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在專門把生物生產用於自養生物的有機物生產的年代裡,除一次生產以外都不認為是生產。但被稱為消費者和分解者的也在生產自己的驅體,從這個意義上說,應該稱其為次級主產,這一點現在已被確定下來。從生產有機物的意義上來說所謂初級生產,並不是次級生產的對應詞。另外,只局限於進行初級消費者(次級生產者)的範圍內,而把次級消費者以上所進行的生產稱為三級生產和四級生產的用法,現在還不普遍。次級生產一詞的最初提倡者認為是G.Winberg(1936),在當時是指關於異養生物的種或不同生活方式的術語。與初級的關係
在農業生態系統中,初級生產和次級生產之間存在著密切的相互關係,次級生產依賴於初級生產而得以生存和發展,並以對初級生產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但是不合理的次級生產也會消弱,甚至於毀滅初級生產,這對於草地生態系統尤為重要。(1)次級生產對初級生產的依存關係,各種動物依賴於初級生產而獲得食料,以得到生長發育所需的各種物質和能量,進行產品生產。因此,初級生產產品和副產品的種類、質量和數量決定了農業生態系統中畜、食、魚或其他動物的種類、數量和轉化效率。例如,我國南方稻區傳統的主要畜禽種類是豬、雞、鴨。稻穀及副產品為上進畜禽的主要飼料,各種綠肥則是豬的良好青綠飼料而在一些蠶桑生,較發達的地區,羊也是一種主要的家禽;因為桑葉是羊的良好飼料,為這些家畜的生產和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
合理的初級生產布局,還可以改善環境質量,為家畜提供良好的生長和棲身環境,這對草原牧區的畜牧生產有更重要的意義。
(2)次級生產對初級生產的促進作用,合理的次級生產可以促進初級生產,在草原牧區,大量的生命必須元素通過牛羊便而實現再循環的,家畜糞便出保證各種生命必須元素的再循環外,還是改良草原的一個重要因素,其主要作用有?使植物區系發生變化,及增大禾本科植物的比例,此外它還能促進優良牧草比雜草生長得更好?有利於蚯蚓的繁殖生長,而蚯蚓則是土壤的改良者。合理放牧,畜群的踐踏是大量莖葉埋入土表根層,是有機和無機營養這一土層內大量積累,為土棲生物的生長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形成生命活動中心,在草原的土棲動物中,以蚯蚓為最多其生物量可能達到,甚至超過家畜的生物量,蚯蚓的活動使有機質轉變成腐殖質並能使土壤中各種無機元素髮生移動,不僅促進土壤肥力的增長,而且也極大地提高了植物對營養元素的同化效率,進而使草原初級生產力的提高。在農區,隨著社會對各種動物產品需求的增長和飼料科學的發展,飼料種類的拓展必將對飼料生產提出更高更廣泛的要求,從而促進種植業結構的改革和調整,栽培管理技術的改進和農業生態系統初級生產力的提高.。
(3)不合理放牧對草原初級生產的影響,不合理放牧指草原再畜量超過或大大低於其承載量。對初級生產者會產生不良的影響。
過度放牧不但會使可食草種的數量減少而影響初級生產力和牧草品質,還會導致土壤板結,雜草和青草增多,嚴重時發生沙化和鹽鹼化使草原初級生產力大大下降。放牧過於不足也是有害的,這一方面造成牧草資源的浪費,另一方面則使植物殘體的積累速度超過了微生物的分解速度而延緩了營養元素的循環,還可能產生火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