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鐵模式的運作
在“捷運+地產”的實踐過程中,香港政府授予捷運公司物業發展權,捷運公司通過全盤規劃、項目招標、施工監督、收益分享等措施把握了整個開發價值鏈上,增值較大的拿地、規劃設計、經營管理等環節,而將成本較高、風險較大的施工建設環節主要交給開發商操作。??在政府、捷運公司、開發商三個主要市場參與者中,捷運公司扮演了“向上承接政府戰略,向下啟動市場資源”的角色,成為整合政府與市場資源的平台。而香港捷運公司之所以能成為這一平台,其核心就是圍繞捷運沿線土地物業開發權,充分實現規劃升值。香港捷運模式的操作方法是,政府授予香港捷運一定的沿線物業開發權,在物業開始建設時,香港捷運公司按捷運建成以前的地價水平向政府繳付地款。當捷運建成後,香港捷運公司利用沿線的物業升值這一部分的收益再去建設新的捷運項目。將捷運與物業綜合考慮,互補共贏,有效地利用土地資源,也促進捷運客流效益提升,對香港政府、香港捷運公司及公眾來說,是一個三方共贏的局面。
例如,香港捷運機場快線———從香港島到赤鱲角機場的專線鐵路,全長34km,設7座車站,建設總投資約340億港元,其中政府投資196億元,同時香港政府將香港站、九龍站和青衣站等上蓋約340萬m2建築面積土地開發權交給港鐵公司,用於彌補建設投資缺口和建成後運營虧損。九龍站的上蓋物業開發就是“捷運+物”的一個成功開發案例。
香港捷運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能夠從其核心業務盈利的捷運公司之一,“捷運+物業”模式只是港鐵在其可持續發展路途上得到的一部分經濟回報。香港捷運通過獲得捷運沿線的綜合發展權,在向政府繳納地價的同時,真正實現了將捷運沿線土地增值收益回饋於捷運建設,而捷運物業也為捷運運營培育了源源不斷的客流。在“開源”的同時亦需“節流”,通過對資產實施壽命周期風險管理,針對不同資產的關鍵程度等級,在保證安全、可靠性等資產服務表現的前提下,採取最佳化資產維修模式、適當延長資產壽命、平滑資產長期計畫中的年度財務支出等措施,從而降低運營成本,實現公司的持續獲益。例如,港鐵已成功將捷運車輛的服務壽命由25年延長至40年,將捷運車輛的檢修周期由3.25年延長至4年,將交流發電機更換成靜態變流器,提高了能量轉換效率,降低了維修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