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提寺[廣東省惠州市]

準提寺[廣東省惠州市]

準提寺位於石屏縣城珠泉街,始建於清順年間。現存主要建築為清光緒年間所建,民國十二年(1923年)在準提寺內倡建石屏中學。整個建築由大門、二門、天尊殿、準提閣等組成。準提閣重檐歇山頂,抬梁式穿斗相結合梁架,通面闊195米通進深144米,東西設廊。企鶴樓四重檐歇山頂,與大門一起均為民國初期所建。寺內有塗日卓、唐繼堯、陳榮昌等名人題刻多處。1983年公布為石屏縣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概況

準提寺[廣東省惠州市]準提寺[廣東省惠州市]
準提寺位於惠州市西湖景區內,惠州崇道山上,與東坡園相比鄰,始建於明代。明末清初時為瑞開閣,後由於閣中供奉準提菩薩,改稱準提閣。閣中還供奉玉佛、“十八”羅漢,民國初至文革前期,通稱“十八”羅漢寺。其時的宏偉氣勢,有清同治年間,惠州詩人賦詩為證:“飛閣凌空鎖暮煙,摳衣直上翠薇巔。沉沉鍾馨穿雲表,落落峰巒拜座前。金碧樓台多佛寶,湖山風月上乘禪,憑欄不覺拈花笑,香雨無聲灑大千”。

準提寺是嶺南著名的古剎。很多高僧、大德曾駐錫於此。其中,空隱和尚道獨、澹歸和尚今釋、雪樵和尚真璞、準提和尚元桴。還有真空禪師、憨山禪師、終南和尚等高僧曾相繼駐錫弘法傳衣。

民國初,惠州佛教曾一度淪落,準提寺也難逃一劫。如當年惠州學者張風子先生所詩,“滄桑一朝變,景物漸非故。黃塘辟學舍,準提作苗圃”。1953年十八羅漢像與準提菩薩像被毀。1965年改建為西湖中學,1969年移交部隊駐軍使用。1986年落實宗教政策,部隊將該址移交地方政府。1996年經惠州市政府與廣東省宗教部門批准重建準提寺。時由劉美萱居士擔任籌建委員會主任。2000年12月經惠州市宗教局及信眾代表邀請上法下量大和尚駐錫住持工作。2001年8月,為續佛慧命,培養法門龍象,住持工作傳位於上持下忍法師荷擔重任。

歷經400多年坎坷的準提寺,終於法炬再燃,寶鏡重光,法輪復轉。普照惠澤,共建和諧盛世。

歷史沿革

準提寺[廣東省惠州市]準提寺[廣東省惠州市]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該庵修建,耗銀數百兩。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在庵後右側修建一座歷代祖師普同塔。從清朝中期至末期有僧策隱、廣升、廣鎮、轉超、貴機、登來師等先後居此弘法。民國14年(1925年)4月20日,彭湃在該閣創辦“海豐農民運動講習所”,同年6月成立的“海豐縣婦女解放協會”也在此辦公。民國28年(1939年)至31年(1942年)該閣被“海豐宏運公司”用作鹽倉。民國35年(1946年),海豐士紳善信為重光古蹟,乃禮請歸善縣(今惠東)西來岩古剎派法師弘法。方丈仕開遂派徒覺和(法號仁純)法師到此閣弘法。是年,全縣募資重修,梵音再續,成為海豐有史以來第一座尼眾道場。1963年,海豐縣人民委員會頒布該閣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66年,該閣拆毀,僅存右側1間廂房。1980年在佛教信眾資助下修建四間廂房,俾作佛殿、齋堂、住宿之所。1988年,政府宗教工作部門依法登記準提閣為佛教活動場所。 1980年代,部隊將寺院土地移交後,準提禪院得以恢復原地。部隊遺留下來的老房子年久失修成危房。1996年,惠州市政府批准準提禪院的重建計畫。禪院開始自行籌集重建資金2000多萬元。2005年,西湖主景區取消門票,因準提閣不再劃歸西湖管理局管理,西湖景區介紹里再沒提到準提閣,禪院的知名度大幅下降。1998年和2001年,準提閣大雄寶殿和側殿觀音殿分別交付使用後,剩餘重建工程停止。2008年,禪院山坡發生滑坡

現狀

準提寺[廣東省惠州市]準提寺[廣東省惠州市]
準提禪院靠近西湖的基座山坡上,地面的水泥已經出現連續裂縫,由於地面裂縫過大,禪院的大雄寶殿石圍欄也出現了斷裂,由於擔心遊客靠近會有危險,寺院管理人員將欄桿都用鋼管隔離起來。

2008年,禪院的山坡就已發生過一次滑坡,但此後禪院的山體只是得到了簡單維護,只是種了幾棵樹而已。由於山體滑坡和水土流失作用,禪院的地面已經比山坡看上去陡然高出了30厘米左右。禪院住持釋持忍表示,由於非常擔憂滑坡,現在他每晚睡覺前都要繞著整座禪院巡視一番,看看山體周圍有無險情才能安心。

不僅是山體滑坡危險,僧人們居住的鐵皮屋也存在安全隱患。有3間僧人的鐵皮屋宿舍就搭建在面臨滑坡隱患的山坡旁邊,鐵皮屋旁邊的地面也已經出現明顯裂縫

禪院裡的僧人目前全部居住在用鐵皮或是石棉瓦遮頂的簡易宿舍里,夏天的時候外面30多攝氏度,鐵皮屋裡能達到40多攝氏度。由於禪院的電源系從旁邊的部隊牽引過來,變電站距離較遠,這就使得在用電最高峰時,由於電壓太低,整個禪院最多僅能維持2部空調運轉,而目前整個禪院僧人加上工作人員,共有17人分住在多個鐵皮屋裡,夏天的時候開不了空調,住著跟蒸籠一樣。

反清詩僧與準提寺

甲申國變,清軍入關,金戈鐵馬越嶺南馳,惠州成了抗清保明的最後戰場之一。不少惠州士子毅然加入了南明政權,與清軍作殊死爭鬥,支撐危局;救亡失敗後又誓不與清廷合作,或隱遁鄉園,圖謀恢復;或食貧自甘,結茅著書;又或皈依佛門,削髮明志——葉挺英姚子蓉葉維城等人就是其中突出的代表,他們和托跡留連在惠州的今釋、屈大均、陳恭尹等一大批嶺南遺逸在一起,形成一個陣容強盛的詩人群體,感時傷事,慷慨悲歌;而他們詩酒文宴的場所,除卻葉維城的泌園和葉維陽的兼園外,還有惠州準提閣。

準提閣在明末清初名為瑞開閣。佛閣高踞崇道山麓,俯瞰豐鱷二湖,象嶺雄秀峙其北,兩江澄碧來於東,玉塔為鄰微瀾搖映於幾席,煙霞相伴鷗鷺翔集在山門,可謂是占一湖之勝概,作莊嚴之寶剎,這樣的一處佛門清淨地,何故會成為反清的聯絡點?原來,當時佛閣方丈為雪槱和尚,福建樟州人,俗姓徐,明亡後因拒絕入仕新朝而祝髮出家,號為真朴,康熙初來惠州宏法於準提閣。有這樣一位人物作住持,反清復明的仁人志士們常以佛閣作居停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雪槱為高僧木陳道忞的法嗣,德行淵深,是典型的文化僧人,曾重修《曹溪通志》、輯錄《弘覺忞禪師北游集》。擅書畫,亦能詩,乾隆《歸善縣誌》錄有他《豐湖集興》三首,即為當時與眾遺逸興會酬唱時所作。詩中寫道:“郊原群動息,笳鼓到雲堂。”又說:“磬疏朝食罷,獨杖倚檐梅。”足見他雖然隱居方外,卻是心存社稷,守志不易如老梅傲霜。
像雪槱那樣以儒生遁入空門,其實是明清易代時眾多漢族知識分子與新朝劃清界線的政治選擇,前明兵、工二部尚書葉夢熊的曾孫葉挺英走的也正是這條路。挺英字昌胤、(一作裕,今從《葉氏家譜》),號潔吾,惠州府城人,崇禎中補邑博士弟子,明亡後拒穿清朝諸生服,隱居不出,最後從雪槱和尚出家準提閣,法號元桴,字石新。元桴也是一位詩僧,著有《余夢集》、《雲水殘言》等。他在準提閣寫有一首《西湖山居》詩,末二句云:“萬緣歸泡影,世外復何求。”語似豁達卻能見出詩人內心深處國破家亡的哀痛。挺英還得雪槱之傳,工書畫,尤善畫佛像、羅漢,幾乎每天都畫,澹歸和尚有詩稱讚他“畫佛五千四百八,硯池日日蓮花發”。他的作品,“獲者以為拱璧”,“流布海內”。有山水名卷為趙念合江草堂所藏,江逢辰曾有詩提及,說是“畫幀兼收葉挺英,草堂故物半通靈”,後人尊崇他的民族氣節,對其遺作倍加珍重。

姚子蓉與準提寺

姚子蓉也是與準提寺關係密切的清初詩人。子蓉字梅長,號曉白,惠州府城人,是前明御史姚祥的後裔,嘗官南明兵部司務,明亡後築山莊於姚坑清醒泉畔(今迭翠山莊附近),隱居修志。他在《重修〈惠州西湖志〉》詩中說:“吾郡雖僻處,頗見風俗敦。文物自有根,山村自有魂。上下千載眼,匠心細於發。悠悠羅浮燈,炯炯西湖月。志士果不滅,我亦甘薇蕨。”不能匡扶社稷,便退而為故園修志,以期保存民族文化的根魂,可謂用心良苦。最後四句擲地有聲,錚錚節志見於言外。他除修撰《惠州西湖志》外,還著有《醒泉詩集》,澹歸為他作序,稱讚他是“清醒泉邊清醒人”。因作品多觸犯清廷忌諱,經雍正、乾隆反覆清剿,存世甚少。子蓉學兼儒釋,退隱後尤篤信佛教,自號水真,“精淹釋典”,結交多名僧大德,與澹歸、雪槱關係尤密,實不妨以詩僧視之。他曾留宿準提閣,題詩曰:“萬情銷一宿,四面白無邊。閣靜山為夢,
湖空水得禪。雲煙生暮氣,老樹臥秋天。僧語殘燈夜,寒聲嶺外懸。”“閣靜山為夢,湖空水得禪”二句能傳佛閣精神氣韻,可作山門聯語。

澹歸和尚與準提寺

這一時期外地僧人中與準提寺來往最密的當數今釋即澹歸和尚。關於澹歸的生平,韓文兄大作《準提禪院話滄桑》已有介紹,讀者不妨上網尋讀,此處不贅,只略談他駐錫準提閣時所關涉的一些人事和作品。康熙年間,澹歸曾多次來惠州,留下不少詩作,結為《鵝城唱和集》,其中有多首是關於準提閣的,從詩題和內容看,他作客惠州時多是在此閣掛錫,而與之往來的除雪槱、元桴師徒外,尚有眾多惠州僧俗人士,最有名的是泌園主人葉維城。

葉維城與準提寺

葉維城字宗翼,號猶龍,是葉夢熊的孫子,襲父爵升錦衣衛指揮同知僉事,人稱葉錦衣。明亡後歸隱西湖,居泌園。這位出身勛閥世家的貴胄公子對故國新朝的政治態度,可以從一件事情看出:明亡前,南海名士鄺露曾藏有明正德皇帝御琴綠綺台,順治七年清軍破廣州城,鄺露抱琴殉難,一位清兵奪琴而售於市,被葉維城認出,嘆曰:“是御琴也!”於是解百金贖歸,有客來則偕與泛舟豐湖鼓琴悲歌(據說“夫子彈琴”由此得名)。康熙五年,澹歸與止言和尚訪泌園,維城知止言與鄺露為故交,談及往事不勝唏噓,即攜琴與“扁舟搖曳西湖水”,澹歸“因念兩公用意於交情生死之際不在一琴”,感而賦長詩《綠綺台歌》。此詩悲慨淋漓,充滿了故國之思,是澹歸的力作之一,《惠州志·藝文卷》有載,其手書此詩的長卷亦為《廣東歷代書法圖錄》所收錄。止言為廣東番禺人,俗名啟明,喜談論國事,尚志節。清兵入關,其兄遇難,遂入空門皈依天然禪師,法名今墮,字止言,為訶林監院,又創順德容寄雨花寺,盡散家財產業結納資助反清人士,其訪葉錦衣即有聯絡同志,圖謀恢復之意。止言亦能詩,當日聞鼓御琴當有詩作,惜今未得見。

曾與葉維城泛舟豐湖聞鼓琴而“流涕作歌”的,還有著名詩人屈大均。大均字翁山,廣東番禺人。明亡削髮為僧,法名今種,字一靈。其詩多慷慨鬱勃氣,意象雄奇,寄託遙深,與陳恭尹、梁佩蘭合稱“嶺南三大家”,負盛名於一時。康熙年間他曾多次作客惠州,與葉維陽、葉維城、王煐等往來酬唱,作品頗多,《綠綺琴台歌》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後雍正、乾隆大興文字獄,在廣東,屈大均、雪槱和澹歸首當其衝。屈大均被指“文中多有悖逆之詞,隱藏抑鬱不平之氣”,結果被“戮屍梟示,親屬緣坐,詩文毀禁”,這是雍正在廣東所興的首宗文字獄。雍正又指雪槱所編《弘覺忞禪師北游集》“狂悖乖謬之語甚多”,下敕銷毀。乾隆則親諭兩廣總督李侍堯說:“僧澹歸《遍行堂集》語多悖謬,必應毀棄,即其餘墨跡墨刻,亦不應存”,嚴令將澹歸所有碑石“椎碎推仆,不使復留於世間”。惠州準堤閣曾以雪槱為住持,又是當年澹歸、止言等人云游惠州的憩錫處,所作詩文屢屢言及,當然也在劫難逃。準提閣的這一段歷史及與其有關的人事和作品,終清一代,正史方誌大都諱莫如深,文人墨客也因懼怕犯忌招禍而避之不談,以致長期湮沒不彰,幾乎為人們所忘卻。泌園和兼園也遭到同樣的命運,惠州清代人文不及明代興盛,雍乾二世文字獄的沉重打擊,確實是因由之一。

陳壽祺與準提寺

清同治年間,惠州名士陳壽祺作《準提閣》詩,描述了當年準提閣狀況,其詩曰:“飛閣凌空鎖暮煙,摳衣直上翠薇巔。沉沉鐘磬穿雲表,落落峰戀拜座前。金碧樓台多佛寶,湖山風月上乘禪。憑欄不覺拈花笑,香雨無聲灑大千。”除此之外,入清以來詠吟準提閣的詩文還有很多。較出名的還有清光緒年間主講豐湖書院的舉人石德芬的“準提高閣倚斜陽,俯瞰全湖萬頃涼。不覺神遊到靈隱,對湖觀日上韜光。”從這首詩來看,“準提遠眺”一景已經約定俗成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