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經歷
湯國梨1883年出生於浙江烏鎮的平民之家,世代務農,植桑養蠶,以維繫生計。進入近代,資本主義勢力的入侵,江浙鄉材農戶漸而破產,她的父親不得已而遷至上海,幾經周折,謀得一個店員的職業,乃得以維持全家的生活。之後,又輾轉去漢口,在他弟弟經營的茶葉鋪中擔任會計,收入頗有盈餘,遂接妻女三人到漢口,暫為安居樂業,當時湯國梨七歲,聰明伶俐,喜愛詩文,父母即送她至私塾讀書,已漸通文理。不幸她父親因病早逝,失去依靠,母女二人只能返回浙江烏鎮,寄住於舅父家中,那時湯國梨雖僅九歲,已粗通人事,日常幫助母親操持家務。因為依賴於親戚接濟度日,她自幼就養成了勤儉節約的美德。離開武漢後,因經濟條件的限帛不能再繼續上學,但她酷受文學,憑她曾經學過二年私塾的基礎,抓緊閒暇時間。進行自學。她依憑詞,漸漸懂得韻律,頗具規格。這時,已顯露出她才賦出眾,意志堅韌的素質。
求學之路
1905年前後,清朝統治芨芨可危,革命浪潮此起彼伏, 正處於“山雨欲來風滿樓”之時。小小的烏鎮也受到革命風潮的衝擊,震動了胸懷廳志的湯國梨,地認為自己應學習知識,與男兒一樣為國報效,不能再固守於孤陋寡聞的小鎮上了。但求學需要一筆可觀的錢,而自己又依靠舅父渡日,這如何是好,思慮再三,下決心試探一下。她抱著一絲希望向舅父提出,欲去上海近代女子學校求學, 舅父十分開明大義,經濟雖不闊綽,卻慷慨同意資助外甥女到上海海務本女學讀書。他深知湯國梨不同凡響,有雄心壯志,日後定成大器。此事在烏鎮小城傳開,一片譁然,讓女孩讀書,天下怪事,烏鎮離上海並不遠,而閉目塞聽,思想意識陳舊未改。湯國梨在舅父的支持下,踏上了人生新的征途。
湯國梨入上海務本女學求學,初次接觸新思想新文化,眼界大開,思想更為激進,誓作女中之豪傑。務本女學中,蘇州沈瓞民先生是湯國梨的老師,女同學中有張敬莊(張謇之女),張默君、俞慶棠等,均為中國女性中之先驅。湯國梨自幼纏足,上體育課時,甚感不便,但她並不因此退卻,堅持參加體育活動,忍痛練習跑步,不亞於天足女同學。
詩一首
她曾賦詩一首題為《酒興》:
興酣落筆書無法,酒後狂歌不擇腔;
一任旁人窺冷眼,自扶殘醉倚晴窗。
一副豪情氣魄,使人難以相信出於婦女之筆。
個人經歷
在上海務本女學讀書期間,湯國梨十分關心國事,參加各項社會活動。當時清政府舉代理外債修築蘇杭甬鐵路,浙江人民一致反對這一賣國行動,湯國梨毅然與經慧貞一起擔任浙江“婦女保路會”負責人,並在上海愚園路錫金公所講演,宣傳保路拒款,她慷慨陳詞,力辯其其深得社會各界的擁護。1907年,湯國梨畢業於上海務本女學師範科,開始從事教育工作。起初,她應吳興女校的聘請,到吳興女校任舍監,後任教師,又提升為校長。1911年,她應老同學所邀請,去上海辦學, 隨辭去吳興女校校職務。湯國梨剛抵上海,武昌起義的訊息傳來,她興奮不已,激動的心情難以平抑,即興提筆賦詩一首《重陽—聞武昌起義》:
無糕無酒過重九,扶病登臨興不賒。
莫道秋光多肅殺,經霜紅葉爛於花。
武漢起義後,各省紛紛獨立,而兩江總督和將軍鐵良,江防營提督張勛還負隅頑抗。當時,張默君、談社英等人組織“女子北伐隊”以支援革命,湯國梨也積極參加,為其中的成員之一。“女子北伐隊”由於經費缺乏,進行募捐義賣,共聚款五萬元。其時,北形勢已較好,蘇浙皖聯軍攻克南京,不再需要“女子北伐隊”的支援,後孫中山了解了“女子北伐隊”的情況,十分高興,為她們的決心和勇氣所感動,親自予以嘉獎,並建議將她們所募的捐款轉為辦學經費。
民國時期
1912年,清政府壽終正寢,中華民國宣告成立,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全國上下為結束封專制統治而高興,為建立自由民主的中國出謀劃策。湯國梨和吳芝瑛、陳擷芬等各界婦女一百餘人,於1912年3月發起成立“神州女界共和協濟社”, 提出“婦女參政要求,”,得到孫中山先生的讚賞與支持。3月16 日“神州女界協濟社”正式成立,宋慶齡為名譽社長,張默君、楊季威為正副社長,湯國梨為編輯部部長。不久,該社創辦神州女學,湯國梨任女校教師。同時又創辦了《神州女報》,向民間宣傳婦女必須學習知識,經濟自立,參與政治,謀求與男子同等的地位。
1913年,湯國梨結識章太炎,她久仰章太炎的才學和反清革命的志向,相互傾慕,不久兩人便舉行婚禮,借上海哈同花園為禮堂,前來賀喜的有孫中山、黃興、陳其美等名人,黃炎培為證婚人。
婚後,因章太炎極為反對袁世凱稱帝,被迫拘禁二年。湯國梨獨立支撐著全家,敬養婆母,培育兒女,辛苦備至。與章太炎只能鴻雁通信,一片坦誠之情可以從《載書》一詩中窺見一斑:
已封重啟意徐徐,欲寫還休疊又舒
挑盡殘燈過半夜,長箋裁盡未成書。
為了安慰獄中的丈夫,湯國梨經常賦詩填詞,遙寄章太炎,以詩意寄託慰之心。所幸的是,在全國人人一片討袁聲中,袁世凱稱帝失敗,章太炎得以釋放,返回江南,與湯國梨團聚,過著較為安定的生活。
抗戰時期
1931年,日軍入侵東北,製造了“九·一八”事變,東北淪陷。繼而又至上海挑釁,十九路軍拚死抵抗,傷亡嚴重。為支援十九路軍的抗日愛國行動,湯國梨與黃紹蘭(章太炎唯一的女弟子,被黃侃騙婚後拋棄)、沈儀賓等共同商議,籌建傷兵醫院,所需費用由她們四處募捐。傷兵醫院辦了將近一年,共接納治療一百四十多名傷病員,大部分康復出院,死亡僅一人,受到了士兵們的好評。
1932年,北平學生掀起了“一二·九”運動,上海學生積極回響, 自駕駛火車赴南京請願,列車開到蘇州,恰遇風尋交加,國民黨當局乘機上車威脅利誘,而章太炎即讓湯國梨前往火車站,慰問學生並饋送食品,極大地鼓舞了學生。
自東北淪亡後,章太炎對政治漸漸感到失望,便來蘇州創辦“章氏國學講習社”,地址在蘇州錦帆路五十號,專門培養刻意攻讀中國經典文學的學生。湯國梨任該校教務長,內外事務均由她包辦管理,井井有條,為章太炎助一臂之力。書畫名家蔣吟秋曾作聯讚譽:“大師講學稱賢助,淑德揚風仰久長”。1937年後,蘇州也遭日軍動難湯國梨便與沈延國、潘景鄭等友人到上海開辦“太炎文學院”以繼“章氏國學講習社”的遺風。1949年,蘇州解放,湯國梨滿懷喜悅返回蘇州舊居,仍熱衷於各項社會活動,關心蘇州文化事業的發展。她曾歷任蘇州市政協委員、民革蘇州市委主席。常常熱情地謳歌新中國,長久以來,一直關憫祖國的統一。
文化大革命時期
“文化革命”中,湯國梨屢受衝擊,許多珍貴文物遭劫。1979年後, 湯國梨親自整理章太炎所存書稿,正式出版了《章太炎全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這是湯國梨晚年的最大願望,這一夙願的實現,使她欣喜不已。她在九十四高齡時,還能握筆作書法,並送至日本展覽。而且,尚能吟詩作詞,錄其中的一首《春蠶》:
春蠶不肯無情死,吐盡絲還化蝶來。
歷劫紅塵終不悟,此生只合化成灰。
高壽歸去
1980年7月27日,湯國梨九十七歲時,病逝於蘇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