancieroBital(99.59%2002年)
美國HouseholdInternational,Inc.(2003年)
英國萊斯TSB銀行旗下巴西業務(2003年)
百慕達銀行(2004年)
美國MetrisCompaniesInc.(2005年)
巴拿馬GrupoBanistmoS.A.(99.98%,2006年)
義大利國家勞工銀行旗下阿根廷業務(2006年)
哥斯大黎加Banex(2007年)
英國萊斯TSB銀行旗下巴拉圭業務(2007年)

近年動向

1998年11月,滙豐集團宣布統一品牌,差不多所有業務地區的附屬公司均採用滙豐品牌和六角形標誌,而香港上海滙豐銀行個別在亞太地區以外的辦事處亦納入採用滙豐品牌的當地附屬公司網路(例如香港上海滙豐銀行部分在英國的分行納入英國滙豐銀行的網路)。統一集團品牌可以加深世界各地客戶、股東及員工對集團和其信念的認識,亦有助滙豐在世界各地以同一集團形象推出新產品與服務。滙豐控股亦在1999年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進行股份拆細,把每一股拆為三股及股票面值由英鎊改為美元折算。2000年因收購法國商業銀行取代法國商業銀行於巴黎證券交易所的上市地位。自2002年起,滙豐以“環球金融 地方智慧”(Theworld'slocalbank)作為集團口號,強調集團在眾多市場中均擁有豐富經驗,並且透徹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特色。2004年因收購百慕達銀行取代百慕達銀行於百慕達證券交易所的上市地位。

依照慣例,滙豐控股每隔3年會就集團總管理處的地點作出檢討。不過在2006年10月,有報導指滙豐集團總管理處有可能會遷離倫敦,有分析員表示因為香港自主權移交後不明朗因素已經消除,局勢穩定,不排除會重返香港,因為英國稅率遠較香港高,徵稅範圍及稅種亦較香港闊和多,使滙豐控股需要負擔高昂的稅項,每年滙豐控股向英國政府支付的稅項高達4億英鎊。除了香港之外,有英國報章指出滙豐集團總管理處可能會遷往愛爾蘭,但滙豐發言人隨即否認。而滙豐控股行政總裁紀勤表示,英國在地理上占優,能迅速聯絡各地業務網路,對現時的集團總管理處感到相當滿意。

2007年2月,滙豐控股首度發出盈利警告,主席葛霖表示,原因是旗下的滙豐融資在策略上出現錯誤,葛霖指出滙豐融資發展按揭業務,這個並非核心業務,但滙豐控股無意出售滙豐融資。這是滙豐集團成立140年以來首度發出的盈利警告。

2007年11月26日,滙豐控股宣布,重組該集團旗下兩項結構投資工具(SIV)CullinanFinanceLimited和AsscherFinanceLimited。預料2008年8月前將提供最高約350億美元的流動資金和定期融資並將這兩隻SIV持有的總額450億美元的抵押貸款證券和其他資產計入自己的資產負債表。

2008年6月17日,滙豐控股有限公司同意出售旗下在英國的信用卡收單業務51%股權,給世界最大型交易處理商之一GlobalPayments,後者需支付4.39億美元給匯控

匯控和GlobalPayments將成立一間名為“滙豐商戶服務公司”的合營企業,以英格蘭萊斯特作總部,匯控持有公司49%股份。

2008年9月19日,滙豐控股宣布有鑒於國際信用危機削減了資產價值,它已經放棄以63.17億美元(約493億港元)收購韓國外換銀行51.02%股權的計畫。

2008年10月21日,滙豐控股宣布透過附屬機構HSBC亞太控股以內部現金收購印尼最大工商銀行之一PTBankEkonomiRaharjaTbk(“BankEkonomi”)88.89%股權,每股作價2452印尼盾,總額6.075億美元。

交易完成後,滙豐將在印尼的24座城市擁有190個網點,成為繼渣打銀行和花旗集團之後的第三大外資銀行。

BankEkonomi有價值18億美元的資產,2200名員工和86個分支機構。

股份狀況

滙豐控股的股份在倫敦、香港、紐約、巴黎及百慕達證券交易所掛牌買賣,股東大約有20萬名,來自全球100多個地區。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滙豐控股的股份以美國預托證券形式買賣。此外,滙豐控股屬於香港恒生指數及英國富時100指數成分股之一。

集團業務

目前滙豐集團的多個成員在82個地區設有超過10,000個分行及辦事處,在全球有超過1.25億名客戶,電子理財客戶超過3,500萬名。業務包括個人理財、工商金融業務、企業銀行、投資銀行、資本市場及私人銀行。

個人理財

滙豐為多達1.2億名的個人客戶提供全面的個人理財服務,包括往來及儲蓄戶口、按揭、保險、信用卡、貸款、退休金及投資等。消費融資業務在全球的發展趨勢下,亦已經逐漸融入為個人理財業務的一部分。直銷渠道亦日漸普及,2005年,滙豐所處理的網上交易達到1.83億個,卓越理財客戶有130萬名。

工商業務

滙豐為中小型企業及中層企業市場提供金融服務,工商企業客戶數目超過250萬,客戶包括獨資及合夥公司、法人企業、上市公司,以及會所及協會等組織。

企業銀行、投資銀行、資本市場

為企業及金融機構客戶提供專門設計的金融服務,業務範圍包括環球資本市場、環球投資銀行、企業銀行及金融機構業務,以及環球交易銀行。

私人銀行

滙豐私人銀行服務為富裕的人士及其家族提供金融服務,服務地點有90個,其客戶資產及貸款於近年來均有明顯的增長。

世界各地的滙豐銀行及滙豐集團主要成員(先以洲份劃分,再按當地滙豐銀行創立年份排列)

亞洲及大洋洲
香港-滙豐/恒生
中國-滙豐/恒生
日本
菲律賓
新加坡
馬來西亞
泰國
斯里蘭卡
韓國
台灣
澳大利亞
越南
紐西蘭

以下地區的滙豐以香港滙豐的子公司形式運作
哈薩克、澳門、孟加拉、印度尼西亞、汶萊

中東及非洲
巴林
黎巴嫩
約旦
阿曼
科威特
卡達
阿聯
沙烏地阿拉伯
埃及
亞美尼亞
以色列
利比亞
模里西斯
巴基斯坦
卡達
南非

歐洲
英國滙豐銀行有限公司-前稱米特蘭銀行有限公司,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於1987年收購米特蘭銀行14.9%股權,並於1992年由滙豐控股收購其餘股權,成為滙豐集團數一數二的大型收購事件。現時英國滙豐銀行為滙豐集團在歐洲地區的總管理處,該行及各附屬公司主要在歐洲地區設有分行及辦事處。
HSBCTrinkaus&BurkhardtAG-前稱Trinkaus&BurkhardtKGaA,是一家在1980年被米特蘭銀行收購的德國銀行。
滙豐建信銀行-前稱瑞士建信銀行,於瑞士蘇黎世創立,加入滙豐集團之前為米特蘭銀行的附屬公司。
HSBCBankAS-1990年在土耳其創立,原本是米特蘭銀行的附屬公司。2001年,英國滙豐銀行收購DemirbankTAS,並併入HSBCBankAS。
滙豐私人銀行(瑞士)有限公司-前稱利寶銀行(瑞士)有限公司,於瑞士日內瓦創立,加入滙豐集團之前原本是利寶銀行集團的附屬公司。
馬爾他滙豐銀行有限公司-前稱Mid-MedBankplc,於1999年由米特蘭銀行收購70.03%股權。
法國滙豐-前稱法國商業銀行,於巴黎創立,2000年被滙豐控股收購,滙豐控股亦同時在巴黎證券交易所上市。

美洲
美國滙豐銀行-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於1980年收購海豐銀行51%股權,並於1987年再收購其餘股權;1999年,滙豐再收購利寶銀行集團,並且併入美國滙豐銀行。
加拿大滙豐銀行-1981年由香港上海滙豐銀行在加拿大溫哥華創立。
巴西滙豐銀行-前稱巴馬蘭特銀行,1997年,滙豐巴馬蘭特銀行成立後接管其資產、負債及附屬公司。
阿根廷滙豐銀行-1987年,羅伯士集團由米特蘭銀行購入股權,其後再撥入滙豐集團,並於1997年成為滙豐全資附屬公司;2006年,滙豐再收購BancaNazionaledelLavoro阿根廷業務,並且併入阿根廷滙豐銀行。
墨西哥滙豐-前稱GrupoFinancieroBital,SAdeCV,於墨西哥城創立,2002年被滙豐控股收購。
美國滙豐融資有限公司-2003年,滙豐收購HouseholdInternational,Inc.;2005年,滙豐再收購MetrisCompanies,Inc.,並且併入滙豐融資。
百慕達銀行有限公司-2004年被滙豐控股收購,滙豐控股亦同時在百慕達證券交易所上市。
巴拿馬滙豐銀行-1973年由香港上海滙豐銀行在巴拿馬巴拿馬城開設辦事處,2007年升格成為當地分公司。
巴拉圭滙豐-原為萊斯銀行TBS巴拉圭業務。
哥斯大黎加滙豐銀行-原為Banex,因主要股東GrupoBanistmo於2007年被滙豐完成收購而組成。

大事記

高層變動

英國滙豐控股集團2010年9月24日任命范智廉接任葛霖擔任集團主席,歐智華接替紀勤擔任集團行政總裁,任命於2011年1月1日起生效。同時,匯控還對集團副主席和財務董事等職位進行了調整。這是這家歐洲大型金融機構數十年來最重大的一次高層變動。

公司事件

2010年8月2日,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一份檔案顯示,滙豐控股有限公司(美國子公司)因涉嫌違反反洗錢規定及其他聯邦法律,正接受包括美國法務部等機構的調查。 美國滙豐稱,除涉嫌違反反洗錢規定之外,公司還被調查是否遵守銀行保密法和海外資產管理辦公室相關規定。公司致力於維護銀行隱私法和反洗錢政策及程式的合規和有效,加強相關職能的措施將繼續進行。

放棄收購南非銀行

2010年10月16日,歐洲最大銀行滙豐控股決定放棄收購非洲最大保險公司OldMutual在南非第四大銀行萊利銀行集團(Nedbank)的控股權。滙豐起初希望以45.8億英鎊達成此項交易,並通過其進軍南非市場。除了收購OldMutual持有的萊利銀行52%的股份外,滙豐計畫從其他投資人手中購買另外18%的股份。儘管放棄收購萊利銀行控股權,滙豐發表聲明稱將繼續在南非市場開展業務並努力擴大在南非市場的業務。

任命多名高管進駐香港

2010年11月26日,滙豐控股通過港交所發布高官任命通告。集團提升現英國滙豐銀行行政總裁郭兆德擔任集團零售銀行及財富管理業務行政總裁,2011年3月起生效,並與候任行政總裁歐智華一樣,以香港作為常駐地。新任命亦引起匯控管理層一連串變動。現任集團風險總監羅伯恩則獲委任頂替郭兆德英國滙豐行政總裁一職。此次任命也顯示,滙豐控股自2010年把行政總裁辦公室遷至香港後,更多要員以香港作為基地。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