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克剛[國民黨將領]

溫克剛[國民黨將領]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溫克剛(1896—1957)字一如,號潛庵。廣東大埔縣百侯白羅村人。生父為溫季文,兒時隨養父(四伯父)溫廷敬住潮汕。宣統三年 (1911),年僅15歲的溫克剛在潮州金山書院讀書時參加同盟會,曾為革命軍秘密運輸槍枝彈藥,參加武裝起義的準備工作。是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成功,11月13日革命軍進攻潮州府城,19日發動總攻。克剛時任金山書院學生軍小隊長,率隊攻打據守北門樓及節孝祠的清兵,收繳清軍槍械,並首先沖入府衙,因此立功。

人物簡介

溫克剛(1896~1957),字一如,號潛庵,大埔縣百侯鎮白羅村人。

清宣統三年(1911)上半年,在潮州中學堂(後為金山中學)讀書時參加同盟會,為革命軍秘密運輸槍枝彈藥。11月13日革命軍進攻潮州府城,19日發動總攻。時任學生軍小隊長,參加攻打北門樓及節孝祠,並首先沖入府衙,消滅部分清兵,繳獲槍械若干,在戰鬥中立了功。

民國4年(1915),在武昌陸軍第二預備學校肄業。民國5年升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炮科,民國8年畢業。民國8~14年,先後任粵軍連長、參謀,參加過討伐段祺瑞在海南島鄧本殷部的戰役,並在民國14年加入中國國民黨。

民國15年初,任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第四期中校兵器教官兼炮兵大隊隊副。同年7月,北伐戰爭開始,他任第四軍第十二師三十六團團副兼第三營營長。民國16年8月,湖南平江戰役中,三十六團團長黃琪翔、參謀長吳奇偉與克剛率部協同第四軍葉挺獨立團作戰,直搗吳佩孚指揮部,於8月19日進駐平江縣城。

民國21年初,任十九路軍總指揮部高級參謀,參加 “一·二八”淞滬抗日戰役。民國26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他任陸軍第一七六師少將參謀長,與師長區壽年率部參加淞滬會戰。民國27年徐州會戰,一七六師在淮北湯陽、蒙城外圍作戰,牽制敵部。台兒莊大捷後,因功升任旅長。民國28年4月,任安徽省保全處處長。

民國30年下半年,奉調至重慶軍官訓練團輪訓,任大隊長。民國32年7月,調任軍事參議院少將參議。民國35年8月退役後,轉任財政部湖南貨物稅局副局長。1949年赴香港,1955年夏去台北。

1957年11月,溫克剛病逝,享年61歲。

人物生平

民國四年(1915)克剛就讀武昌陸軍第二預備學校,在校內從 事反袁運動,聯絡駐防當地的炮兵連同時舉義。事泄,炮兵連葉連 長被捕犧牲,校內孤立無援,克剛因事敗離校。袁世凱倒台後,克 剛回校復學,次年升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炮科。民國八年 (1919)畢業後,先後任粵軍連長、參謀,參加討伐海南軍閥鄧本殷 等戰役。

民國十五年(1926)初,克剛任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第四期中校兵器教官兼炮兵大隊隊副。同年7月,參加北伐戰爭,任第四軍第 十二師三十六團團副兼第三營營長。8月,湖南平江戰役中,克剛和三十六團團長黃琪翔、參謀長吳奇偉一起,率部協同葉挺獨立團作戰,直搗吳佩孚指揮部,19日克平江。吳佩孚軍退守汀泗橋,由葉挺獨立團正面進攻,克剛所在的36團迂迴截擊,29日占領汀泗橋, 乘勝攻取賀勝橋,繼克武昌。

民國二十一年(1932〕初,克剛任十九路軍總指揮部高級參謀, 參加一.二八淞滬抗戰。民國二十六年(1937)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克剛任陸軍第一七六師少將參謀長,與師長區壽年率部參加淞滬會戰。進入寶山陣地後,即向日軍發起反攻,予敵重創,迫使日軍後撤。次年徐州會戰,所部在淮北湯陽、蒙城外圍作戰,牽制敵軍。繼而率部參加聞名中外的台兒莊戰役,大捷後因功升任旅長。民國二十八年(1939)4月,任安徽省保全處處長。

民國三十年(1941)下半年,奉調至重慶軍官訓練團輪訓。受訓結束後調任軍事參議院少將參議。民國三十五年(1946) 8月退 役,轉任財政部湖南貨物稅局副局長。1949年赴香港,1955年夏由香港去台北。1957年11月病逝,終年62歲。

溫克剛文武兼備,是位儒將。受其養父溫廷敬影響,書法、詩文均有一定造詣。其書法師王羲之、懷素,自成一格,剛勁中不乏 嫵媚。民國二十四年(1935),曾在上海與畫家吳公虎合辦書畫展 覽,並在香港、台北舉辦書法展覽。他逝世後,其家人曾編印《溫 克剛將軍詩選》,分贈親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