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時間
江蘇省溧陽中學創建於1946年,由當時的江蘇旅川臨中(四川重慶)和江蘇臨中(皖南瑤溪)合併而成,校址設在溧城鎮東門外歌岐村。
學校簡介
1949 年解放,學校由蘇南行署接管,改名為蘇南溧陽中學, 1953 年 3 月,改名為江蘇省立溧陽中學,並由江蘇省教育廳投資遷校至省溧中老校區(平陵中路 251 號)。 1963 年被列為 18 所江蘇省示範中學之一, 1980 年恢復原校名——江蘇省溧陽中學,並被確定為江蘇省首批重點中學, 1992 年順利通過省教委的複查驗收,再次被命名為江蘇省重點中學, 1996 年完成向完全高中過渡, 2000 年 4 月被命名為江蘇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 2003 年 12 月順利通過省教育廳星級學校轉評驗收,被命名為“江蘇省四星級”學校——這是目前江蘇省中學最高的星級學校。 2004 年經常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報省教育廳備案,江蘇省溧陽中學改制為公辦民營試點學校,並遷校至現新校址。
1985 年以來,學校先後三次被評為“江蘇省模範學校”、“江蘇省德育工作先進學校”。近幾年還榮獲了“江蘇省中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學校”、“江蘇省實施素質教育先進學校”、“江蘇省園林式單位”、“江蘇省科學普及科學教育特色學校”、“江蘇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學校 ” 等光榮稱號。 2003 年被評為“江蘇省依法治校先進單位”、“江蘇省文明單位”。
在半個多世紀的辦學實踐中,學校積澱了豐厚的辦學底蘊,形成了“起點高、基礎厚、要求嚴、學風好”的優良辦學傳統和“腳踏實地、敢為人先”的校風、“謹嚴誠樸、民主開放”的教風、“近思切究、致真至善”的學風。在“一切為了學生終身發展”的辦學理念指導下,學校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完善“嚴、細、實”的常規管理模式;建立學生終身發展的培養體系;探索現代化、高質量、示範性的發展道路。向高等學校輸送了近萬名優秀畢業生,也為國家和地方培養了一大批各類建設人才。中科院院士翟中和、沈學礎和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青年科學家吳柯、葛力明、湯心溢等,都先後在這裡度過了美好的中學時代。
學校現有教職工 229 人,其中專任教師 185 人。專任教師中,江蘇省特級教師 5 人,碩士研究生和碩士研究生課程班結業的共 26 人,常州市特級教師後備人才 2 人,常州市學科帶頭人 21 名,常州市骨幹教師 17 名,溧陽市學科帶頭人 15 名,溧陽市骨幹教師 15 名,溧陽市教學能手 12 名,溧陽市教壇新秀 14 名,各級各類優秀教師占專任教師的 54.6% 。青年教師成長迅速,在省市教學競賽中屢屢獲獎,一個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師德修養好的教師群體已經形成。學校狠抓師德建設,狠抓常規管理,加強幹部隊伍和師資隊伍的建設,學校的管理和教學質量再上檔次, 2004 年高考又創歷史新高:達本科線( 543 分)以上 497 人,其中達重點大學分數線( 575 分) 323 人, 600 分以上 178 人,江蘇省前 8000 名( 621 分,相當於 2003 年的 600 分)以上 83 人。陳正超同學以 699 分的高分居江蘇省第 26 名,常州第 2 名,溧陽市第 1 名;顧鑫同學以 688 分的居江蘇省第 80 名,溧陽市第 2 名;蔣欣同學以 683 分列江蘇省 122 名,以上 3 位同學均被清華大學錄取,湯琳同學以 650 分(江蘇省文科第 50 名)被北京大學錄取。考分在江蘇省前 100 名中有 2 人,前 200 名中有 4 人;有 6 人獲常州市 5 門學科的“單科狀元”(蔣欣和張旭東物理 150 分,王曉韜化學 150 分,王植文生物 145 分,黃斯蓓政治 134 分,顧鑫語文 133 分),其中蔣欣、張旭東、王曉韜、王植文還名列江蘇省高考物理、化學和生物三門單科成績的榜首。
新校區占地 273 畝,建築面積約 9 萬平方米 ,共有 47 個班級, 2458 名學生。學校教學設施齊全,建有一流的理化生實驗室、高標準的電腦教室、電子閱覽室、先進的生活熱水供應系統、現代化的教學評估系統、多功能的大禮堂、標準的塑膠跑道運動場、先進的體藝館,校圖書館達到了江蘇省一級圖書館標準,基本實現了數位化管理。高一、高二年級各有兩個教改班,高三年級有一個教改班,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平台,為尖子學生群體的成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學校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注重學生的道德修養和學習習慣的養成。創辦二十多年的“楊柳風”文學社,以及“數學俱樂部”、“音體美愛好者協會”、“書法愛好者協會”、“中學生電視台”……濃濃的校園文化營造了素質教育的良好氛圍,體現了“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辦學理念。現在,全校師生正在團結實幹,凝心聚力,為把學校辦成“現代化、高質量、有特色、示範性”的國內名校而不斷努力,為把省溧中辦成江蘇省五星級學校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