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胃
胃是消化管的擴大部分,位於膈下,上接食道,下通小腸。人體胃的容積為1000~3000毫升。胃的上口為賁門,下口為幽門。胃分上、中、下三部,即上脘、中脘、...
外形 形態結構 功能 胃液分泌的調節 生理功能 -
胃氣虛
胃氣虛症狀指胃的受納和消化水谷功能虛弱。主要症狀有胸脘痞悶,不思飲食,或食不消化,甚則食入反吐,大便稀爛,唇舌淡白等。
胃氣虛症狀 病因 臨床表現 症候分析 食療 -
黃耆建中湯
功用溫中補氣,和里緩急。
正文 來源 異名 組成 用法 -
小建中湯
小建中湯出自《傷寒論》,是由桂枝加芍藥湯,重用飴糖製成,其理法與桂枝湯有別,溫中補虛,和里緩急,主治中焦虛寒,肝脾不和證;腹中拘急疼痛,喜溫喜按,神疲乏...
歌訣 處方 用量 用法 主治 -
胃陽虛
胃陽虛證,指陽氣不足,胃失溫煦,以胃脘冷痛、喜溫喜按、畏冷肢涼等為主要表現的虛寒證候。又名胃虛寒證、胃陽虧虛證。常見於胃脘痛、嘔吐、噎膈等疾病中。
病因 辯證要點 臨床表現 症情分析 治法 -
大建中湯
大建中湯,中醫方劑名。為溫里劑,具有溫中補虛,降逆止痛之功效。主治中陽衰弱,陰寒內盛之脘腹劇痛證。心胸中大寒痛,嘔不能食,腹中寒,上沖皮起,出見有頭足,...
歌訣 組成 用量 用法 功用 -
溫里方劑
由於里寒證的成因有元陽不足,寒從內生或由於外寒直入里等不同,因此祛寒法又可分為溫中祛寒,溫腎回陽兩種。
溫里藥概述 注意事項 常用方劑 -
黃芪建中湯
黃芪建中湯是一劑處方,源於《金匱要略》,配方主要有黃芪、桂枝、白芍、生薑等,重在溫養脾胃,是治療虛寒性胃痛的主方。用於氣虛里寒,腹中拘急疼痛,喜溫慰,自...
配方 製法 功效 方解 名家論述 -
建中丸
建中丸,中醫方劑名。出自《聖濟總錄》卷九十。具有補虛調胃之功效。主治虛勞脾胃冷弱,心腹痞滿,不思飲食,四肢怠惰。
組成 用法用量 功用 主治 方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