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生態系統觀測方法

湖泊生態系統觀測方法

《湖泊生態系統觀測方法》是由陳偉民,黃祥飛,周萬平編著,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於2005年1月1日出版發行的書籍。

圖書信息

作 者: 陳偉民,黃祥飛,周萬平

叢 書 名:野外試驗站(台)觀測方法叢書
出 版 社: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ISBN:9787801637451 出版時間:2005-01-01版 次:1頁 數:259裝 幀:平裝開 本:16開所屬分類:圖書 > 科學與自然 > 地球物理學

內容簡介

《湖泊生態系統觀測方法》是野外實驗站(台)觀測方法叢書之一。該書是依據《湖泊生態調查觀測與分析》中的一些方法,參照日本、德國、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全球陸地觀測系統、英國環境變化網路、國際長期生態學研究網路和國際標準組織資料確定湖泊生態系統野外研究站(實驗站)觀測指標體系等編撰完成的。內容包括採樣;湖泊環境調查;氣象與輻射觀測;水的理化性質測定;湖泊沉積物分析;主要水生生物現存量的測定;生物生產力的測定;流域自然地理、社會經濟的調查;編制湖泊觀測、監測數據的有效位數表和各種觀測、監測記錄表格等。

目錄

第一篇 緒論
1 湖泊生態系統野外觀測的目的和意義
1.1 野外觀測的目的
1.2 野外觀測在學科發展中的作用
1.3 野外觀測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
2 湖泊生態系統野外觀測的歷史與發展
2.1 國外野外觀測的歷史與發展
2.2 國內野外觀測歷史
2.3 野外觀測的發展趨勢
3 湖泊生態系統指標體系
3.1 國內外湖泊研究站(試驗站)指標體系分析
3.2 野外研究站(試驗站)觀測指標體系
參考文獻
第二篇 採樣
4 湖泊水質樣品採集程式的設計
4.1 概述
4.2 範圍
4.3 水樣採集的目標
5 採樣點的確定
5.1 概述
5.2 選定長期觀測點
5.3 垂直分層觀測
5.4 採樣安全注意事項
5.5 採樣時間
5.6 採樣頻次
6 採樣技術
6.1 採樣種類
6.2 理化採樣
6.3 微生物採樣
6.4 生物採樣
6.5 樣品的保存、運輸與處理
7 沉積物樣品的採集與製備
7.1 樣品的採集
7.2 樣品的製備
參考文獻
第三篇 湖泊環境調查
8 湖泊流域與湖泊形態特徵調查
8.1 概述
8.2 流域面積和湖泊補給係數
8.3 湖泊水面面積
8.4 湖泊長度
8.5 湖泊寬度
8.6 湖泊岸線長度
8.7 湖泊岸線發育係數
8.8 湖泊形態係數
8.9 湖泊島嶼率
8.10 湖泊容積、深度、底坡形態特徵
9 湖泊水文要素觀測
9.1 概述
9.2 湖泊水位
9.3 湖水水深的測定
9.4 湖流
參考文獻
第四篇 氣象與輻射觀測
10 氣象觀測
10.1 概述
10.2 雲
10.3 氣壓
10.4 風
10.5 空氣溫度(氣溫)
10.6 空氣濕度
10.7 降水量
10.8 積雪
10.9 霜期
10.10 蒸發量
10.11 水面蒸發
10.12 日照時數
11 輻射觀測
11.1 概述
11.2 總輻射
11.3 散射輻射
11.4 反射輻射
11.5 直接輻射
11.6 淨輻射
11.7 分光輻射
11.8 可見光輻射
11.9 紫外輻射
11.10 氣渾濁度
參考文獻
第五篇 水的理化性質測定
12 水溫的測定
12.1 概述
12.2 水溫計法或顛倒溫度計
13 濁度的測定
13.1 概述
13.2 分光光度法或目視比濁法
14 水色的測定
14.1 概述
14.2 鉑鈷標準比色法或稀釋倍數法
15 透明度的測定
15.1 概述
15.2 塞氏盤法
16 電導率的測定
16.1 概述
16.2 電導率測定
17 水下輻射的測定
17.1 概述
17.2 輻射計測定法
18 pH值的測定
18.1 概述
18.2 玻璃電極法
19 溶解氧的測定
19.1 概述
19.2 碘量法
19.3 電化學探頭法
20 鹼度(總鹼度、重碳酸鹽和碳酸鹽)的測定
20.1 概述
20.2 酸鹼指示劑滴定法
20.3 電位滴定法
21 鉀和鈉離子的測定
21.1 概述
21.2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1.3 火焰發射光度法
22 鈣、鎂離子的測定
22.1 概述
22.2 EDTA滴定法
22.3 原子吸收法
23 氧化還原電位的測定
23.1 概述
23.2 氧化還原電位計測定法
24 氯化物的測定
24.1 概述
24.2 硝酸銀滴定法(莫爾法)
24.3 離子色譜法
25 硫酸鹽的測定
25.1 概述
25.2 重量法
25.3 鉻酸鋇光度法
25.4 EDTA滴定法
26 總磷的測定
27 磷酸鹽的測定
28 總氮的測定
29 硝酸鹽氮的測定
30 亞硝酸鹽氮的測定
31 亞硝酸鹽氮的測定
32 氨態氮的測定
33 二氧化矽(可溶性)的測定
34 總有機碳的測定
35 化學需氧量的測定
36 五日生化需氧量的測定
第六篇 湖泊沉積物分析
37 沉積物含水量測定
38 沉積物粒度的測定
39 沉積物中凱氏氨的測定
40 沉積物中總磷的測定
第七篇 主要水生生物現存量的測定
41 浮游植物現存量的測定
42 大型水生植物現存量的測定
43 浮遊動物現存量的測定
44 底棲動物現存量的測定
45 魚類調查
46 細菌現存量的測定
第八篇 生物生產力的測定
47 浮游植物初級生產力的測定
48 浮遊動物次級生產量的測定
第九篇 流域自然地理、社會經濟的調查
49 概述
附錄1 湖泊觀測、監測數據的有效位數表
附錄2 記錄表格
·收起全部<<

前言

眾所周知,科學技術研究有三大試驗基地:一是用於研究自然界演化規律的大自然這個天然試驗基地;二是用於研究物質組成和變化規律的實驗室;三是研究人類活動與自然界相互影響的這個最龐雜的人類社會。大量事實表明:物理學、化學、生命科學領域諸多學科的發展,主要依賴於實驗室的實驗研究,而地球科學、巨觀生物學和資源環境科學領域等學科的發展及其對國民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則除了實驗室外,還要依賴於野外考察和試驗站的長期觀測試驗、示範與資料積累。隨著資源環境等學科領域的迅速發展及其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廣泛套用,對野外試驗站體系的建設與發展提出了日益迫切的要求。概括地說,野外試驗站的主要功能是:對自然界的關鍵要素做長期、系統的監測,進行基本數據的積累;對自然界發生的重要過程進行實地的系統研究;根據研究結果,構建各種最佳化模式,進行示範。
野外試驗站是開展多學科綜合研究的基地。野外試驗站的優勢在於具有多學科結合,系統、綜合的研究條件。這對促進多學科交叉研究自然界一系列複雜系統的問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學科間的滲透、交叉日益頻繁,研究的思想也從過去僅注重單一的過程研究,而發展為以整體、系統和時空多尺度的角度,綜合地研究過程間的相互作用和系統的整體行為。野外試驗站所在的典型地區或典型環境,大多是各種自然過程以及人類活動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的綜合自然單元,是開展綜合研究的理想場所。
野外試驗站是進行長期觀測和數據積累的基地。野外試驗站所取得的長期序列資料,充實了相關學科的內容,為科學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並在交叉學科的創立和新領域的開拓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如中國科學院建立的由35個野外試驗站組成的中國生態系統研究網路(CERN),農業部和國家林業局等部門建立的農業環境監測網路、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網路等。這些網路的建設,使我國積累資源、環牆等方面基礎數據的能力進一步提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