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化常數
國標編號:23004
CAS號:10035-10-6
中文名稱:溴化氫
英文名稱:Hydrogen bromide
別 名:氫溴酸
分子式:HBr
分子量:80.91
相對密度(空氣=1):2.71
危險標記 6(有毒氣體),41(腐蝕品)
外觀與性狀:無色有辛辣刺激氣味的氣體
顏色:無色
蒸汽壓:53.32kPa(-78.0℃)
熔點:-86.9℃
沸點:-66.8℃
溶解性:易溶於水、乙醇
穩定性:穩定
主要用途
1.是製造各種無機溴化物如溴化鈉、溴化鉀、溴化鋰和溴化鈣等和某些烷基溴化物如溴甲烷、溴乙烷等的基本原料。醫藥上用以合成鎮靜劑和麻醉劑等。也是一些金屬礦物的良好溶劑,用於高純金屬的提煉。石油工業用作烷氧基和苯氧基化合物的分離劑、脂環烴及鏈烴氧化為酮、酸或過氧化物的催化劑。也用於合成染料和香料等。
2.用於無機和有機溴化物的製造;還用於合成香料、染料等。
3.用作分析試劑,如作掩蔽劑。有機和無機溴化物的合成。高純金屬的提煉。烷基化催化劑。
4.用於製造無機溴化物和有機溴化物,用作分析試劑、觸媒及還原劑。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徑:吸入。
健康危害:人吸入的最小中毒濃度為5ppm。溴化氫可引起皮膚、黏膜的刺激或灼傷。長期低濃度接觸可引起呼吸道刺激症狀和消化功能障礙。
毒性
急性毒性:LC502858ppm,1小時,(大鼠吸入)
危險特性:具有較強的腐蝕性。能與一些活性金屬粉末發生反應。若遇高熱,容器內壓增大,有開裂和爆炸的危險。
燃燒(分解)產物:溴化氫。
監測方法
品紅比色法《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測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編。
環境標準
前蘇聯車間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最高容許濃度2mg/m3。
應急處理
一、泄漏應急處理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上風處,並隔離直於氣體散盡。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廠商特別推薦的化學防護服(完全隔離)。切斷氣源。噴氨水或其它稀鹼液中和,注意收集並處理廢水。然後抽排(室內)或強力通風(室外)。如有可能,將殘餘氣或漏出氣用排風機送至水洗塔或與塔相連的通風櫥內。漏氣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經過技術處理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氣體。
廢棄物處置方法:廢料加鹼液-石灰水生成溴化物溶液,用水稀釋後,排入下水道或河流。
防護措施
呼吸系統防護:空氣中濃度超標時,必須佩戴防毒面具。緊急事態搶救或逃生時,建議佩戴正壓自給式呼吸器。
眼睛防護: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
身體防護:穿相應的防護服。
手防護:戴防化學品手套。
其它:工作現場禁止吸菸、進食和飲水。工作後,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
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立即用水沖洗至少15分鐘。若有灼傷,就醫治療。
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注意保暖,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滅火方法:不燃。切斷氣源。噴水冷卻容器,可能的話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霧狀水。
製取方法
氫溴酸的生產方法有多種:赤磷法、二氧化硫法、硫磺法、吸收法、合成法、複分解法、和硫化氫法等。
1、赤磷法:系將赤磷放入水中,滴加溴素,產生的三溴化磷水解得氫溴酸。
2、二氧化硫法:系將二氧化硫通入溴水,將溴素還原生成氫溴酸和硫酸,經蒸餾而得。
3、硫磺法:系在水中使溴與硫反應,生成物水解而得。
4、吸收法:系在合黴素及其它有機化合物的生產過程中,溴化時產生的溴化氫氣體,用水吸收而得。
5、合成法:系將氫與溴的混合氣體通過熱的鉑海綿合成溴化氫,用水吸收而得。
6、複分解法:系用溴化鈉或溴化鉀的固體與濃磷酸作用,蒸餾得不含溴的定沸點氫溴酸:
NaBr + H3PO4 = NaH2PO4 + HBr↑
KBr + H3PO4 = KH2PO4 + HBr↑
7、硫化氫法:系將硫化氫氣體通入溴水,過濾除去產生的硫,而得氫溴酸。
以上幾種方法中,吸收為生產合黴素等藥物的副產物,雖可綜合利用,但產量有限;合成法需要較複雜的設備;複分解法原料來源較少,成本亦高;二氧化硫法和硫黃法操作簡單,易於掌握;赤磷法生產工序短,設備簡單,產品質量高且穩定,缺點是赤磷易燃,生產過程中需要嚴格的安全措施。工業上常用的方法有二氧化硫法和赤磷法。氫溴酸可用蒸餾法精製,在氫溴酸中所含的殘留溴,通常可加赤磷或汞除去。
在實驗室中,一般使用溴化鈉和濃磷酸混和,或者用溴化鈉和濃磷酸共熱製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