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建國後,湖北莊先後隸屬平旺區湖北鄉,草馮區湖北鄉,魏莊鄉,竹泓區林湖公社及東鮑鎮(今名城東鎮)。
湖北莊莊子大,五十年代初期就聚居千戶,人口有5000多,是個多姓氏、多旺族的大家庭。莊前有劉溝,莊後有周蠻,兩村都隔河相望,自然形成了鼎足之勢。為便於管理,莊子大劃分為5個行政村,村名基本上按照“五嶽”方位而定:東泰村(東嶽泰山)、南衡村(南嶽衡山)、西華村(西嶽華山)、莊北和莊中兩個村、本來套用的北恆村(北嶽恆山)和中嵩村(中嶽嵩山)命名,可是兩村民眾有異議。
他們要向前進,要有文化,以“文”治村。為發揚民主,尊重民意,最後決定莊北為前進村,莊中為文化村,就這樣一直沿用下來。至九十年代後期更名為湖一、湖二、湖三、湖四、湖五村。根據撤鄉並村的需要,又將湖一村與湖五村合併為躍進村;湖二村與湖三村合併為西湖村;湖四村與劉溝村合併為衡劉村。
湖北莊偌大的蘆盪草田,為革命和建設曾作過很大貢獻。在抗戰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我游擊隊利用蘆盪的有利條件,在白塗河邊打過伏擊戰,迎頭痛擊過興化城的日偽軍及國民黨反動派下鄉“掃蕩”搶糧的敵軍汽艇、鐵板船,打死打傷過不少敵人,有逃跑了的也打得像個落湯雞。所以敵人懼怕蘆葦盪。
副業
湖北莊的副業門路多。在水上養趟鴨、趟鵝、放菱藕、放老鴉、養魚、養蟹、養蝦、扳罾、打籪、張絲網、籠罩、張卡等。運輸上有駁船、貨船、幫船、差船、糧船、劃棹等。編織上有蘆簾、蘆箔、草包、草鞋、毛翁子、蘆菲、畚箕、簑衣、斗篷等。
服務業有瓦匠、木匠、銅匠、鐵匠、錫匠、鞋匠、補鍋匠、銀匠、理髮匠等。除此,還有作坊、飯店、豆腐店、魚行、草行,所有這些便民又得益,既繁榮了市場,又豐富了民眾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