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湯凱旋 ,廣東音樂曲藝團的國家一級演奏員,著名廣東音樂揚琴演奏家,中國揚琴學會副會長。他熟習廣東音樂,整理和編配多首傳統樂曲,並發表了多首廣東音樂新作。湯凱旋的揚琴演奏造詣很深,技法嫻熟和全面。對演奏各類不同題材風格的作品都能揮灑自如,蘊含藝術的魅力。從曲子內容出發,通過大幅度的音色、節奏、速度和力度的強烈對比,塑造如泣如訴或憤恨呼嚎的不同意境,把揚琴的技巧和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他表演和創作的廣東音樂曾多次在全國、省、市的大賽評比中獲獎,其中他創作的《雲山春色》獲全國第二屆民族交響樂展演優秀獎。他有關揚琴演奏技巧著述,深獲好評,近年來對粵曲音樂、唱腔設計和配器上又有所突破,如:由他配器及音樂設計(梁玉嶸演唱、蔡衍棻撰曲)的粵曲《雛鳳新聲頌偉人》榮獲文化部第七屆文華新節目獎。他還曾多次應邀赴海外及港澳等地演出。人物故事
揚琴密密彈湯凱旋15歲那一年,他聽說廣州藝術學校招人,於是就去面試了。此之前,他跟著父親學了點彈秦琴的皮毛,後來在葉孔昭老師的啟蒙下,湯凱旋從彈秦琴轉學揚琴。進曲藝團後,學習條件較艱苦,每天幾個學員爭一台揚琴練。誰最早起身誰就能占到揚琴來彈奏。家貧的他還沒有手錶,每天要聽雞叫起床,所以睡覺也不敢睡得熟,那種情形就像張飛睡覺也睜著一隻眼似的。他經常是第一個占到了揚琴來練。屠格涅夫說,藝術家成功的三大因素:天才、勤奮、機會,湯凱旋說,他最看重的是勤奮。
正因為勤奮,他把揚琴的技巧發揮得淋漓盡致,由此在各種比賽中多次獲得大獎,被譽為“粵樂揚琴最優秀的代表人物之一”。而令人欣喜的是,不僅在表演上力求把揚琴的技巧發揮得淋漓盡致,在對揚琴樂器的運用上,湯凱旋也力求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揚琴的作用。
有次和一位琵琶演奏家同台演出,琵琶的五指密輪,發出的聲音速度很密集,湯凱旋自己怎么快彈揚琴,都不夠琵琶彈得快。這樣兩種樂器的表演節奏就有點脫節了。當時,他想到了能夠接近琵琶彈奏速度的方法――彈輪,“咚”地用力重重彈下去,讓彈力形成琴聲的快速迴響。雖然彈輪能夠與琵琶的速度持平,但也只能維持一時。因為彈輪彈奏,要用很快速度,萬一有時把握不好,動作幅度大了點,敲琴慢了下來,速度還是跟不上。
後來,他就經常琢磨怎樣不斷創造與改良揚琴的演奏技術,使之與其他彈撥樂器演奏時更能和諧一致。他的腦子經常迴旋著與琵琶合作的情景,也正是這一情景,誘發他創造了揚琴彈奏的新技法:他不停地模仿琵琶的密輪,以造成密集群束的效果,花了三年時間,終於發明了連續彈輪(密輪)。這種連續彈輪,在不改變揚琴傳統演奏技法的情況下,又能增加琴竹的密度,在演奏過程,再與其他彈撥樂器一起演奏就協調多了。由此,密輪的創新,得到了行內人士的特別關注和讚賞。
花開五六朵
湯凱旋“好學”的範圍很廣:揚琴演奏、指揮、撰曲、譜曲、編曲、唱腔音樂設計和配器、寫唱詞等。他的演藝身份,花開數朵,撩人眼目。湯凱旋說:我算是一個“雜家”,其實,藝術這東西,只要你好學,就會一理通百理明。
正是“好學”這兩個簡單的字眼,讓湯凱旋的藝術潛能得以不斷噴發,從一個單純的揚琴演奏家,逐步修煉成具有了多種藝術才華的“雜”家。而這一種“雜”,讓他的人生變得色彩斑斕。
1992年,他第一次撰寫了粵曲琵琶彈唱《阮玲玉》,寫的是一代名伶阮玲玉的悲劇故事,而唱此曲的正是初顯光彩的粵曲新星陳玲玉,此間蘊涵著同名玲玉在不同時代的人生命運對比。由於立意新穎,大受好評,至今仍為廣東曲藝團的保留節目。而由他做唱腔音樂設計和配器的琵琶彈唱《悲歌廣零散》和撰曲的《武則天》都先後獲得了中國曲藝節牡丹獎。
2006年,為迎接瑞典哥德堡號仿古商船到達廣州這一盛事,在黃埔南海神廟進行祭海儀式表演,由廣東省歌舞劇院黃健強擔任導演,請湯凱旋來創作13分鐘的祭廟祭海儀式的音樂。導演提出了三個不:一不是廣東音樂,二不是粵劇音樂,三不是歌舞音樂。湯凱旋聽了這“三不音樂”的創作要求,還真給弄蒙了:那他到底還能寫什麼音樂呀?後來,他到黃埔體育館,觀看了數百名演員的走台做動作,又經過了反覆琢磨和苦思冥想,終於才想到了用佛教音樂來變通。對這一段祭拜音樂,當時曾經有如下經典的評價:粵樂名家湯凱旋捨棄了人們熟悉的“六坡令”等粵劇吹打樂曲牌,根據結構需要吸收了某些晨鐘暮鼓的佛樂元素,獨創了“這一個”的祭海音樂,它平和大氣,婉轉中透出古樂佛樂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