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獨特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和豐富的旅遊資源,構成了渭南鎮的五大明顯優勢。一是林果業發展迅速。全鎮有各類果樹面積6873畝,主要有蘋果、桃、杏、梨、葡萄等,分布在王旗、雷下、雷尹、左堯、王新、馬王等村;王旗萬畝蘋果基地建設已完成了6900畝,計畫在2009年全面完成建園任務,真正變成渭南的花果山;山東威龍集團1萬畝鮮食葡萄出口基地基本建成。二是商貿流通繁榮。以天水西貨場的建成及渭南火車站小城鎮建設商貿一條街開發、渭南供銷社市場改造為切入點,形成了以小商品市場為龍頭的商貿流通。小城鎮建設日趨完善,商貿流通逐步繁榮。三是交通道路網路基本形成。鎮上大抓道路交通建設工作,先後完成了市列農村公路建設、山區道路建設村村通、小巷道硬化等工程,道路交通極為方便。四是養殖業逐步壯大。全鎮共養殖各類大家畜1566頭、家禽30000多隻。種類主要有黃牛、奶牛、馬、騾、驢、豬、羊、雞等。依託天慶養殖場英國PIC種豬繁育基地,已建成楊趙村萬隻雞散養基地、張元村約克三元雜交種豬養殖基地,20頭以上規模養殖戶逐步擴大。規劃新建於元、張元、馬王等村養殖小區。五是依託人力資源充裕的優勢,形成了以外出務工經商為主的勞務輸出業。該鎮勞務輸出最大的特色和亮點就是在境外建立了勞務站,向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有序輸出84人。全鎮勞務收入已占人均純收入份額的68%。五是依託獨特的伏羲卦台山人文資源優勢,形成了以卦台山伏羲祭祖為主。周邊龍馬洞, 分姓石,早陽寺,正陽寺,風動廟為點綴的旅遊業。
歷史沿革
1941年設渭南鎮。1950年設渭南鄉。1958年屬三陽川公社。1961年設立渭南公社,1984年改渭南鄉。1996年,面積83平方千米,人口3.6萬人,轄毛集、楊王家、王新、團莊、范家灣、曹家灣、馬嘴、汝季、劉山、富家坪、景家山、景家灣、於家園、楊趙、張元、馬王、渭東、渭西、青寧、沈家莊、左李、程村、霍蘆、吳家莊、張新、張石、李家霍峴、余家峽、劉家溝、黃家坪、王集寨、雷尹、雷下、左家窯、蘇家山、蒲家灣、石山下、崔集等39個行政村。2003年將余峽村劃歸中灘鎮,將原南河川鄉營房、竇家峽、呂家山、渭紅、劉家莊、麻家坪等村劃歸渭南鎮。2007年末,面積128平方千米,人口43096人,轄40個村。
發展前景
渭南鎮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立足當地實際,搶抓機遇,開拓進取,農業和農村經濟平穩快速增長,林果業不斷發展,項目建設紮實有序,道路網路建設日趨完善,小城鎮建設穩步推進,商貿流通日益活躍,旅遊業悄然興起、勞務輸出成為農民增收的新亮點。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全鎮上下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通過最佳化環境,渭南鎮正在形成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匯聚地,明天渭南鎮將成為一片投資的熱土,建設的熱土,發展的熱土 。
風景名勝三陽川
三陽川位於中國西北黃土高原南緣,行政區劃上屬於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距天水市區17公里。三陽川是一個地理範疇,包括三個鄉鎮,渭南鎮、中灘鎮、石佛鄉。共有約一百餘個自然村,人口約12萬。 三陽川歷史悠久,文化繁榮。據渭南鎮卦台山、中灘鎮樊家城出土的仰韶時期的文物證明,早在六千年前,這裡就已經有人類活動,並創造了先進的早期文明。三陽川,宋代稱三陽寨。明代大學者胡纘宗在《卦台山記》中說:成紀之北約三十里,曰三陽川。……三陽雲者:朝陽啟明,其台光熒;太陽中天,其台宣朗;夕陽返照,其台騰射。”“朝陽、正陽、夕陽”是一天中三個時段太陽在照射三陽川所形成的美景。至今,在三陽川仍有早陽、正陽、晚陽這三個地名。 三陽川是由渭河與葫蘆河衝擊、侵蝕而形成的河谷盆地。其河北屬於黃土高原南緣,河南屬於西秦嶺北支系山脈。三陽川川區海撥1100米左右,南北山區海撥高度在1300米至1800米之間,三陽川氣候溫暖,四季分明,雨量適當,屬於暖溫帶氣候,年平均氣溫12,最冷月為一月,最熱月為七月。年降雨量500毫米至600毫米,一年有兩個降雨峰值,七月多屬雷雨;從九月下旬到十月中旬,由於受冷暖鋒面交匯形成的華西秋雨的影響,多為連綿數日的陰雨天氣。 卦台山是三陽川的名山勝景,它位於三陽川渭南鎮的西部,海撥1363米,相對高度170米。在三陽川的任何一個方位,都能看到它形如龍首,突兀挺撥的奇特山勢。傳說中國的“三皇”之一伏羲曾在此象天法地,頓悟八卦,故得名卦台山。如今,卦台山上草木茂盛,廟宇樓閣,雕龍畫鳳,每年都吸引著成千上萬的遊客前來觀光攬勝,尋根問祖。2004年,卦台山被批准為國家2A級旅遊景點。它不愧為秦州名勝,隴上佳景。台灣中華六經學術研究會張淵量會長遍察山川地理,來到卦台山,對其進行仔細的勘查和研究之後,盛讚三陽川是“太極無雙地”,畫卦台是“華夏第一山”。
三陽川境內有兩條河流,渭河與葫蘆河。渭河發源於甘肅中部渭源縣的鳥鼠山,向東流經甘肅東部,橫穿陝西關中平原,在潼關注入黃河,全長818公里,是黃河的最大支流。渭河從渭南鎮和中灘鎮最西端的余家峽流進三陽川,繞過卦台山,流進了三陽川的腹地。它在中灘鎮張白村以東的渭南、中灘、石佛三個鄉鎮交界處,接納了自北而來的葫蘆河,然後在三陽川最東端的導流山下流出三陽川。
葫蘆河發源於寧夏西吉,全長296.3 公里,是渭河的一級支流。它經天水市秦安縣與三陽川接壤的地方流入三陽川,然後在石佛鄉的峪口村附近匯入渭河。
獨特的地理與氣候,造就了三陽川這顆黃土高原上的明珠。難怪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大公報》的著名記者范長江在他撰寫的《在中國的西北角》一書中這樣描述天水:“甘肅人說到天水,就等於江浙人說到蘇杭一樣自豪,認為是風景優美、物產富裕、人物秀美的地方。”天水是甘肅的“江南”,而三陽川又是天水的“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