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沿革
早在南宋前期,鄉賢周氏在崑崙橋建漣溪書室,弘揚朱張理學。1297年改為漣溪學院,建在行台公館(今湘鄉二中校址)。湘鄉金石人王容慕名來這裡讀書,後中進士,由宋孝宗擢為狀元。1904年,湘鄉中里有識之士、湘軍將領李續賓之孫媳曾廣鏞在長沙創辦淑慎女子學校。1908年,曾廣鏞將淑慎女校移至行台公館,即湘鄉二中的前身。1912年改稱縣立兩等女校。1913年春改稱縣立第一女子職業學校,創湘鄉女子職業教育之始。1926年至1935年,學校發展較快。買下學校毗連的民房,擴建校舍,可容納300多寄宿生。調整教學內容,文化課與普通國中班相同,實科設立編織、縫紉、染織、刺繡四科。從上海購入先進的織布機,從長沙聘請技藝高強的實科老師。刺繡科學畫又學繡,染織科學織又學染。生產的刺織品和提花手巾,銷往省城。增辦職業師範班,加學心理學、教育學,培養職業國小教師,深受社會歡迎。因日寇犯湘,學校兩度被遷移。1940年至1942年,遷往今山棗鎮厚長灣,1944年9月至於1945年9月,遷往月山鎮月山灣。抗日時期,師生走出學校開展募捐活動和救亡活動,為宣傳抗日、支援前線做了大量的工作。
1946年至1949年8月,王禮中任校長。這段時期國小停辦,國中保持6個班,實科調整為縫紉,會計兩門,任學生選修。王系中共地下城關區工委委員,聘請縣工委副書記胡開炯,區工委委員彭久煉,地下黨員曾沖、柳官鐸、田學達、李聲金、王礪金等先後在校教課。一女校便成了湘鄉地下黨在縣城的活動場所。語文選教進步作品,音樂選教進步歌曲,課餘排練進步劇目。學生普遍具有民主思想,進步言論在學校占上風,大大壓倒了“三青團”的氣焰。1949年上期,地下黨在校更為活躍,策劃和組織了“4·12”城區中學生反內戰、反飢餓、反迫害的示威大遊行,參加的有6所中學,近3000名學生,一女校師生充當了這次活動的骨幹。在迎解、支前工作中,一女校師生作出了重要貢獻。1949年10月,黨派王礪金接管一女校。一女校繼續辦了一期。
培育成果
一女校辦學三十六年,為祖國培養了大量人才。葛健豪、蔡暢是一女校的首屆學生。後來,蔡暢成為國際進步婦女運動著名活動家,曾任中國共產黨第七屆至第十一屆中央委員,第四、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第一、二、三屆主席。蔡暢唯一的女兒李特特在這裡讀書兩年,後留學蘇聯,回國後一直擔任中國農科院研究員。與此同時,彭馨臨、陳定亞在這裡讀書。1939年畢業,她們同時參軍抗日。第二年,所在部隊在廣西賓陽被日圍困,因不甘受辱,她們二人與另一位湘鄉籍女戰士譚熙雲一同自縊於村頭樹下,以示抗敵。當時,香港《大公報》以“中華兒女之光”大號字標題率先報導其英烈事跡,稱之為“中華巾幗三烈士”。廣西《桂林日報》、昆明《掃蕩報》及《湘鄉民報》等均在頭版頭條相繼報導,震撼全國。湘鄉為之召開了隆重的追悼會。其時,還有沈寧、沈鴻音、曾清吾等進步青年在校傳播進步思想,組織進步團體,畢業後三人均被吸收為中共黨員。沈寧,後擔任國家交通部辦公室主任等職。
新中國成立後
1950年2月,東山初級中學併入一女校,改稱湘鄉縣立第一初級中學。1952年12月13日,更名為湖南省湘鄉第二初級中學。學生由1951年的6個班(200人)發展到1953年的12個班(530人)。校園面積由一女校時期的10畝擴大到28畝。1951年下期建立教育工會和團支部,1953年建立少先隊,1954年建立團總支,1956年成立黨支部。陳柏葵任黨支部書記,主持學校工作。
學校認真貫徹1953年教育部頒發的《中學暫行規程》,分設教導、總務2個處室,並在全縣率先成立學科教研組,在校內開闢小型動物園、植物園、地理園等活動園地,在泉塘紅侖上烏泥塘辦起了農場,還成立了音樂、美術、體育等課餘活動小組和業餘體校。學校制訂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大大提高了師生“教”和“學”的積極性,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無論是學科成績,體育競賽、文藝宣傳、美術創作等在全縣都是突出的。這一時期,學校為國家培養了不少優秀人才:朱奇,一級作家,任中國作協五屆委員會委員、青海省作家協會名譽主席;譚聲錚,長期從事外交工作,1991年任駐卡達國特命全權大使;周炎輝,著名日語專家,任湖南農業大學教授、外語學院名譽院長;徐迪新,著名農業研究員,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八次參加國際性科學技術交流會,其研究成果受到國際學術界的讚揚。
1958年下期,經省教育廳批准定名為湖南省湘鄉縣第二中學,秋季始招高中班,成為完全中學。此時擁有高中班3個、國中班16個,合計學生1000餘人。1959年上期,學校被評為邵陽專區和湖南省教育系統先進單位。1959年1月9日學校舉行了50周年校慶,時任全國婦聯主席的蔡暢同志熱情來信祝賀,郭沫若同志為學校題寫校名。學校進一步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重視教師隊伍建設,重視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居全縣前茅。高三班賀國強在校六年,品學兼優,全面發展,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1961年秋以優異成績考入北京化工學院。參加工作後,曾任山東省化學工業廳副廳長、黨組副書記,福建省委副書記、省長,重慶市委書記。2002年10月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組織部部長。錢宗仁1961年、1963年兩次參加高考,先後被清華、哈工大錄取,均因“唯成份論”未能入學,後堅持走自學成才之路,成為全國知識分子典型。1984年《文藝月刊》發表了《人民日報》記者孟曉雲的報告文學《胡楊淚》,介紹了錢宗仁成才的事跡,時任中共中央組織部副部長李銳同志撰文向《人民日報》推薦,於是《人民日報》及全國30多家報刊全文轉載,十多家省級電台全文轉播,在國內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喻名德考入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後成為核物理專家,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某部少將。傅真忻考入湖南師院美術系,後成為中國美協委員,著名畫家,代表作《打泥坨》榮獲全國版畫最高獎,被選入《中國現代美術全集》。甘迎祥考入廣州美術學院,後成為全國著名畫家,任湖南美術協會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
1969年3月,學校奉命停辦,校舍讓給湘潭地區黨校使用,學生編入湘鄉一中就讀(時稱工農中學)。至此,高中已畢業20個班,國中已畢業63個班。
正式定名後
1972年,上級決定恢復二中,劉毓松出任黨支部書記、校長。經過一年的籌備,於1973年8月正式招生開學。這一年招兩個高中班。1974年重招國中。復校後,高、國中的班序重新從第一班開始。學校很快建立了新的教學秩序,恢復了元氣。1974年,校內辦了工場,還在東山雙泉村徵購土地50畝作為農場。學校擁有一批德才兼備的骨幹教師,其中彭希賢教學經驗豐富,有多篇教學論文在《語文學習》等全國及省級刊物上發表,1980年被省授予特級教師稱號,被選為省第八屆、第九屆人大代表,曾擔任省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副理事長。學校重視整體素質教育的提高,在1980年湖南省中學生籃球賽中,男隊獲第七名。在1982年省“紅五月”歌詠比賽中,獲中學組第三名。1982年到1984年,中考、高考升學率連續三屆均居湘鄉第一。其中,柴勇以全省高考理科第四名考入清華大學。王學文考入北京大學。周抗寒先後考入湘潭大學、哈工大、清華大學深造,獲得學士、碩士、博士學位,現擔任載人航天工程研究所三室研究員、碩士生導師,哈爾濱工業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張亞東,留學英國,獲博士學位,現為湖南科技大學教授,人文學院專門史、世界史專業研究生導師。
高考成績
1984年9月21日,學校被確定為正科級單位。1984年下學期到1995年,學校工作和教學質量在湘鄉保持領先地位。有熊衛、陳建湘、李劍、等考入清華、北大,其中 熊衛紅1986年獲全省高考理科第三名的優異成績。1984年到1987年,有52項青少年科技小發明、小論文獲獎,其中7項獲數學省一等獎。學生參加全國數學、物理競賽獲獎的有9 人,其中三人獲數學省一等獎,二人獲物理省一等獎,四人獲物理國家級銅牌獎。1988年,學校組隊參加湖南省少年籃球賽,男、女隊各獲得第二名。1985年6月28日,時任湘潭市委副書記鄭培民同志來校視察,對學校成績給予讚許。1987年12月12日,時任首都鋼鐵學院院長蔡博同志(蔡和森的兒子)代其姑媽蔡暢回二中探望並題詞“多育人才”。1989年12月19日,時任濟南市委書記賀國強同志回母校看望,為學校題詞:“發展教育、振興湘鄉”,並與幾位老同學及學校領導、老師合影留念。1991年全省開始畢業會考,至1995年,有4年獲湘潭市普通高中綜合評估優秀獎。體育達標率每年都在95%以上,連年被評為湘潭市體育達標先進單位。1995年到2002年上學期,學校發展較快,新建一棟擁有20間教室的教學樓,高中由10個班發展到28個班,在校學生由1995年的1200人發展到2002年的2000人。2002年8月,增設政教處、辦公室兩個處室,加強了德育工作,狠抓了素質教育,教育教學質量明顯上升。1996年,高中畢業9科會考,學校以七科全市第一、兩科第二的優異成績躋身於全省50強。高考連續幾年創佳績,2000年高考上線142人,本科上線率為44%;2001年上線112人,其中重點本科46人,本科上線率為40%;2002年,本科上線108人,其中重點本科67人。2014年高考,本科上線212人。
教學特色
2002年下學期到2004年,學校根據實際情況,確立了“小而精加特色”的辦學思路。所謂“小”,就是保持適度的辦學規模,不盲目擴大;所謂“精”,就是追求高質量的教育教學,高檔次的教學設施和教學手段,高品味的校園文化;所謂“特色”,就是充分發揮音、美教育的傳統優勢,打造特色品牌,使之成為湘鄉學校藝術教育的中心。這個辦學思路得到了各級領導的肯定。學校還提出了“依法治校、以德治校、科學建校、特色辦校、民主辦校、教研興校、質量強校”的治校原則和“以生為本、以師為本、育人為本”的辦學理念。“以生為本”,充分挖掘和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以師為本”,切實依靠全體教職工辦學,堅持以教育教學為中心,不斷促進教育改革;“育人為本”,堅持德育領先,最佳化課堂教學,精心組織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辦學條件
兩年多來,學校多方籌措資金,改善辦學條件。先後投資500多萬,興建男生學生公寓,擴建教學樓和綜合樓,對女生宿舍進行擴建改造,在學生宿舍安裝環保節能的大型太陽能供水系統。同時,還耗資近100萬,裝備了兩間先進的多媒體教室、6 套移動式多媒體教學設備、1 間電子備課室,建立了圖書館,對學校的監控系統和廣播系統進行了改造,各辦公室配備了辦公電腦。硬體建設上了檔次,學校規模擴大了。2004年,教學班42個,學生3000多人。連續兩年,高考成績譜新篇。2003年大學本科上線96人,其中音、美上線人數18人,有1人參加湖南省中國小第三屆“海韻杯”、“三獨”比賽獲一等獎,被保送進全國重點大學。參加省數、理、化、生奧賽,獲湘潭市一等獎的 2人,二等獎的9人,三等獎的13人。2004年高考上線112 人,有2 人在“三獨”比賽中獲省二等獎,取得重點大學保送資格。參加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有一人獲全國二等獎。參加數、理、化、生奧賽,在湘潭市賽區獲一、二等獎的10多人,獲三等獎的10多人。教改教研成風,學校承擔了四項省級科研課題,有音樂、數學、化學、三項獲得了階段性省一等獎。參加中南六省優秀課競賽,獲一等獎的1人。參加省優秀競賽,獲一等獎的4人,獲二等獎的5人。先後有120多篇教學論文在國家、省、市獲獎,有的在報刊發表,有3篇獲國際論文獎。兩年里,先後有十多場湘潭市教科院及湘鄉市教研室組織的教學研討會在學校召開。上級領導非常重視二中發展。中組部賀國強部長在2003年兩次接見王輝校長,聽取了王校長的學校工作匯報。湘潭市委書記陳潤兒同志於2003年5月和2004年11月,率領湘潭、湘鄉兩級有關主要領導同志兩次來校現場辦公。
所授榮譽
2002年至2004年,學校連續三年獲湘潭市重點中學系列會考、高考綜合評估一等獎。2004年獲湘鄉市師訓工作一等獎,被評為湘鄉市教研教改先進單位,被確認為湘潭市綠色學校、湘潭市教育技術實驗學校。2004年9月,經湘潭市教育局評估驗收,學校首批晉升為“湘潭市重點中學”。
2005年國家財政撥款300萬元,省財政撥款6萬元。造價800多萬元的漣溪樓全部竣工,建築面積7200m2 ,其中車庫1200m2,食堂2400m2,體育活動中心1200m2,藝術教育中心2400m2。至此,學校占地1927m2,總建築面積為28414m2。教學質量穩步提高。一、二、三批本科上線270人,本科上線率居湘潭市重點中學系列湘鄉第一名。學生參加各級各類競賽122人獲獎。其中,生物奧賽,國家二等獎1人,省二等獎1人,湘潭一等獎1人、二等獎4人、三等獎6人,湘鄉市級獎6人。物理奧賽,湘潭二等獎1人、三等獎2人;湘鄉市級獎4人。化學奧賽,湘潭二等獎4人、三等獎6人。數學奧賽B卷,省二等獎1人、三等獎1人,湘潭一等獎2人、二等獎2、,三等獎7人。數學奧賽A卷,湘潭二等獎3人、三等獎4人。教改教研,蔚然成風。43名教師在省市各類教育教學評比中獲獎,省“園丁獎”1人,省一等獎3人,省二等獎3人,湘潭市級獎12人,湘鄉市級獎勵24人。學校取得9項團體榮譽:空軍招收飛行員工作、湘潭市藝術教育、現代教育技術裝備、德育工作、黨報黨刊發行工作、財務管理工作、辦公室工作均評為先進單位,高中畢業會考、高考綜合評估獲湘潭市重點中學系列二等獎。
高中部
湘鄉二中新校區位於紅侖片區,占地100餘畝,建築面積26500平方米 ,新校區按可容納48個教學班、2400名學生的標準進行規劃設計,其中以招收高中生為主。建成後的新校區將是一所規劃科學、質量可靠、環境優美、規模適宜、風格獨特、20年內不落後的合格中學。據悉,市二中新校區一期建設工程包括:食堂1棟、學生宿舍2棟、圖書藝術樓1棟、教學樓1棟,總建築面積3萬多平方米,目前,整個一期主體工程現已全部竣工,今年9月將投入使用。
目前,學校正著力發展公辦國中教育,進一步提升音體美特色教育,實施多語種教育教學工程,提出要努力把二中打造成湘鄉“國中教育的視窗、學校素質教育的旗幟、高中特色教育的典範”。
地理位置
湖南省湘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