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江村自明初至1950年一直隸屬於湘鄉縣,1950年建政時,屬湘鄉縣第九區,1952年屬漣源縣第一區,其後至撤區並鎮時,屬馬頭山鄉。
村域面積2.8平方公里,屬丘陵地帶,土壤為粘質黃土及沙土,耕地面積835畝,其中水田586畝,現有331戶,1118人。該村主要以易姓為主,占全村人口96%以上,雜居有譚、黃、王、邱等姓氏。
經濟以農為主,農作物以種植水稻為主,旱土主種小麥、紅薯、花生、豆類等,主要特產有茶葉、溫江魚,養殖有豬、雞、鴨、羊、牛等。煤、石灰石、河沙等資源豐富,泉水井隨處可見。2005年在東溫泉建起了日產3800噸的自來水廠,家家飲用了優質自來水。1959年時,就已修建了一座水力發電站,為境內第一個照明用電之村莊。
2、自然環境
溫江既是河名,又是地名,人們習慣於把溫江河西岸之麥沖村也統稱為溫江,素有“魚米之鄉”之美稱,遠近聞名。“溫江八景”之神奇傳說更是膾炙人口。
[溫江河] 溫江河位於村莊之西,發源於安平鎮四古之天馬山,自北向南,經鳳山、梅塘、珠梅至龍塘鄉之合聯村始入境內,過群英、雙車到長車、石門匯入漣水。全長27公里,村內流域2公里,從境域北端渡橋至漣水,歷史上為湘鄉與安化之天然界河,且有渡橋、溫江橋、新車橋凌架其上,為湘鄉、安化之交通要道。
溫江河之上流水小,常乾涸,流經境內,納其東溫泉與河西岸麥沖村境內西溫泉之水,河道始寬且深。河岸多為石崖,楊柳成蔭,河床為沙石,絲草叢生,河水清澈見底,魚蝦歷歷。夏季涼風習習,水波蕩漾,游魚嬉戲,猶具雅韻,捕撈垂釣者,絡繹不絕;冬日,熱氣騰騰,漣漪疊翠,野鴨歡娛,別有情趣。休閒冬泳者留連忘返。
[東溫泉] 離溫江河岸百餘米,有一大泉井叫東溫泉,又名東溫井,東鄰叢林小石山,山上怪石嶙峋,形狀奇特,下有石洞,遠通十餘里,水自洞中出,水恆溫18℃,清澈甘甜,井內水草稠密,游魚可數。泉水流量為每畝0.27立方米,經河道注入溫江。其井之大小、形狀、水質、流量、溫度、距離等,均與西岸之西溫泉相似,且相互對稱,蔚為壯觀。
[溫江橋] 村之西南溫江河上有一兩拱石橋叫溫江橋,該橋不知始建何年,橋拱下雖有石刻記載,但水沖塵染,難以辨認。聽老人們說至少200年以上。橋高21米,寬7米,長50米。橋下正中有一大石墩,分成兩大石拱,倒映江中,恰似兩輪新月。橋身全部用大方麻石砌成,橋兩邊各有兩層巨型榨石,有雄、母大石獅各2尊立於四角,雄獅蹲坐,昂首吼嘯;母獅俯臥,側眼斜視,雕刻精巧,栩栩如生。橋面高出兩岸5米,兩端各有二十級石梯拾級而上,石梯與兩岸交接處之四角各有一大石鼓。該橋其造型之精美,氣勢之恢宏,堪稱一絕。“文革”中,兩尊雄獅被推入河中,1980年改建公路時,其石梯、石鼓被土掩蓋。
[臨江筆架] 溫江橋上流約20米處之東岸大碼頭旁,有巨石狀似“山”字錐形,猶如古人書寫用的筆架,稱臨江筆架。時有水從筆架岔中穿流入小水氹,宛若墨水注入硯池,令人嘆為觀止。古人留有“臨江筆硯蔚斯文”之詩句。
[仙人跡] 村之南峽山水口處溫江河之兩岸各有一方形石板,伸出水面,石板上分別有左右赤腳印1個,長41厘米,寬18厘米,印跡分明,趾頭可辨,謂之仙人跡,又名神仙腳板。傳說有神仙常來常往於河西馬頭山“琉璃洞”與河東老虎寨“台子石”之間,因被溫江河阻隔,行走不便,遂跨於河兩岸,察看地形,準備堵塞而留下腳印,後於四古之路港擔土來填,被“土地公公”發現,裝雞啼叫,神仙以為天亮,把土丟在珠梅田氹,形成兩座小山。人們為感謝“土地公公”,在峽山水口修了一座土地廟。
[老虎寨] 老虎寨位於境內之南偏東,與馬頭山隔河相望,海拔410米,西高東低,山上林木繁茂,鳥語花香。因其西端石崖象虎頭而得名。山之南、北周邊均為易姓集居地。
[和隆庵] 在老虎寨第一高峰上有和隆庵遺址。易氏族譜記載:“和隆庵位於湘鄉三十九都石門(老虎寨南面,易姓遷湘始祖開基地),元末明初,和隆公隨陳友諒自江西進軍湖南,在老虎寨建寨拒敵,稱和隆寨,曾有房子多間,後人改為和隆庵,有專人看守”。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遭毀,立飛機航標塔於其旁。
[台子石] 在老虎寨第二高峰上有巨石突兀,石面平坦如桌面,稱台子石。相傳有神仙常來住於此處與河西馬頭山“琉璃洞”之間下棋,飲酒作樂。有樵童偷其酒壺,學其讖語:“金壺一摔,酒肉一噴,金壺連摔連摔,酒肉連噴連噴”,果然用之不竭,享之不盡,後貪心不足,求金銀財寶,被神仙收去。
[連青閣] 在老虎寨之麓,溫江河之濱,有一古樓叫連青閣。建於清光緒十八年(1892),占地600平方米,高三層,有大廳及旁房數間。面朝楊柳洲,青磚紅牆,琉璃綠瓦。上有奎星、鰲魚、風鈴。凌雲聳立,金碧輝煌,風吹鈴響,其聲遠揚。登閣瞭望,溫江勝景盡收眼底,令人陶醉不已。曾為名儒講學之所。二十世紀四十年代遭毀。
3、教育
自易氏於明洪武年間徙居溫江始,一直重視教育。一八九二年建“連青閣”,為名儒吳翰丞、易凌雲等講學之所,學子如雲。一九二七年改為“連青學校”。校門楹聯是:“連日總辛勤,雖直上九霄,何愁不到?青年鬚髮奮,便雄飛萬里,哪怕無成!”一九三0年易地建於村莊內(現在的溫江學校校址),仍沿用“連青學校”名稱。一九四九年,新中國成立後,改為“溫江學校”。其後教學樓經五次翻修擴建,由土木結構改建成磚混結構,學校環境優雅,教室寬敞明亮,教學設施齊全,師資力量雄厚。1969至1982年還辦了國中,教學質量曾多次名列前茅。百餘年來,培養學子逾萬,各行各業人才數不勝數。
相關詞條
-
溫江大學城
溫江大學城(Wenjiang University Town)又名成都大學城,於2001年開始建設。溫江大學城位於成都市溫江區柳台大道與南熏大道交匯處,...
園區概況 入駐高校 科研院所 周邊旅遊 地理優勢 -
金溫江
溫江區隸屬四川省成都市,是成都市中心城區。位於成都平原腹地,地跨東經103°41′~103°55′北緯30°36′~30°52′,東鄰青羊區、南毗雙流區...
基本概況 悠久歷史 行政區劃 文化名鎮 自然地理 -
溫江
溫江區位於四川省成都市西部,有“金溫江”之稱,4000多年前古蜀魚鳧王國便發源於此,自古為川西重鎮,1983年劃歸成都市管轄。
概況 溫江歷史 行政區劃 -
四川省溫江農業學校
四川省溫江農業學校經四川省教育廳批准建立的一所普通中專學校,先後隸屬溫江地區委員會農工部,後隸屬溫江專區農業局,業務上受四川省農牧廳,後隸屬成都市人民政...
歷史沿革 學校獲獎 傑出校友 校園環境 -
溫江寺鄉白果樹村國小
陝西省寶雞鳳縣溫江寺鄉白果樹村國小
-
溫江魚鳧村古城
"平面為不規則多邊形,面積約32萬平方米。 經調查、鑽探
-
譚溫江
譚溫江(1899-1969),字松艇,別名譚吉祥,山東省濰坊市奎文區人,1899年生,家有土地10餘畝,由於其父身體不好,全靠僱工耕種。
謀生 晚節 東陵遺恨 終結 -
溫江寺鄉瓦店子村國小
陝西省寶雞鳳縣溫江寺鄉瓦店子村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