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根據文獻記載,湯顯祖逝世後葬在撫州市文昌里靈芝園內。但由於時代變遷,湯顯祖墓園漸漸湮沒,無跡可尋。目前,位於撫州市人民公園內的湯顯祖墓只是其衣冠冢 。
在400多年的歷史風雨中,靈芝園曾遭遇過數次衝擊,包括明末清初(1645年),清兵在作戰中將墓地“蹂踐”;太平天國時期(1858年)毀於戰火。雖然屢有復建,但最終在1966年被徹底搗毀。此後,墓園上面建立了一個製冰廠。
1982年,江西省政府在撫州市區人民公園恢復建立了湯顯祖衣冠冢。
2016年11月,撫州市在推進文昌里歷史文化街區改造、修復、建設過程中,拆除上世紀50年代建設的製冰廠時,陸續發現了被覆蓋的湯顯祖家族墓園。包括湯顯祖的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親和湯顯祖及其兒子的墓葬在內的六代墓葬群堪稱名人墓葬奇觀 。
2017年5月,由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持,啟動了湯顯祖家族墓園遺址的考古調查、勘探與試掘工作。經過3個月的辛勤努力和科學發掘,湯顯祖家族墓園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果 。
2017年8月28日10點半,江西省文化廳撫州市人民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撫州發現明清時期墓葬42座,目前基本確定湯顯祖墓家族墓園 。
墓主介紹
湯顯祖(1550-1616)江西臨川人。是中國明代偉大的戲劇家、文學家,江西撫州臨川人,他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出來的百位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創作的以《牡丹亭》為代表“臨川四夢”,是中國古代戲曲的集大成之作,成為世界戲劇藝術經典 。
湯顯祖生於書香門第,曾官至禮部主事,因上疏揭發時弊,彈劾大臣,被貶至廣東。數年後,湯顯祖棄官回鄉,在老家臨川(現撫州市臨川區)建玉茗堂,從事文學創作。其聞名之作《牡丹亭》也是在這一期間完成。
湯顯祖在臨川生活超過半個世紀,其中位於撫河東岸的臨川文昌里既是湯家老宅所在地,也是湯家祖墓靈芝園之所在。
考古歷程
考古發現
據江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長徐長青介紹,湯顯祖家族墓園共發現明清時期墓葬42座,其中明代墓葬40座,清代墓葬2座,出土了墓志銘6方,另外還發現明清時期的三處附屬建築遺蹟。墓葬大致可分為六排,布局基本清晰。
6方墓志銘行文、體例基本一致,主要包含人物生平、族譜關係、重要的家族活動以及人物評價等內容,具有巨大的歷史考古價值 。
其一,確認了墓主人的身份、名字、準確的生卒紀年及所屬家族分支的脈絡,是了解他們的生平和在家族譜系中所處位置的重要依據;
其二,根據酉塘公與祖母魏夫人墓志銘所書,尚質、尚賢二子均出自魏氏,糾正了《文昌湯氏宗譜》所記載的此二子分別為李氏與魏氏所生的謬誤,彌補了傳世文獻記載不足;
其三,銘文中所記生活中的許多細節,是分析當時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珍貴資料;
其四,銘文中所蘊含的書法、美術、文學、文字等價值,特別是湯顯祖親自撰文或書寫的墓志銘,勢必受到相關學術界的關注和重視。
通過研究墓志銘可以明確6座墓主人身份分別為湯顯祖高祖湯峻明(湯氏後人稱子高公)、湯顯祖高祖子高公夫人艾氏、湯顯祖祖父湯懋昭(號酉塘,湯氏後人稱喬一公)、湯顯祖祖母魏夫人、湯顯祖原配夫人吳夫人、湯顯祖大弟少海公與其夫人潘氏 。
考古確認
在墓園發現刻有 “湯臨川玉茗先生墓”、“玉茗公墓”的兩塊墓頂石蓋板和刻有“口口口口口口義(羲?)仍湯公之墓”六字的半截墓碑,結合墓園所葬湯氏家族成員排列規律,初步確定4號墓為湯顯祖與其傅氏夫人的雙室合葬墓,據左為尊的古制,湯顯祖位於4號墓左室 。
另據文獻記載,湯顯祖家族墓園自湯顯祖父親湯尚賢(號承塘公,湯氏後人稱銘四公)捐資買靈芝園葬伯清、子高諸公以來,靈芝園就成為湯顯祖家族主要成員的埋葬地。同治九年版《臨川縣誌》載:“進士湯顯祖墓在港東廂靈芝山”及光緒二十三年版《文昌湯氏宗譜》:“······又娶傅氏,子開遠、開先,公妣俱葬靈芝園”,明確記載了湯顯祖本人葬於此 。
墓園保護
在推進文昌里改造項目建設的過程中,將把湯顯祖家族墓園作為核心要素,精心打造集出生地、成長創作地、安息地和湯氏宗祠為一體的湯公故里片區,還原湯顯祖所在時期的生活情景,使遊客身臨其境,感受與湯公為鄰、到湯家做客、品湯公名曲的獨特韻味 。
本著恢復原貌、激活文化、帶動旅遊、服務民生的理念,瞄準“國家級歷史文化街區、國家5A級景區、文商旅融合示範區”的目標,舉撫州全市之力加以推進。這個項目規劃總面積980畝,其中核心區250畝,建設控制地帶730畝,初步概算總投資在30億左右。目前,項目範圍內4000多戶的徵收工作已基本到位,項目進入全面建設階段,包括濱河景觀提升改造、大型實景演出項目《尋夢牡丹亭》、玉隆萬壽宮及周邊環境提升改造、歷史街巷修繕在內的10多個工程正在同步推進,明年3月份文昌里一期將正式開街,屆時遊客可以在文昌里觀臨川四夢、品特色小吃、住精品民宿、看經典劇目,親身感受臨川文化的無窮魅力 。
保護價值
湯顯祖家族墓園中出土的由湯顯祖親自撰文或書丹的墓志銘,對湯顯祖文化研究和傳承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