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清光緒29年(1903年)
湯增璧考中秀才,正當其準備展翼高飛之時,科舉廢除,新學興起。於是,湯增璧棄舉子業,考入江蘇南京著名的兩江優級師範學堂(中央大學前身,今南京大學),成為著名教育家李瑞清的高足。湯增璧得到李瑞清的指點,日新月異,其淹貫古今,尤精詩詞,文筆雄健,一時廣為傳頌。時東洋教育在亞洲享有盛譽,湯增璧以優異的成績考取公費留學,其東渡日本入早稻田大學深造。湯增璧在校中思想活躍,其經常在中國留學生集會上發表一些具有前瞻性的進步言論,因而受到革命黨的重視。
清光緒31年(1905年)
湯增璧經黃興、宋教仁兩人介紹,加入“中國同盟會”。湯增璧因精通世界語及駢散文,其文筆犀利為一時之冠,居正在《湯公介先生事略》中稱其“為文駢散皆工,詩則典麗堂皇,雅近盛唐風格。”因而,中國同盟會任命湯增璧為中央機關《民報》副主編,成為主編章太炎的重要助手,擔當起《民報》與康梁改良派主辦的《新民叢報》激烈論戰的領軍人物。湯增璧為了掩護身份,其在革命的宣傳生涯中先後以餘波、揆鄭、曼華、伯夔、鄧誠等筆名發表了《人世之悲觀》、《崇俠篇》、《哀政聞社員》、《陸軍學生之無告》、《亞洲和親之希望》、《革命之心理》、《湖廣總督之滑稽》等文章,篇篇如重磅炸彈,震動朝野,驚醒國人;因而,湯增璧得到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讚賞,並邀請其為代筆。湯增璧父親去世,孫中山親贈輓聯曰:“敢將古史少文惠;常憶新作非武侯。”以示尊敬。
清光緒32年(1906年)
12月,中國同盟會在湯增璧的家鄉江西萍鄉縣策動萍鄉安源煤礦礦工及湖南瀏陽縣、醴陵縣六龍山洪江會會黨,決定乘清地方官封印之時,發動“萍、瀏、醴三路武裝起義”。同盟會總部派劉道一回國聯絡各方,並在長沙設立起義總部主持起義工作。
12月4日,因訊息泄露,清軍突襲了萍鄉麻石起義總機關,迫使萍鄉與醴陵兩路率先起義,成立了“中華國民軍南軍革命先鋒隊”,一舉攻占瀏陽高家頭,並連克萍鄉、宜春等地,控制了四、五個縣的區域,隊伍擴充至3萬餘人。清廷立即派湘鄂贛蘇等省5萬精兵圍攻起義軍。
12月12日,清軍攻占瀏陽南市街,起義失敗,劉道一不幸被俘不屈殉難。孫中山先生聞知劉道一犧牲非常悲痛,特囑湯增璧為其代筆挽之。湯增璧寫道:“半壁東南三楚雄,劉郎死去霸圖空。尚余遺孽艱難甚,誰於斯人慷慨同。塞上秋風悲戰馬,神州落日泣哀鴻。及時痛飲黃龍酒,橫攬江流一奠公。”
清光緒33年(1907年)
2月3日,中國同盟會在東京為劉道一烈士召開隆重的追悼會,湯增璧為孫中山先生代筆的《挽劉道一》一文,使在場之人聽後無不涕淚橫流。因湯增璧文筆流暢、妙語連珠,世人爭之傳頌,張繼先生則將《挽劉道一》一文書錄於橫幅妥為珍藏,因而湯增璧成為海內外聞名的國學大師、革命宣傳家。
清光緒33年(1907年)
8月,因中國同盟會總理孫中山只顧策動兩廣起義而疏於會務,因而與會中骨幹宋教仁等發生矛盾,致使日本中國同盟會總部無人主持,成一盤散沙之狀。湯增璧與張伯祥、孫武、焦達峰等90餘名革命黨人為了重振革命雄風,在日本東京清風亭成立進步社團“共進會”。因同盟會成立之初,黃興、宋教仁等大多數革命黨人就反對孫中山提出的“平均地權”思想,後因考慮到興中會與華興會的團結,黃興等才被迫放棄自己的觀點,擁護孫中山的主張。而今,共進會會員多是不贊成“平均地權”思想的同盟會會員,所以其會成立後將同盟會誓詞“平均地權”改為“平均人權”,為本會之綱領。因共進會同仁革命士氣興旺,使其成為當時在日本的中國革命組織中最為活躍、最具活力、最大規模的革命團體。
清光緒33年(1907年),孫中山、黃興決定在廣西河口發動武裝起義,號召黨內精英200餘人到越南河內組織敢死隊,湯增璧應招趕到越南河內,積極投身到這場起義之中。
清光緒34年(1908年)
年初,中華革命軍南軍總司令黃興率領200餘名敢死隊員越界進入廣西發動起義,起義軍以少勝多打了幾個勝仗,但因敵眾我寡最終失敗,被迫退入越南。4月30日,黃明堂率領廣西鎮南關起義軍餘部百餘名戰士攻占雲南河口,清軍防營的革命志士內應起義軍,擊斃清邊防督辦王鎮邦。而後,起義軍分兵攻克南溪、直逼蒙自,在數日內發展到3000餘人。
5月3日,雲南國民軍總司令黃興奉命趕赴河口督率各軍,但因黃興無錢無餉,各軍不聽黃興的調遣,黃興被迫返回越南河內,不想被越南法警截留驅逐出境,並封鎖了中越邊境,斷絕了起義軍的後勤補給線;因而,使河口起義軍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清廷派雲貴粵三省清兵聯合圍攻起義軍;
4月26日,河口陷落於敵手,起義軍被迫退入越南,被法軍繳械後,押送新加坡解散,致使起義失敗。清政府對參加起義的革命黨人進行迫害;因湯增璧參加了廣西、雲南河口起義被清廷偵知,勒令將其開除官費留學生資格。
同年10月19日,日本政府與清朝政府相互勾結,指示東京警視廳查封了中國同盟會機關報《民報》,因而湯增璧失去了宣傳陣地,其應革命家陶成章之邀至東京大成中學附設中國留學女生講習所充任國文教師。但湯增璧不肯放棄革命的宣傳陣地,他利用課餘時間,獨資創辦了進步刊物《江西》雜誌,並將雜誌秘密運送到國內發行,繼續向腐朽沒落的清廷政府進行口誅筆伐。湯增璧的一支筆,勝過十萬支毛瑟槍,清政府對此怕得要命,因此不惜花重金收買了同盟會會員汪公權,命其行刺湯增璧。汪公權乘湯增璧去中國留學女生講習所上課之時,潛入湯增璧的住地向其日常使用的茶壺內投下毒藥。湯增璧下課歸來飲茶時不幸中毒,幸被前來探望他的章太炎先生及時發現,立即將湯增璧送往醫院搶救,才使湯增璧脫離危險。中國同盟會為懲罰叛徒為湯增璧報仇,派遣殺手在上海擊斃了已經逃回國內的叛徒汪公權。
清宣統元年(1909年)
1月,共進會孫武、焦達峰等在湖北武昌設立共進會總部,並在湖南長沙、江西南昌設立共進會分會,以此為基礎聯絡長江下游各會黨,組織策劃長江流域起義,為湘鄂贛三省辛亥革命奠定了基礎。湯增璧回響共進會的號召潛回國內,其以《北京報館》編輯身份為掩護,開展密秘宣傳和組織活動。
9月16日,共進會與胡瑛、蔣翔武領導的湖北新軍革命組織“文學社”聯合成立湖北革命軍總指揮部,因文學社實力雄厚,在新軍中有會員3000餘人,所以兩社共同推舉蔣翊武為總指揮、孫武為參謀長,文學社負責人湯翰(原名湯仁三)為政治幹事,決議於10月9日發動武昌起義,起義軍總指揮部設於江北漢口。
10月9日,孫武在漢口俄租界內檢查炸彈時發生爆炸,孫武不幸被炸傷,軍警聞訊趕來捕獲革命黨數十人,破壞了漢口起義指揮總部。因湖廣總督瑞瀓已偵知革命黨人之舉,下令在武昌大肆搜捕革命黨人,蔣翊武總指揮被迫逃離武昌。
清宣統3年(1911年)
10月10日,瑞瀓下令封鎖新軍營房搜捕革命黨人,形式萬分危急;當晚7時,武昌新軍工兵營排長熊秉坤被迫率先發動武裝起義,一舉攻占楚望台軍械局;新軍各營聞訊奮起回響,一舉攻占了湖廣總督衙門,湖廣總督瑞瀓棄城逃到漢口軍艦上。因起義軍總指揮部被破壞,領導人或被捕、或逃亡,現武昌光復卻群龍無首,於是大家齊奔湖北省咨議局,敦請全國各省咨議局聯合會主席湯化龍出任湖北軍政府都督。但湯化龍認為自己乃一介書生不通戰略,因而舉薦由清陸軍第21混成協協統黎元洪出任湖北都督,湯化龍出任湖北軍政府民政長。美國公使立即派領事官與湯化龍接洽,湯化龍告之:“革命當廢帝國,建民國,用共和政體。”美國公使得報後,當即在《英文日刊》上發布了革命軍的政體思想,美國政府立即帶頭承認湖北軍政府為“交戰團體”,各國政府依國際先例,相繼承認湖北軍政府為合法團體。
10月13日下午,湯化龍用清膏捐大臣柯逢時家中密碼發報通電全國各省咨議局回響武昌起義。在武昌起義的影響下,湖南、山西、陝西、江西、雲南、貴州、江蘇、浙江、廣西、安徽、福建、廣東、四川各省革命團體和各省咨議局紛紛舉義回響,由此形成了全國規模的辛亥革命。清廷被迫重新起用袁世凱為欽差大臣、節制湖北水陸各軍,指揮清軍攻打湖北門戶漢口。在此危難關頭,黃興、宋教仁、湯增璧等從上海趕到武昌革命政治中心,宋教仁協助湯化龍制定出了《鄂州臨時約法》。
11月2日,漢口失守,這直接關係到湖北軍政府的生死存亡問題,湖北革命軍政府立即召開緊急會議,選舉黃興出任戰時總司令、湯增璧為總司令秘書,負責組織漢陽防禦。湯增璧隨黃興總司令至漢陽前沿陣地指揮作戰,但漢口一失,漢陽已無險可守(只有一個漢陽兵工廠);因而,革命軍雖進行了頑強的抵抗,但最終被清軍攻克。湯增璧隨軍後撤之時,幸被一名士兵救護而幸免於難。漢陽失守後,起義海軍司令湯薌銘率領起義艦隊游弋於漢陽至劉家廟一帶,遏制了清軍渡江,保住了革命聖地武昌。
11月11日,浙江都督湯壽潛通電全國,呼籲召開各獨立省會議;
11月15日,各省都督代表會議在上海召開,首先議定以湖北武昌軍政府為中央軍政府,以湖北都督執行中央政務;
11月24日,各省都督代表會議將會議移到湖北武昌繼續舉行。
12月2日,江浙聯軍攻占南京,各省都督代表會議移至南京,推選浙江都督代表湯爾和為各省都督代表議長,主持選舉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湯化龍與章太炎、宋教仁等欲推舉黃興為大總統,但卻被黃興拒絕;南北議和代表和各省都督代表會議,決定擁護袁世凱為大總統,以此促成南北統一,逼清廷遜位,完成辛亥革命。然而,孫中山突然歸國,其堅決要求中華民國大總統應由革命黨人擔任,並說服黃興支持他的觀點。在革命黨人的堅持下,各省都督代表會議選舉通過由孫中山出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並決議南京為臨時政府所在地。
民國元年(1912年)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至南京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中華民國宣告正式成立,湯增璧隨黃興至南京出席中華民國開國大典,孫中山任命黃興為陸軍總長,湯增璧出任黃興總長秘書。袁世凱沒能如願當上中華民國大總統,其立即唆使北洋軍進攻南方獨立省,南北戰爭一觸即發。孫中山意欲武力相抗衡,但是卻得不到各個獨立省的軍事支持。為此,在南北議和代表的敦促下,孫中山決定以讓位換和平。
1月26日,袁世凱接受了南北議和條件,其授意段祺瑞等47名北洋將領通電擁護共和,並奏請清帝退位。
2月5日,清宣統皇帝被迫宣布退位;
2月13日,孫中山亦向參議院辭去臨時大總統職;
3月10日,袁世凱如願以償,其於北京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職,並移都於北京,南北政府正式統一。11月,黃興辭去陸軍上將,湯增璧陪同黃興至其家鄉萍鄉縣安源撫慰烈士黃忠傑遺屬。
11月28日,袁世凱頒布黃興為漢粵川鐵路督辦,湯增璧認為:“革命已經成功,革命者當卸甲歸田。”因此,湯增璧退出政壇,寓於湖南長沙。
民國2年(1913年)
新年,黃興十分懷念老友湯增璧,特邀他到武漢坐客,並請湯增璧為《國民日報》題寫“新年賀詞”,湯增璧揮筆題道:“萬家簫鼓又喧春,婦孺歡騰楚水濱。伏臘敢忘周正朔,輿屍猶念漢軍人。飄零江海千波譎,檢點湖山一磊新。試取群言閱興廢,相期□覺副天民。”湯增璧的新年賀詞一經刊出,國人無不拍案稱絕,爭相傳抄,一時間洛陽紙貴,並得到孫中山的讚譽。湯增璧復出後,歷任北平《民主報》、《勞動時報》、《民國日報》編撰、主筆,其以新聞媒體監督政府施政,為民主建國做了大量的宣傳工作,深得國人稱頌。民國2年(1913年)2月4日,參議員與眾議員在北京舉行複選,國民黨以392席占絕對多數,聲稱將以多數黨資格組閣,並預定由國民黨領袖宋教仁出任內閣總理。宋教仁勢在必得,其四處發表演說,主張成立責任內閣,制定民主憲法;因而,遭到支持袁世凱的北洋勢力的忌恨。
3月20日,北洋黨徒武士英奉命在上海火車站將正準備北上的宋教仁刺殺,以此阻止國民黨組閣。3月26日,孫中山從日本返抵上海,其主張興師討伐袁世凱,再造革命;但黃興等均堅持以法律途徑解決。通過庭審,嫌疑犯應夔丞最終將刺宋的幕後操縱者國務總理趙秉鈞揭露出來。湯增璧利用新聞媒體對袁世凱的獨裁統治進行了徹底的揭露和批判,號召國人勇敢地站起來反對袁世凱的專制政權,通過湯增璧的有力宣傳,致使社會輿論大嘩、全國群情憤慨。
11月4日,袁世凱下令解散國民黨,宣布取消國民黨籍議員資格,參眾兩院因不足法定人數,因而陷於停頓。12月15日,袁世凱成立政治會議以取代國會,民國名存實亡。
民國3年(1914年)
年初,湯增璧應湖南教育界之邀受聘出任長沙船山學社教員;鏇改任湖南第四師範學校國文教師,其立足於教育陣地宣傳革命理論。同年,湖南第一師範與湖南第四師範合併為“湖南省立第一師範”,湯增璧應湖南省立第一師範校長張乾聘請出任國文教師,湯增璧認為:國文首先要培養學生的寫作與理論水平,學生能寫出好文章,才稱得上是真才實學;但要寫出好文章,就必須要理論聯繫實際。於是,湯增璧結合中國和世界形勢給學生們講時事知識;下課後,其利用業餘時間給學生們講解《民報》所刊登的政論文章,向同學們介紹中國同盟會宗旨和的行動綱領,並組織學生們討論革命道理,以此培養學生們的愛國熱情。在湯增璧的影響下,湖南省立第一師範有許多青年學生投身於革命的洪流之中,而最著名的則是第八班的毛澤東、蔡和森等進步學生。毛澤東非常崇敬湯增璧先生,其經常在課餘時間去找湯增璧老師探討時事及看法。湯增璧很喜歡這位具有遠大抱負的學生,認真為毛澤東講解同盟會與保皇黨之間的不同觀點,使毛澤東認清了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與康梁改良主義之間的原則區別;因此,毛澤東在這一時期開始接受了資產階級的理論觀點。日後,毛澤東對美國記者斯諾介紹了他在這一時期因受湯增璧老師和《民報》的影響而確立了自己的政治觀點。毛澤東在湯增璧老師介紹給他看的《民報》中得知有兩位中國學生旅行全國,遠到西藏邊境的打箭爐。於是,毛澤東效法他們,利用暑假時間,其與同學肖子升歷時一個月步行遊歷了湖南長沙、寧鄉、安化、益陽等縣,鍛鍊了自己的堅強毅力。湯增璧因在學校課堂上大力宣傳革命思想,使一些追求單純成績的學生產生反感,認為:湯增璧老師不按照教學大綱講授教科書規定的內容,只顧宣傳革命道理,這會影響自己的學習成績;因此,這些學生要上告學校當局。毛澤東立即站出來為湯增璧老師辯解道:“我們看一個人,要多看他的長處,只有虛心地學習人家的長處,才能彌補自己的不足。”在毛澤東的勸說下,這些同學放棄了上告的想法,才使湯增璧先生在湖南省立第一師範教完了兩個學期的課程。
民國3年(1914年)袁世凱鎮壓了革命黨人發起的“二次革命”,孫中山、黃興等亡命海外。
10月24日,袁世凱任命湯薌銘為湖南都督兼民政長,以此拉攏湯薌銘對其效忠。但袁世凱對湯薌銘並不放心,先是派親信沈金鑒至湘掣肘其權;繼之,任命曹錕為長江上游警備司令駐防岳州,嚴密監視湯薌銘的行動;而後,委任王瑚為湖南民政長,以分湯薌銘之政權。湯薌銘為得到袁世凱的信任,其在湖南大開殺戒,僅有名可查者多達兩萬餘人,因而湖南人民稱其為“湯屠夫”。
民國4年(1915年)
由於湯薌銘在湖南殘酷鎮壓革命黨,為此湯增璧辭去湖南省立第一師範教職,先後出任北京《公民日報》和江西《贛江日報》主筆,無論在多么艱難困苦之中,湯增璧始終堅持自己的信仰,從不隨波逐流,因而受到黨內同志們的敬重。
民國4年(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冒天下之大不韙,公然改國號為“中華帝國”,定年號為“洪憲”,自號“中華帝國皇帝”。眾議院議長湯化龍憤然辭職,輾轉至上海租界,領銜與兩院議員聯名通電反袁,號召各省獨立,護國討袁。
12月15日,蔡鍔回響湯化龍議長的號召在雲南率先宣布獨立;中國銀行行長湯睿以雲南護國軍參事之名獨至廣西、廣東兩省,以大義說動廣西都督陸榮廷、廣東都督龍濟光宣布獨立,加入護國討袁;
民國5年(1916年)
5月29日,在湯化龍的策動下,湯薌銘宣布湖南獨立;湖南一失,西南五省門戶洞開,袁世凱自知難保。
6月6日,袁世凱在全國一致聲討下吞金而死,因而世稱湯薌銘為“送袁湯”。
6月7日,副總統黎元洪宣誓就任大總統;
8月1日,宣布國會復會。由於國內形勢發生巨大的變化,黃興從美國歸來,湯增璧立即趕往上海與黃興重聚,黃興對湯增璧在袁世凱黑暗統治時期仍能堅持宣傳革命理論非常欽佩,並對他那橫溢的才華更是讚不絕口,黃興為湯增璧撰聯兩幅曰:“立節可為千載道,成文自足一家言”、“秋水為神玉為骨,詞源如海筆如椽”,這是革命領袖對湯增璧的最高評價。湯增璧將黃興的撰聯惜為珍寶妥為收藏,一次他失足落水,行李皆付諸東流,只全其兩幅墨寶。
民國6年(1917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國務總理段祺瑞為首的親日派主張對德宣戰,然卻遭到黎元洪總統的反對。
5月10日,段祺瑞因惱羞成怒,指使公民請願團包圍眾議院毆辱議員,內閣部長對此不滿相繼辭職以示抗議。5月23日,黎元洪總統以內閣僅段祺瑞一人不足信任為由將其免職,段祺瑞不甘失敗,其指使各省宣布獨立,並派兵威逼北京,要求黎元洪解散國會。
6月12日,黎元洪被迫宣布解散參眾兩院,邀請張勛入京調停府院之爭。張勛率辮子軍入京後,其與保皇黨康有為勾結,於7月1日入宮恭迎清退位皇帝溥儀復辟。段祺瑞與湯化龍得知清廷復辟的訊息,立即組成討逆軍,段祺瑞任總司令、湯化龍任總參謀長,聯袂通電全國討賊。段祺瑞、湯化龍率領討逆軍攻入北京,將宣統皇帝溥儀再次趕下台,由馮國璋代行大總統。
民國6年(1917年)7月10日,孫中山先生為反對解散國會,其率領海軍起義艦隊抵達汕頭,提出“再造政府,恢復國會。”湯漪等政學系議員立即回響孫中山護法號召紛紛南下廣州。
8月25日,赴粵議員在廣州召開國會,因到會議員僅有150餘人不足法定人數,故稱“非常國會”。
9月1日,非常國會選舉孫中山為海陸軍大元帥,但廣西陸榮廷和雲南唐繼堯欲承認馮國璋為總統,所以聯合政學系議員以立法形式消弱大元帥孫中山的權力,黨內各派為爭奪統治權的鬥爭愈演愈烈。雖然,湯增璧是一位革命理論宣傳家,但卻不善於黨內的政治鬥爭;因此,湯增璧應聘返回江西南昌,開始走教育救國之路,以此提高全民族的整體民主素質。湯增璧應邀先後執教於長沙、青島等地,成為桃李天下的著名教育家。
民國15年(1926年)
4月,東北軍主帥張作霖入主京師,其在北京成立“安國軍政府”,自任大元帥,開始殘酷地鎮壓北方革命黨人,實行白色恐怖。廣東革命政府決心以武力統一中國,號召全國人民“打倒帝國主義、打倒軍閥、掃除封建勢力!”國共兩黨聯合組建了一支10萬人的國民革命軍,推舉蔣介石為總司令誓師北伐。5月21日,葉挺率領由共產黨員組成的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率先攻入湖南,揭開了北伐戰爭的序幕。
民國16年(1927年)
3月24日,北伐軍攻占南京,蔣介石為篡奪革命果實,其下令屠殺共產黨人和工農幹部。同年4月17日,胡漢民當選為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主席;4月18日,經李烈鈞推薦,胡漢民邀請湯增璧出任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秘書。
民國17年(1928年)
1月25日,蔣介石為實現獨裁統治,其以軍干預黨政,胡漢民被迫宣布下野出國考察。湯增璧瞧不慣蔣介石飛揚跋扈的做法憤然辭職。湯增璧重新返回教育界,應邀出任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同年8月,胡漢民歸國,其以孫中山“五權憲法”為武器,在國民黨元老派和中央委員的擁護下恢復了失去的權力。9月5日,胡漢民再次邀請湯增璧出山相助,任命其為國民政府僑務委員會秘書長,主持全國僑務工作。民國18年(1929年),國民黨內部因權力鬥爭愈演愈烈,湯增璧不忍見黨內相互殘殺,則再次棄政從教。湯增璧在學校中推行世界語,被認為是“最早將世界語介紹到中國的推廣者之一”,其為世界語在中國的推廣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民國18年(1929年)
1929年冬,國民黨內部權力鬥爭越來越激烈,中國工農紅軍二縱五大隊黨代表湯世積(改名易蕩平)乘機率部開闢萍鄉蘇區。湯世積在中共萍鄉縣委特派員湯德的大力支持下,動員大批萍鄉的湯氏子弟參加了紅軍,使湯世積所領導的紅軍得到補充和擴大,湯世積因功勳卓著被升任紅五軍第一師政委。
民國19年(1930年)
1930年4月,胡漢民在黃興贈給湯增璧的這幅聯上端題跋曰:“克強先生書,力效眉山,間亦作六朝北魏體。余嘗與先生論書,意不盡合,然觀其書,未嘗不嘆美欽遲也。此聯乃民國5年由美歸國,未幾為公介同志書者。公介曾墜水,行李盡失,此聯獨無恙,故尤寶之。”
民國19年(1930年),湯增璧應族中父老之請回到萍鄉故里,親自主修了《萍鄉東橋湯氏宗譜》6冊(現存於上海市圖書館內)。湯增璧在家鄉期間,親眼目睹了家鄉蓬蓬勃勃的工農運動很受感染,並和當地中共黨組織建立了良好的關係。同年8月,閻錫山、馮玉祥聯兵倒蔣發動“中原大戰”;9月18日,張學良接受南京政府海陸空軍副總司令之職,通電入關與蔣介石合擊閻、馮聯軍,閻錫山、馮玉祥戰敗宣布下野,張學良復占據北平。
民國20年(1931年)
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乘奉軍主力入關發動突然襲擊,張學良因沒有弄明白關東軍的意圖,竟下令奉軍不予抵抗。關東軍得寸進尺,一舉攻占東北三省。在此國難當頭之時,蔣介石非但不組織抗日,卻將目光轉向中共中央蘇區,蔣介石將主力部隊調往江西,先後對中央蘇區連續發動了五次殘酷的圍剿。
民國23年(1934年)
2月,蔣介石調集50餘萬大軍,對中央蘇區發動第五次軍事圍剿,在殘酷的圍剿之中,中共萍鄉縣委特派員湯德與萍鄉湯氏51位紅軍戰士壯烈犧牲。中央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中失利後,被迫決定放棄中央蘇區進行戰略轉移。
10月21日,湯世積與鍾學高率紅二師五團為長征先遣團,一舉攻占桃江岸邊敵軍所設的第一道防線,掩護中央縱隊和軍委縱隊轉移,開始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紅軍主力撤出江西後,國民黨軍隊對中央蘇區軍民進行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萍鄉革命黨人為躲避這場屠殺,有10餘名中共幹部衝出合圍逃到南京投奔湯增璧尋求庇護。湯增璧對蔣介石的“先安內,後攘外”政策一直持反對態度,今見同鄉遇難來投,他慷慨納之,冒險將這批遭到國民黨通緝的要犯藏匿於自己家中。湯增璧佯裝不知有革命之事,盡力庇護這些共產黨人,有些共產黨員在他家藏匿幾個月;有些共產黨員在他家竟長住數年,湯增璧對中國革命所作出的貢獻,受到家鄉人民的感激和崇敬。
民國25年(1936年)
蔣介石的“先安內,後攘外”政策,遭到國人的一致反對;12月12日,張學良與楊虎城要求放棄內戰一致抗日的請求遭到蔣介石再次拒絕後,則於凌晨6點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張學良部活捉了蔣介石。西安事變後,張學良、楊虎城接受了中共中央提出的“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方針政策,釋放了蔣介石,因而促成了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蔣介石被迫同意放棄內戰,聯合共產黨及各派勢力一致抗戰,由此拉開了全中國人民一致外抗強敵的序幕。
民國26年(1937年)
日寇發動盧溝橋“七·七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淞滬戰爭後,日軍組織兵力向國民政府首都南京發動攻擊,湯增璧先生不甘當亡國奴,其率領全家追隨抗戰國民政府輾轉西遷至陪都重慶,其儘自己微薄之力,投身於民族解放鬥爭之中。
民國34年(1945年)
8月15日,在同盟國軍的支持下,中國軍民歷經8年浴血奮戰,迫使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抗日戰爭取得了偉大的勝利。湯增璧隨國民政府遷回南京舊都,經胡漢民推薦,湯增璧出任國民黨中央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編纂和國史館編修兼秘書。
民國35年(1946年)
內戰再度爆發,湯增璧因堅決反對內戰,但又無力制止,所以常以詩酒、京劇、大鼓在家中自娛,以此解除其憂國憂民的煩惱。同年,國大舉行全國選舉,湯增璧返回萍鄉老家參加國大代表競選,萍鄉人民為回報這位革命老人對家鄉的貢獻,全力投票支持湯增璧當選為國大代表。湯增璧沒有辜負人民的信任,他以國大代表的身份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提案,但卻得不到國民黨腐敗政府的支持,以致難於實現。
個人著述
湯增璧為搶救國民黨黨史,先後撰寫了《同盟會時代民報始末》、《同盟感錄》、《先烈軼事》、《革命匯聞》、《先烈傳記》、《革命實錄》、《總理年譜》、《總理年譜別錄》等史著,為填補國史、黨史,留下了最為寶貴的歷史見證。
辭世
民國37年(1948年), 一代革命宣傳家、革命理論家湯增璧先生因積勞成疾不治而逝於南京,享年67歲。湯增璧的遺體被安葬於浙江杭州錢塘江公墓。李宗仁代總統挽曰:“矩范猶存”;國民黨元老於右任挽曰:“開國耆宿”。湯增璧一生廉潔奉公,除黃興所贈墨寶,身後別無餘物,其節氣堪稱國之楷模,英名永垂千古。
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成立,湯增璧先生的學生毛澤東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民國人物(七)
中華民國是從清朝滅亡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期間的國家名稱和年號。簡稱民國。位於亞洲東部、東臨太平洋,成立於1912年的民主共和國,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勝國及聯合國五個主要創始會員國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