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游南泥灣
一九四二年七月十日,與徐特立、謝覺哉、吳玉章、續範亭四老同游南泥灣。
紀念七七了,諸老各相邀。
戰局雖緊張,休養不可少。
輕車出延安,共載有五老。
行行卅里舖①,炎熱頗煩躁。
遠望樹森森,清風生林表②。
白浪滿青山③,綠葉棲黃烏。
登臨萬花嶺,一覽群山小。
叢林蔽天日,人云多虎豹。
去年初到此,遍地皆荒草。
夜無宿營地,破窯亦難找。
今辟新市場,洞房滿山腰④。
平川種嘉禾⑤,水田栽新稻。
屯田僅告成⑥,戰士粗溫飽。
農場牛羊肥,馬蘭造紙俏。
小憩陶寶峪,青流在懷抱。
諸老各盡歡,養生亦養腦。
薰風拂面來⑦,有似江南好。
散步詠晚涼,明月掛樹杪。
注釋譯文
①卅里舖:地名,陝西延安南。
②林表:樹梢。
③白浪:樺樹又名白樺,葉表碧綠,背面自色,被風吹動,猶如自浪起伏。
④洞房:即窯洞。
⑤嘉禾:長得特別好的禾稻。《論衡·講瑞》:“嘉禾生於禾中,與禾中異穗,謂之嘉禾”。
⑥屯田:中國漢朝以後歷代政府為取得軍隊給養或稅糧,利用兵士或農民墾種荒地。
⑦薰風:東南風,和風。《呂氏春秋·有始》:“東南日薰風。”
創作背景
1941年前後,由於日本侵略者的瘋狂進攻和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頑固派的包圍封鎖,延安解放區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嚴重困難,抗日軍民“曾經弄到幾乎沒有衣穿,沒有油吃,沒有紙,沒有菜,戰士沒有鞋襪,工作人員沒有被蓋”(毛澤東《抗日時期的經濟問題和財政問題》)的境地。國民黨反動派妄圖用軍事包圍和經濟封鎖把解放區軍民困死。
為了堅持抗戰,鞏固解放區,毛澤東親自發動和領導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延安整風運動和大生產運動。1941年春,八路軍三五九旅遵照毛澤東關於“自辦更生,豐衣足食”的指示,在王震的率領下,開往延安城東南90里的南泥灣墾荒,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民眾性大生產熱潮。經過廣大指戰員和家屬們一年多的辛勤勞動,南泥灣的面貌大為改觀。在整個大生產運動中,共開荒26萬多畝,使原來荒無人煙,荊棘叢生的南泥灣變成了稻麥遍野,牛羊滿山的塞上江南。不僅使部隊的吃穿用實現了自給自足,而且每年還向政府交1萬石公糧。
在南泥灣墾荒的戰鬥中,朱德親自到南泥灣勘察,研究制訂開發規劃,指導三五九旅把南泥灣建成“陝北的好江南”,並大力提倡“南泥灣政策”,大大推動5了解放區的大生產運動。
這首詩就是朱德與徐特立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視察南泥灣之後所作。
作品鑑賞
朱德的這首詩,運用五言句式,採取紀游的手法,通過對南泥灣所發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的描述,熱情謳歌了延安大生產運動以及在毛澤東“自力更生、豐衣足食”方針指引下所取得的輝煌業績,充分展示了解放區軍民的偉大力量,從而宣告了敵人軍事包圍和經濟封鎖的徹底破產。
詩的開篇四句“紀念七七了,諸老各相邀。戰局雖緊張,休養不可少”,作者緊扣詩題,直接了當地寫出了此行南泥灣的時間和緣由:參加了延安“七七”抗戰紀念大會之後,徐特立、謝覺哉、吳玉章、續範亭等各位老同志,便相互邀集著前去南泥灣“一游”。雖然目前的戰局十分緊張,懈放區面臨著非常嚴重的困難,工作也極其繁忙,但此去南泥灣,看看那裡的一片大好景象,順便休息一下,換換腦筋也是不可缺少的。這一開篇,充分表現了作者在極其艱苦的環境條件下,胸懷寬廣,藐視一切困難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氣質,同時也為全詩奠定了輕鬆、愉悅的基調。
“輕車出延安,共載有五老。行行卅里舖,炎熱頗煩躁。”這四句是寫去南泥灣的途中。“輕車”亦即“輕人”,表明了作者及“四老”精神上非常輕鬆、愉快,沒有任何負擔,仿佛使人們看到了他們一路上談笑風生的情景。當行至卅里舖時,熾熱的太陽已高高地懸掛在了天空中,仿佛一動不動,這炎熱的天氣讓人頗感煩躁。“炎熱頗煩躁”句,看起來似乎與全篇的格調不太合諧,但仔細分析,方才看出作者如此寫來自有其中的奧妙。從客觀上講,這是對天氣的真實描寫,但作者的用意並非在於此,而是表達了一種急於到達南泥灣,看到南泥灣的心情。南泥灣位於延安城東南90里處,卅里舖在延安南30里,也就是說至此他們才走了三分之一的路程,這對於急於看到南泥灣的作者來講,心情當然是焦急的。但是作者並沒有把這種心情直接表達出來,而是把它化為對天氣的反映。這樣寫不僅合情合理,而且寓情於景.顯得生動、含蓄而充滿詩意,同時也為下面描寫南泥灣的景色作了鋪墊。
“遠望樹森森,清風生林表。白浪滿青山,綠葉棲黃島”。這四句仍然是寫途中,但從這裡作者已經開始了對南泥灣的描寫。雖然還沒有到達南泥灣,但遠遠望去,那充滿生機的景象已經躍入眼帘:茂密的林木把南泥灣妝扮的滿山碧綠,鬱鬱蔥蔥,一片片高大的自樺樹在微風的吹拂下,翻卷著湧起層層白浪,棲息在林中的黃雀在嘰嘰喳喳地鬧個不停。這一切構成了一幅十分美麗的畫卷。看到它,一種蓬勃興旺的感覺便會油然而生,置身其中,更會感到清風拂面,涼爽宜人,心曠神怡。而這一切又與南泥灣以外的世界——“炎熱頗煩躁”形成了鮮明的對照。“登臨萬花嶺,一覽群山小”。此時作者已到達南泥灣,他化用了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詩句,寫出了他登上南泥灣萬花嶺,放眼遠眺,南泥灣的美麗風光一覽無餘時的豪邁和喜悅之情。與此同時,作者也撫今追昔,想到了過去南泥灣一片荒涼的景象,因此,以下的詩句便是作者用今昔對比的方法,具體描述了南泥灣在短短的一年裡所發生的巨大變化:過去的南泥灣只是一個叢林遮天蔽日,多有虎豹豺狼出沒而人跡罕見的地方。1941年春天,作者第一次到這裡勘察的時候,看到的只有荊棘叢生,荒草遍地,夜晚宿營連個破窯洞也找不到。而如今的南泥灣;經過解放區軍民一年多的艱苦奮鬥,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山下新開闢了市坊,山上建起了一排排嶄新的窯洞,山坡上是一群群肥壯的牛羊;新開墾的土地上到處長滿了莊稼,碧波萬頃,水田裡綠蛐油的稻穀散發出誘人的稻花香;勞動的號子和入們的歡聲笑語詞盪在南泥灣這片神奇的土地上。這是一片充滿生機與希望,顯示解放區軍民偉大力量的神奇而迷人的土地。今昔對比所產生的強烈反差,更加突出了南泥灣所發生的巨大變化,從而使主題更加鮮明、突出。
“屯田僅告成,戰士粗溫飽。農場牛羊肥,馬蘭造紙俏”。這四句是作者在前面運用今昔對比對南泥灣的物景變化作了外部的概括描述之後,進一步描述了南泥灣大生產運動所取得的豐碩成果,從而進一步展示了詩的主題,歌頌了解放區軍民在“自力更生、豐衣足食”方針指引下,艱苦奮鬥,建設邊區、保衛邊區的英雄業績。
“小憩陶寶峪”以下詩句,是這首詩的最後部分。在這一部分里,作者描述了諸老通過一天視察之後的愉悅心情。夜晚,諸老在陶寶峪稍事休息,他們坐在小河邊,聽著清清的河水從身邊潺潺流去,任憑和煦的清風拂面麗過,心申充滿了無限的暢意。通過一天的視察,他們雖然已經十分勞累。但看到南泥灣在解放區軍民的手中發生了如此大的變化,心中仍有說不出的高興。“有似江南好”是這首詩的點題之句,它把作者的觀感以及對南泥灣的讚美都融匯在這裡,同時也給人留下了豐富的遐想餘地,使人們在無限的想像之中領略南泥灣的美麗富饒的景象。按說全詩到此完全可以打住,但作者卻用“散步詠晚涼,明月掛樹杪”來作結束語,進一步表現了五老為南泥灣的美景所感動而忘卻疲勞、流連忘返的情景,從而也進一步展示了五老激動、興奮的心情,使全詩餘音裊裊,不絕如縷,產生了言猶盡而意無窮的效果。
這首詩,作者以時間先後為序,通過“出延安”、“登萬花嶺”“小憩陶寶峪”等環節,循序漸進,由遠及近,由近及遠,生動地再現了作者眼中所見到的南泥灣的美好景致。讀這首詩,就仿佛跟作者一起遊覽了南泥灣,仿佛親臨其境,親眼看到了南泥灣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這恐怕也就是這首詩的魅力所在。該詩雖然比較長,但句式簡短整齊,語言明白曉暢,格調活潑歡快,情景交融,字裡行間洋溢著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戰鬥豪情,較好地表現了詩的主題。
作者簡介
朱德(1886年-1976年),字玉階,四川儀隴縣人,
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和軍事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首。
朱德早年加入中國同盟會,參加了辛亥革命。1913年後在滇軍任營長、副團長、團長、旅長。曾參加護國、護法戰爭。1922年赴德國留學,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參與領導湘南起義,建立工農民主政權,同年4月,率起義軍上井岡山,同毛澤東領導的部隊會師,成立了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八路軍總指揮。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建國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等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