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補酒

滋補酒,指在釀酒過程中,添加中草藥,以滋補為主,有保健強身作用的飲酒。滋補酒根據其用材分為植物類滋補酒、動物類滋補酒、動植物滋補酒以及其它配製酒。滋補酒用藥,講究配伍,根據其功能,可分為補氣、補血、滋陰、補陽和氣血雙補等類型。《博物志》曾記載道:昔有三人冒霧晨行,一人飲酒,一人飽食,一人空腹。空腹者死,飽食者病,飲酒者健。此酒勢辟惡,勝於他物之故也。說明滋補酒對於健康的作用。

發展史

遠古時代

殷商的酒類,除了“酒”,“醴”之外,還有“鬯”。鬯是以黑黍為釀酒原料,加入鬱金香草(也是一種中藥)釀成。這是有文字記載的最早藥酒。鬯常用於祭祀和占卜。鬯還具有驅惡防腐的作用。

漢代至唐代

採用酒煎煮法和酒浸漬法起碼始於漢代。約在漢代成書的《神農本草經》就有論述。南朝齊梁時期的著名本草學家陶弘景,總結了前人採用冷浸法製備滋補酒的經驗,在《本草集經注》中詳盡的描繪了了一套冷浸法制滋補酒的方法。熱浸法制滋補酒的最早記載大概是北魏《齊民要術》中的一例胡椒酒。

唐宋時期

唐宋時期,滋補酒釀造較為盛行。這一期間的一些醫藥巨著如《備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太平

聖惠方》,《聖濟總錄》都收錄了大量滋補酒配方和製法。

元明清時期

元明清時期,隨著經濟,文化的進步,醫藥學有了新的發展。滋補酒在整理前人經驗,創製新配方,發展配製法

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就,使滋補酒的製備,達到了更高的水平。

元明清時期

忽思慧的《飲膳正要》是我國的第一部營養學專著,共三卷。天曆三年(1330年) 刊。忽思慧為蒙古族營養學家,任宮廷飲膳太醫。

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寫成了舉世聞名的名著《本草綱目》,共五十二卷,萬曆六年(1578年)成書。該書集明及歷代我國藥物學,植物學之大成,廣泛涉及食品學,營養學,化學等學科。該書在收集附方時,收集了大量前人和當代人的藥酒配方。 在蘄春瀕湖,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根據《本草綱目》所述中藥藥理,配製出李時珍滋補酒。

狀況

現代滋補酒,在追求強身保健滋補的同時,對滋補酒的口感、包裝、酒香與藥香,有了更深的要求。不再單純的用“良藥苦口利於病”的標準來評價滋補酒的質量高低。在這種背景下,滋補酒釀製工藝一再調整更新。

現代滋補酒生產工藝

1、藥材的粉碎

2、藥物過篩

3、藥粉混合

4、浸提與精製

5、滋補酒調味

6、殺菌與包裝

分類

現代滋補酒主要分為滋補和保健兩類,前者為大眾人群常用,後者為中老年飲用。隨著滋補酒的發展,會有更多的滋補和保健作用滋補酒產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