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家崗遺址

陶器按陶系分,數量最多的是粗泥紅陶,其次為夾砂紅陶、粗黑陶、泥質醬褐胎黑皮陶、泥質白陶等。 中期有灰坑9個,墓葬2座。 中期石器有斧、彈丸、敲砸器、打磨器等。

湯家崗遺址的面積有2萬平方米,系當地學校教師潘能艷於1977年發現。據潘能艷介紹,他是業餘考古愛好者,在縣文化館參加過培訓。1977年夏季連續下了暴雨,湯家崗的抗旱溝有多處衝垮,土石流處裸露著團粒狀的燒土、卵石。有一天他從溝渠邊經過,發現了打磨得光滑的石頭,而且這些石頭形狀不同,有的像原始人用的砍砸器,有的像砍伐用的石斧,稍加辨認,他驚喜異常,隨即蒐集了一袋“石頭”樣品,直奔縣裡和省里匯報,並很快得到了證實:湯家崗發現的這些石質器具,就是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
早期有灰坑(即原始人廢棄物堆放之地)1個,墓葬10座。早期石器除磨光石斧外,還有將卵石砸開,將裂面磨平,另一面保留天然石面的敲砸器,同時還發現有從燧石上打擊落下來的石片。陶器按陶系分,數量最多的是粗泥紅陶,其次為夾砂紅陶、粗黑陶、泥質醬褐胎黑皮陶、泥質白陶等。手制,大部分有紅色陶衣。器形有釜、盤、缽、碗、盆等。早期灰坑中出土一件陶塑猴頭,刻出眼、鼻孔和嘴,吻部和眉骨均明顯突出,為原始社會的藝術品。
中期有灰坑9個,墓葬2座。中期石器有斧、彈丸、敲砸器、打磨器等。陶器中夾砂紅陶增加,泥質醬褐胎黑皮陶減少,出現少量泥質灰陶。彩陶數量略有增加,出現了紅陶白衣上繪紅、褐彩的,圖案有點線紋、網紋、旋渦紋、波狀紋等,其它裝飾方法有印紋、刻劃紋和拍印紋飾。器類有圜底器和圈足器,計有罐、釜、碗、缽、盤、豆、器蓋、器墊主器座等。
湯家崗文化有著特定的地域,存在於一定的時間,並有著一組特定的器物,這組器物的形態特徵明顯區別於其他的考古學文化,這是湯家崗文化之所以能夠單獨命名的先決條件。目前,已經發現的屬於湯家崗文化的遺存有:安鄉湯家崗遺址下層,劃城崗遺址下層,澧縣丁家崗遺址早期地層,城頭山遺址早期地層,華容劉卜台遺址第一期。湯家崗出土的稀世珍寶證明了這樣一個事實:它也是長江中游、洞庭湖區古文明的一個搖籃,值得考古界進一步研究、探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