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野古草

滇西野古草

多年生草本。稈較粗壯,高90-180厘米,徑3-4毫米,花序以下被毛至無毛,節上密被短柔毛。葉鞘硬厚,基部者常宿存包裹稈之基部形成直徑達1.5厘米的假莖,外面密被短柔毛至無毛;葉舌乾膜質,上緣平齊,鞘口著生白柔毛;葉片線形,質硬,長15-30厘米,寬5-8毫米,中脈顯著,兩面無毛或被毛;邊緣粗糙或被硬毛。圓錐花序密集或疏散,長18-35厘米,主軸及分枝具棱,粗糙或被纖毛;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滇西野古草(擬)
學名 Arundinella khaseana Nees ex Steud.
科學分類(恩格勒系統,1964)[1][2]
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單子葉植物綱(Monocotyledoneae)
禾本目(Graminales)
須葉藤亞目(Flagellariineae)
禾本科(Gramineae)
野古草屬(Arundinella)
附註 該種為我國分布新記錄。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稈較粗壯,高90-180厘米,徑3-4毫米,花序以下被毛至無毛,節上密被短柔毛。葉鞘硬厚,基部者常宿存包裹稈之基部形成直徑達1.5厘米的假莖,外面密被短柔毛至無毛;葉舌乾膜質,上緣平齊,鞘口著生白柔毛;葉片線形,質硬,長15-30厘米,寬5-8毫米,中脈顯著,兩面無毛或被毛;邊緣粗糙或被硬毛。圓錐花序密集或疏散,長18-35厘米,主軸及分枝具棱,粗糙或被纖毛;花序分枝長2.5-10厘米,斜展;小穗長卵形,長6-8毫米,密被白色硬疣毛;孿生小穗柄分別長約1毫米及3毫米,粗壯,有時頂端具數枚刺毛;穎近等長,具5脈;第一小花雄性,長5-6毫米,外稃具5脈;第二小花長3-4毫米,外稃質硬,背面具短硬毛,頂端肩部各具1刺毛,其長約1毫米;芒宿存,自外稃背部約2/3處伸出,芒柱淡褐色,長1-2毫米,芒針長3-4毫米,基盤毛長約1毫米,約為稃體的1/3-1/4。[1]

生態環境

常生於潮濕牧場草地海拔600-1500米。[3]

地理分布

產於雲南西部。印度緬甸也有分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