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穀城縣

湖北省穀城縣

穀城縣隸屬湖北襄陽市,地處襄陽西部,漢江中游西岸,武當山脈東南麓。南依荊山,西偎武當,東臨漢水,南北二河夾縣城東流匯入漢江,西北、西南三面群山環抱,地勢西高東低。東西長69千米,南北寬66千米。面積2553平方千米,2016年總人口(戶籍人口)68萬人,政府駐地城關鎮縣府街52號。 2016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GDP)達到300億元,增幅分別高於全國、全省、全市平均水平4.3個、2個、1.8個百分點。 薤山國家森林公園、中國百大佛教名寺承恩寺、中國著名天主教堂沈埡天主教堂、南河“小三峽”等旅遊勝地匯集,谷城被生態學家譽為“綠色生態之鄉、避暑度假天堂”。2019年4月29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決定穀城縣退出貧困縣。 2018年重新確認國家衛生縣城(鄉鎮)。

基本信息

建制沿革

穀城縣地圖 穀城縣地圖

谷城地域古屬豫州,公元前11世紀,周時封嬴姓(名綏)為谷伯,建都城於谷山,名谷伯國,又稱谷國。

春秋時谷國為楚附庸。秦時依築水立筑陽縣,屬南陽郡。

西漢時屬荊州刺史部南陽郡。惠帝二年(前193)封肖何子延為筑陽侯。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封南海守棄子嘉為涉都侯。太初二年(前103)嘉死國除。

新朝天鳳元年(公元14),改南陽郡為前隊郡,改筑陽縣為宜禾縣。

東漢時復為筑陽縣,屬南陽郡。建武二十八年(52),封吳漢之孫盱為筑陽侯。建安十三年(208),筑陽屬南鄉郡,三國時屬魏荊州南鄉郡。

西晉太康五年(284)屬順陽郡。東晉時,先後在筑陽境內僑置有扶鳳、義成二郡,筑陽、泛陽、郿、義成、萬年等縣。兩郡五縣均屬雍州(僑置於襄陽)。

南北朝時,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450),封宗越為筑陽縣子。劉宋時期,屬雍州新野郡,南齊曾改屬寧蠻府義安郡。梁為山都縣,屬襄陽郡。北周省山都入安養縣,屬河南郡。宋後廢帝元徽四年(476),封張倪奴為筑陽縣侯。宋順帝升明元年(477),封張瑰為義成侯。梁廢扶鳳郡及泛陽縣,立興國郡。西魏廢興國郡立義成郡,改雍州為襄州。北周廢義成郡及萬年縣,境內仍有筑陽、義成二縣。隸屬襄州襄陽郡。

隋初,省安養,將原山都轄地劃入筑陽。隋文帝開皇元年(581),封吐萬緒為谷城郡公。開皇七年(587),省筑陽入義成。開皇十八年(598),改義成縣為穀城縣。煬帝大業初,省襄州,谷城屬荊州襄陽郡。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析襄州之陰城、谷城二縣置酇州,次年廢。太宗貞觀元年(627),劃全國為十道,谷城屬山南道襄州襄陽郡。貞觀八年,省陰城入谷城。玄宗開元十七年(729),谷城屬荊州都督府。開元二十一年,唐朝改劃為十五道,谷城屬山南東道襄州。五代十國政局混亂,文字不全,不可考究。

宋太祖乾德二年(964),割谷城之陰城地域置光化軍,又析谷城漢水以西之遵教、翔鸞、漢均三鄉置乾德縣,屬光化軍。太宗至道三年(997),分全國為十五路,谷城屬京西路襄州。元豐元年(1078),改為二十三路,谷城屬京西南路襄陽府。宋南渡(1127)後,谷城屬京西安撫制置司。

明初,谷城為衛國公鄧愈的食邑。太祖洪武九年(1376),谷城屬湖廣布政司襄陽府。洪武十年,省光化入谷城。洪武十三年,復置光化縣。洪武二十四年,谷城改屬河南,不久還歸湖廣。嘉靖三十八年(1559),谷城為昭憲王朱翊鉉封地。萬曆八年,封其子常藍。

清時,谷城屬湖北布政使司襄陽府。光緒十二年(1886),屬安襄鄖荊道襄陽府。

辛亥革命時期(1911年),谷城屬湖北軍政府襄陽軍政分府。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谷城屬湖北軍政府安襄鄖荊道招討使署。民國二年(1913年),改屬鄂北道。民國三年(1914年)改屬襄陽道。民國四年(1915年8月),設“縣佐”於石花街。民國十八年(1929年),屬湖北省第四綏靖區。民國二十年(1931年),屬湖北省第八行政督察區;10月,成立穀城縣蘇維埃政權,屬鄂豫省蘇維埃。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谷屬湖北省第五行政督察區。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屬湖北省鄂北行署第五行政督察區。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1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谷城漢水東北地區,在黑龍集成立穀城縣愛國民主政府,屬桐柏行政公署第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7月3日),谷城全境解放,縣民主政府隨軍遷入漢水西南,屬桐柏行署漢南辦事處。

1949年10月,成立穀城縣人民政府,屬湖北省襄陽行政區專員公署(1955年改稱襄陽地區行政公署)。1956年縣人民政府改稱縣人民委員會。

1968年,改稱縣革命委員會。

1981年,復稱縣人民政府。

1983年10月,撤襄陽地區建置,改為市管縣,谷城隸屬湖北省襄陽市人民政府至今。  

1996年,穀城縣面積2553平方千米,人口約54萬人。轄14個鎮、3個鄉:石花鎮、五山鎮、城關鎮、大峪橋鎮、北河鎮、盛鎮、廟灘鎮、茨河鎮、冷集鎮、紫金鎮、南河鎮、謝灣鎮、沈灣鎮、當鋪鎮、黃畈鄉、官坊鄉、趙灣鄉。境內有1個林場。縣政府駐城關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穀城縣總人口551042人,其中:城關鎮98106人,北河鎮46485人,石花鎮69345人,大峪橋鎮30950人,盛鎮42900人,廟灘鎮38050人,茨河鎮21473人,南河鎮26215人,紫金鎮16067人,謝灣鎮18342人,冷集鎮38498人,當鋪鎮22990人,五山鎮18286人,沈灣鎮16838人,黃畈鄉16173人,官坊鄉8981人,趙灣鄉15300人,薤山林場6043人。

2004年末,穀城縣總人口547325人。轄城關、石花、盛派廟灘、茨河、南河、紫金、冷集、五山9個鎮和趙灣鄉,31個居委會、245個村委會。

2005年末,穀城縣轄9個鎮、1個鄉,30個居委會、258個村委會。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穀城縣常住總人口其中:523607人,城關鎮178990人,石花鎮108753人,盛康鎮56582人,廟灘鎮42184人,五山鎮26932人,茨河鎮16550人,南河鎮17447人,紫金鎮17527人,冷集鎮47288人,趙灣鄉9567人,薤山林場1787人。  

行政區劃

截至2016年,穀城縣轄城關、冷集、石花、五山、紫金、南河、盛康、廟灘、茨河9個鎮和趙灣鄉,設谷城經濟開發區和薤山旅遊度假區,242個行政村、48個社區居民委員會。  

區域人口面積管轄
城關鎮 147636人 131.3平方千米 11個居委會、27個村委會
石花鎮10.42萬人275平方千米8個居委會、37個村委會
茨河鎮2.1萬餘人184.4平方千米1個居委會、15個村委會
廟灘鎮5.42萬人235.5平方千米1個居委會、34個村委會
南河鎮21146人242.1平方千米19個村委會
盛康鎮6.59萬人270.9平方千米1個居委會、27個村委會
紫金鎮2.43萬人374.3平方千米1個居委會、27個村委會
五山鎮38727人243.9平方千米20個村委會
冷集鎮52610人266.8平方千米2個居委會、37個村委會
趙灣鄉1.5萬人231.6平方千米10個村委會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穀城縣地跨北緯30°53 '至32°29'40''、東經111°07'30''至111°52'之間。東南距襄陽市區77千米,東北接壤丹江口、老河口,國土面積2553平方千米。地處武當山東麓,漢水之濱,西偎車城十堰。  

地形

穀城縣西部屬武當山余脈,南部屬荊山余脈,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有30多座,其中西南部的青龍山,海拔1584米,為全縣境內最高峰,北部和中部多為海拔200至400米的丘陵,僅東部漢江沿岸及南河、北河下游為平原。地勢從西南向東北傾斜,西南高、東北低,坡度傾斜1∶2。西南部海拔900米以上高山72座,千米以上高山42座,呈摺扇形,聳峙於縣境西南邊緣。最高峰為趙灣鄉的青龍山,海拔1584米,最低點為茨河鎮九道灣,海拔71米。  

西南部為海拔1 000—1 500米的構造侵蝕溶蝕中山區,包括趙灣鄉、紫金鎮及五山鄉北西部,山勢陡峻,切割深度為500—1000米,河流、沖溝多呈“V”型谷。主要分布有震旦系~志留系碳酸鹽岩及碎屑岩。區內山地切割強烈,峰巒櫛比,谷澗縱橫,人類活動相對較少,地表多為植被覆蓋。中部為海拔500—1 000米的構造侵蝕溶蝕中低山區,大致包括茨河鎮南西部、薤山林場—趙灣鄉一帶及五山鎮南西部,最高峰為位於薤山林場的女兒峰1 099米。山勢渾圓,切割250—500米。以青峰斷裂為界,其南分布震旦系~志留系碳酸鹽岩及碎屑岩,其北分布中元古界武當岩群變質岩系及震旦系~志留系碳酸鹽岩及碎屑岩。區內地表多為植被及農田,人類活動相對較多。  

氣候

谷城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為常綠闊葉混交林自然帶,具有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雨熱同季,無霜期長等特點。年均降水800至1200毫米,年均氣溫15.4°C,極端最高溫41.4°C,極端最低溫-19°C,年日照時數1894.2小時,日照率43%,無霜期234天。  

水文

境內有漢水、南河、北河等大小河流107條,其中流域面積100平方千米以上的12條。境內流長74千米的大小支流42條,流域面積1051平方千米。境內流長59.6千米,大小支流41條,流域面積1121.2平方千米。

漢水於冷集鎮王家康村入境,於茨河鎮白龍廟村出境,境內流程61千米,大小支流24條。南河發源於神農架東南麓,由紫金鎮(原官坊鄉)瑪瑙觀村入境,至城關鎮格壘嘴村注入漢水。北河發源於房縣,由紫金鎮彥家洲村入境,至北河鎮安家崗村注入漢水。  

人口民族

人口

穀城縣風光 穀城縣風光

2014年末,全縣總戶數21.84萬戶,總人口(戶籍人口)59.67萬人,其中:男性30.74萬人,女性28.93萬人。全年出生人口7374人,人口出生率為12.26‰,符合政策生育率89.94%。  

2010年,穀城縣總人口556066人(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132142戶。其中:農業人口442978人,非農業人口113088人。2012年全年出生人口8252人。

民族

民族以漢族為主,且有回族、土家族、滿族、蒙古族、藏族、苗族、瑤族、壯族、侗族等少數民族雜居。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薤山 薤山

截至2012年,谷城已探明非金屬礦藏有重晶石、石灰石、硫鐵、石棉、石膏、矽石、白雲石、石英石、磷、型砂、大理石、花崗石、水晶石、蛇紋石、鋁土、膨潤土、高嶺土、砂土、砂石和煤等20多種;金屬礦藏有銅、鐵、金、錳、鉛、鋅、鉬、鍺等10多種;儲量大、分布廣、開採價值高的有重晶石、石灰石、石棉礦、石膏礦、矽石、白雲石、石英石、大理石、花崗石、水晶石、鋁土、鐵礦、銅礦、鉛鋅礦等。重晶石礦硫酸鋇含量91.08%至96.54%,總儲量5000萬噸以上。石英石礦含二氧化矽95%左右,總儲量4000萬噸。花崗石礦產於冷集沈灣,儲量在億立方米以上。銅礦儲量37-44萬噸,原礦品位0.5-0.6%。鉛鋅礦儲量約2000萬噸。  

水資源

截至2012年,谷城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達30萬千瓦,是中國114個水資源富集縣之一。地表水總流量399.67億立方米,地下水0.742億立方米。穀城縣水資源容量為28.31億立方米(不含漢水)。境內河流水能蘊藏量14.5萬千瓦(不含漢水),可利用12.57萬千瓦。  

動物資源

截至2012年,谷城野生動物,鳥類有野雞、喜鵲、灰喜鵲、畫眉、八哥、麻雀、大山雀、斑啄木鳥、鵪鶉、山斑鳩、雕、夜鷹、大杜鵑、家燕、大雁等;獸類有貉、狐、獾、獐、松鼠、狸子、野豬、飛狐、香菇狼、黃鼠狼等;珍稀動物15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虎、豹、黑麂、梅花麂、白鶴(西北利亞鶴)、白頭鶴、紅腹角雉,國家二類保護動物有穿山甲、水獺、麝、鴛鴦、紅腹錦雞、娃娃魚,國家三類保護動物有黑熊、岩羊等。  

植物資源

截至2012年,已查明的被子植物有374種,裸子植物18種,針葉樹16種,闊葉樹376種,絕大部分為野生植物。其中,珍稀樹種有水杉、珙桐、楠木、銀杏、杜仲、黃楊木、青檀等18種。銀杏被定為穀城縣樹。主要植物類特產有桐油、黑木耳、獼猴桃、桑蠶、生漆、香菌、板栗、核桃、柿子、磨芋、天麻、茶葉、花生、山藥、麥冬等數十種。  

經濟

綜述

南河小三峽風景區 南河小三峽風景區

2014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GDP)達到265.5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1.3%,增幅分別高於全國、全省、全市平均水平3.9個、1.6個、1.5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32.97億元,比上年增長5.0%;第二產業163.55億元,比上年增長11.5%,其中工業152.21億元,比上年增長11.5%;第三產業69.06億元,比上年增長13.3%。三產業結構由2013年的13.2:60.2:26.6演變成2014年的12.4:61.6:26.0,工業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56.0%提高到57.3%,提升了1.3個百分點。  

2016年,全縣可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20億元,比2011年增加152億元,按可比價(下同)年均增長11.5%;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1.2億元,比2011年增加15.2億元,年均增長29.4%;固定資產投資280.4億元,比2011年增加193.2億元,年均增長31.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7億元,比2011年增加56億元,年均增長14.5%;外貿出口21500萬美元,比2011年增加15830萬美元,年均增長30.6%;直接利用外資3734萬美元,比2011年增加1929萬美元,年均增長15.6%;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428元,比2011年增加13532元,年均增長11.8%;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69元,比2011年增加5903元,年均增長13.6%。  

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330億元,同比增長8.2%;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860億元,增長9.6%,工業增加值增長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25億元,增長16.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0億元,增長11.6%;外貿出口14297萬美元,增長5.6%;實際利用外資4004萬美元,可比增長12.9%;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9.8億元,可比增長5.2%;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791元,增長9.4%;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55元,增長9%。  

第一產業

2014年,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6.79億元,比上年增長5.2%;年末常用耕地面積28530公頃,增幅與上年持平;農作物播種總面積68690公頃,比上年增長1.3%。  

2012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0.1億元,比2011年增長26.6%。2012年糧食總產量達27.69萬噸,比2011年增長5.2%;油料作物產量1.39萬噸,比2011年增長5.5%;蔬菜總產量36.46萬噸,比2011年增長9.7%。2012年穀城縣生豬出欄65.23萬頭,增長3.5%,豬肉產量4.89萬噸,增長18.7%。牛出欄5.17萬頭,增長5.5%;羊出欄15.62萬隻,增長1.4%。家禽出籠697萬隻,增長6.6%,禽蛋產量3.79萬噸,增長2.1%。2012年穀城縣人工造林面積達到2726公頃,比2011年增加359公頃,森林面積覆蓋率達到70.68%,為穀城縣生態最佳化的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穀城縣淡水養殖面積達到4582公頃,比2011年增加414公頃;水產品總產量達9406噸,比上年增長5%。

第二產業

2014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幅比上年增長12.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已達到181家,淨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2家。  

2012年年末,穀城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達到135家,比2011年增加6家,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135.3億元,實現工業總產值460.66億元,其中:輕工業產值237.79億元,重工業產值222.88億元,國有企業產值6.58億元,集體企業產值3.6215億元,股份合作企業產值3.6721億元,股份制企業產值417.32億元,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產值8.32億元,其他經濟類型企業產值21.16億元。

穀城縣工業銷售產值總計442.07億元,其中:出口交貨值3.87億元,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6%,工業增加值135.3,全縣國有控股企業實現產值36.34億元,非公有工業實現產值355.75億元,大中型工業企業實現產值130.25億元,其中工業實現利潤總額15.07億元。

第三產業

2014年,累計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3.03億元,比上年增長13.7%。分地域看,城鎮市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75.56億元,比上年增長13.6%;鄉村市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7.47億元,比上年增長19.2%。分行業看,批發業實現零售額22.69億元,比上年增長31.0%;零售業實現零售額70.85億元,比上年增長19.1%;住宿業實現零售額13.63億元,比上年增長22.0%;餐飲業實現零售額12.90億元,比上年增長18.3%。  

穀城縣建築企業單位數17家,建築企業從業人員13372人,建築業總產值30.79億元,房屋建築施工面積219萬平方米,房屋建築竣工面積134萬平方米。房地產開發投資累計達到10.62億元,比2011年增長41.1%;住宅銷售額達到8.80億元,商品房銷售面積35.67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額達到8.49億元。

2012年,穀城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3.0億元。城鎮實現零售額60.55億元,鄉村實現零售額2.46億元,批發業完成1.76億元,零售業完成51.99億元,住宿業完成2.01億元,餐飲業完成7.26億元。

2012年實現外貿出口總額7608萬美元,招商引資114.4億元,實際利用外資2040萬美元。

谷城風光 谷城風光

穀城縣完成財政總收入(不含基金)11.76億元,其中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8.52億元,其中,稅收收入5.85億元,其中,國稅完成0.84億元,地稅完成5.17億元,財政完成2.52億元。

截止2012年底,穀城縣金融機構存款餘額達到140.06億元。其中:居民儲蓄存款98.91億元,企業存款34.06億元,金融機構貸款餘額51.28億元。

社會事業

科技

2012年,穀城縣企業完成科技成果轉化18個,總投入19238萬元,經濟效益585897萬元。完成18項技術成果登記。具體為:金洋5個、車橋1個、鍛造1個、瑞致和6個、金鵬1個、金耐特4個。被省科技廳授予湖北省(谷城)汽車零部件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

教育

穀城縣第一中學 穀城縣第一中學

2014年,全縣共有學校77所,在校學生53659人,專任教師4341人;幼稚園、託兒所52個,在園幼兒16530人,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全縣三所普通高中2416人參加高考,2310人上省線,上線率為95.6%,895人達到本科錄取分數線,上線率為37%。其中,一批本科108人(理工類91人,文史類17人)、藝術本科81人、體育本科41人;二批本科274人;三批本科391人;高職高專1415人。  

2012年,穀城縣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鞏固率達到100%;國中適齡少年入學率達到100%,鞏固率達到98.7%,年輟學率控制在1.3%。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程度各項指標達到或超過國家規定標準。2012年穀城縣2678人參加高考,文、理科考生上一本線109人,藝術、體育類考生上本科線93人,上省線2417人,占考生總數的90.25%。

學校現有54個教學班,3891名在校學生。66年的歲月滄桑,見證了谷城教育的變革與圖強。主要學校有穀城縣城還有穀城縣第一中學、穀城縣第二中學(中心)、穀城縣第三中學、穀城縣第四中學、穀城縣谷伯中學。

衛生

2012年9月10日零時起,穀城縣人民醫院正式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1078種藥品全部實行零差率銷售(中藥飲片除外),共降低藥價100餘萬元。穀城縣272個村衛生室已達到標準化建設水平,其中47個村衛生室被省衛生廳授予“湖北省示範村衛生室”,2012年又有5個村衛生室通過市級評審達到湖北省示範村衛生室標準。共督促公共場所從業人員體檢769人,審核辦理衛生許可證134家。對17家集中式供水單位開展了水質監測,抽檢項目水樣165份。

交通

2014年,全縣公路里程3578.75公里,其中等級公路通車裡程3023.26公里。完成公路旅客運輸量4585.38萬人次,完成公路旅客周轉量183215萬人公里,分別比同期增長9.02%和9.0%;完成公路貨運量3890.39萬噸,完成貨運周轉量409486萬噸公里,分別比同期增長10.0%和10.7%。  

2012年,穀城縣完成客運量3630萬人,客運周轉量13.14億人千米,分別占年計畫的110%、105%,與2011同比增長16.13%、27.77%;完成貨運量2749萬噸,貨運周轉量28.32億噸千米,分別占年計畫的103.79%、107.36%,與2011年同比增長31.95%、31.85%。

文化

2012年,穀城縣送公益電影下鄉3000多場次,編排了喜聞樂見的歌舞、曲藝、戲曲小品等綜藝劇(節)目20多個,送戲下鄉188場次,送圖書下鄉8次30000餘冊,組織專業文藝人員下鄉培訓農村文藝人才3場71人次。

人民生活

2014年,全縣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2484元,比上年增長10.2%,人均消費支出14758元,比上年增長8.0%;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20元,比上年增長12.2%,人均消費支出9371元,比上年增長15.4%。  

社會保障

全縣城鎮新增就業7502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586人,其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321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8691人;支出就業專項資金3326萬元;城鎮登記失業率3.51%。  

2012年,穀城縣城鎮職工參加養老保險46136人,其中企業職工參保27838人;新增參保4569人。醫療保險參保159072人;新增擴面3315人。失業保險參保25738人;新增擴面2042人。工傷保險參保29452人;新增擴面人數1831人。生育保險參保23604人;擴面新增1609人。

2012年,民政直接工作對象35470人。主要包括:城鄉低保對象15955戶25323人、孤兒99人、五保3887人、優撫對象5216人、軍休人員18名、每年約600餘戶義務兵家屬和300名左右的退伍軍人。其中,城市低保對象3791戶6522人,占城市居民總人口的2.34%(企業下崗職工2878人,無業人員1014人,城市“三無”人員806人,其他人員1657人)。農村低保對象12164戶18801人,占農村人口的5.97%(一類對象903戶968人,二類對象2987戶4471人,三類對象8236戶13296人)。農村五保3887人(集中供養2325人,占全部供養人員的60.1%)。完成福利彩票銷售2070萬元,募集福利資金166萬元。

風景名勝

●南避暑山莊

承恩寺 承恩寺

谷城大薤山,是國家森林公園,素有“中國南避暑山莊”之稱,是遠近聞名的避暑勝地,度假天堂。早在1857年,因義大利旅遊家在薤山避暑著文介紹薤山,從1903年至1910年,有英、美、義大利、挪威、加拿大、丹麥、荷蘭、葡萄牙八國在華傳教士,在大薤山建起了西洋別墅52棟737間,是外國人在湖北建設的唯一別墅群。

●賀龍司令部

賀龍司令部原是一座別墅,建於1904年春,為英國路德會傳教士羅賽琳一家居住。1931年5月,賀龍、柳直荀在洪湖失利,為保存實力,便率領紅三軍七師、八師主力,從保康馬良坪突圍後,經歇馬進入谷城地區。在薤山,建立紅軍游擊隊,司令部就設在這座別墅內。薤山游擊隊配合紅八師、二十五師,開闢了以薤山為中心的方圓百餘里的紅色游擊區。

●承恩寺

承恩寺位於穀城縣東南茨河鎮五朵山北獅子峰下,距縣城35千米處,是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區,國家森林公園。該寺始建於隋朝的佛教寺院承恩寺,寺內有湖北僅存的第一大銅鐘——萬斤銅鐘,鐘身鐫滿古印度梵文,具有十分重要的考古價值。承恩寺是頗具民族特色的古代寺院建築,有殿閣、寺堂200多間,現存70多間。寺內外有玉石碑、臥牛池、龍泉池、玉帶水、鎖風橋、金子山等自然景觀。

●南河風景區

南河風景區位於武當山脈東南麓、穀城縣南河鎮境內。景區由“小三峽”景區、五龍山景區、香爐石景區、溫泉娛樂區、白水峪景區等五大景區組成,總面積242平方千米,與大薤山國家森林公園毗鄰相連。南河之水發源於神農架,相傳為漢丞相蕭何夫人脂粉之水,故又名“粉水”。“粉水澄清”為谷城八景之首。清乾隆五十七年便有“小三峽”(馬沸峽、神女峽、五龍峽)之稱。

地方特產

●茨河貢米

明永樂年間,明成祖朱棣游茨河承恩寺時,當地百姓以此地盛產的稻米蒸飯,供皇上食用。皇上食用後將茨河大米諭封為“朝貢御米”,為饋贈親友、具有代表谷城特色的形象產品。

●茨河腐乳

穀城縣茨河腐乳 穀城縣茨河腐乳

經湖北省地質研究所化驗,茨河水富含多種人體必需微量元素,如碘、硒、鉀和鈣。用茨河水做出來的豆腐,白如純玉、細如凝脂。茨河腐乳是運用香麻油、辣椒、生薑、花椒等10多種天然原料精製而成,因其色澤鮮艷、味道鮮美、質地細膩受到廣大客戶的青睞。

●趙灣香菇

食用菌是無污染、純天然的保健和功能性食品,富含人體所必須的多種胺基酸,鮮嫩爽口、容易消化吸收,還具有獨特的藥療作用。香菇富含的“香菇多糖”對肝病有獨特的預防和治療作用,還具有降血壓作用。趙灣、紫金氣候十分適宜食用菌生長,生產歷史悠久,已形成“公司十基地十農戶”的一體化模式。

●南河葛粉

2000多年前的秦漢時期藥物學專著《神農本草經》(中國第一部藥物學專著),指出葛有如下功效:主消渴,身大熱,嘔吐,諸痹,起陰氣,解諸毒。經科學檢測,富含豐富的微量元素、胺基酸、葛根素、黃酮素、澱粉等多種營養成分及鈣、鐵、銅等10多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清涼解熱、生津止渴、昇陽發表、抗菌解毒、降低血壓、治療冠心病之功能。對咽喉痛疾、口舌生瘡、小孩清火、瀉痢有特效。

●南河銀魚

銀魚,俗稱麵條魚、面魚,隸屬於鮭形目、銀魚科。分布於長江中、下游的附屬湖泊中。據測定:鮮銀魚的蛋白質含量為10.75%、脂肪為1.37%;乾銀魚的蛋白質為76.76%,脂肪為9.75%。由於銀魚繁殖力強,生長迅速,適應性強,生活周期短,其繁殖、生長、產卵均在同一水域中進行,因此是一種優良的放流增殖魚類。

●石花酒

石花古鎮有2500多年的釀酒歷史,現代意義上的白酒釀造工藝也有400多年。石花酒清純甘洌、芳香四溢、柔順爽口。

●空心奎面

非物質文化遺產,石花空心奎面。其特點:精益求精,每根空心,細如髮絲,養顏健身。其為紀念奎星點化,從此把空心面叫奎面,蘊含奎星點斗、福星高照之意,因產地在石花,就稱“石花空心奎面”。在石花製作空心奎面的人只有2人,製作人都以達70歲以上,至今還未傳人經營此項工藝。

●玉帶糕

玉帶糕,系穀城縣地方傳統名點,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清代為朝廷皇室貢品。因糕體形似皇袍玉帶,故名“玉帶糕”。

●玉皇劍茶

五山玉皇劍茶主要包括站立式芽茶、五山玉皇劍茶、毛尖炒青茶等多個品種。“站立式芽茶”造型獨特,圓直似針,湯色淡綠,嫩青醇厚,沖泡風姿卓立;初泡漂浮如雲,繼而徐徐不沉,須臾齊立杯底,婉如春筍出土;“五山玉皇劍”茶以標準單芽為原料,嫩度長短、大小、色澤一致,經恆溫殺青,機械碾壓造型,多次烘焙而成,其形扁直似劍。1995年獲得第二屆中國農業博覽會6個金獎,1997年被評為“湖北省十大名優茶精品”。

●盛康醬煲肉

相傳,周文王的幼女不顧父王的反對,下嫁給布衣盛生。文王很惱火,王后卻認同了女婿。一天,盛生上門,王后親自為女婿煲出一鍋肉來。盛生吃後,還學會了製作技法,把它傳給了眾鄉鄰。後來,醬煲肉便成了當地丈母娘款待女婿的特色菜。

著名人物

華夏的始祖神農氏,即炎帝。春秋名士伍子胥。漢朝反王莽的義軍首領“武安王”延岑。唐末名將、官至山南東道節度使、左金吾大將軍劉巨容。南宋資政殿大學士(宰相)王之望。明朝東閣大學士(宰相)方岳貢。清朝抗德名將劉元弼。清河北鎮總兵余際昌,進士劉德全、豐稷。辛亥首義烈士楊洪勝。中共地下黨早期領導人高如松,革命烈士李亞聲、張茂修、馬立南。農民起義領袖呂思楊、丁江興,少數民族俊傑海風山、馬玉貴,女英雄陶之秀(陶二姐),書法大師著名畫家何兆祥,著名學者楊昭哲,著名教育家楊昭恕等。  

城市榮譽

2019年03月,入選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湘鄂西片區分縣名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