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黃鉞畫龢豐協象冊

清黃鉞畫龢豐協象冊

《清黃鉞畫龢豐協象冊》清代中國古畫,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共十二幅,都是描寫農家過年時節送臘迎春的情景。

基本信息

簡介

清黃鉞畫龢豐協象

冊,紙本,設色畫。縱:26.8公分,橫:36.3公分。

黃鉞(公元1750~1841年),字左田,乾隆五十五年進士,善畫山水與花卉。

「龢豐協象」共十二幅,都是描寫農家過年時節送臘迎春的情景,第一幅「太平送臘」,身穿黃、綠、藍的村童五人,打著太平鼓,在曠地上天真無邪地嬉戲遊玩。第二幅「富貴唐花」,唐花即是堂花,大多是春天時才開的花,利用溫室使其能在冬天開花用作年節的裝飾。畫中一位賣花的小販攤上有松枝、水仙,屋內走廊間有僕人手捧著盛開的盆花,走向客廳,一株老梅花正盛開於庭院中,洋溢著歡樂的過節氣氛。第三幅「村社迎年」,新春新氣象,在一番除舊布新之後,貼上吉祥的春聯便呈現濃濃的過節氣氛,燃放起長串的大紅爆竹,迎接新年的來臨。第四幅「里閭饋歲」,這是描寫親朋好友趁著年節,互相贈送禮物,用來敦親睦鄰,畫中人正挑著從山裡打獵得到的野兔、野鹿、雉雞及酒來相贈,小娃娃高高興興地出門迎接。第五幅「黃羊祀灶」,傳說灶神會在農曆臘月(十二月)廿四日升天謁見玉皇大帝,稟奏民間這一年來的善惡,所以民間在這一天擺上豐富的祭品,貼灶馬,用酒糟塗灶門,意思便是要甜甜灶神的嘴,使他多說點好話,保佑來年的平安。另有黃羊祀灶故事,據載在漢宣帝時,南陽地方有一位陰子方,常常做好事,並且喜歡祀灶,有一年臘日晨起煮飯,遇見灶神顯靈,於是便殺黃羊以祭祀,從此以後陰子方家境更富有,後代子孫也是昌盛繁衍。後世便以黃羊祀灶成習俗,畫中便是村舍臘月祭灶的情景。第六幅「土牛鞭春」,即在立春之日(二十四節氣之第一個節氣)用黃土塑春牛,由官吏親自鞭打春牛,表示春耕的開始,民眾拾取牛肚子裡的五穀及土塊帶回家,預祝今年五穀豐登,畫中有八人抬著土牛,有一人坐轎跟隨在後,其後敲鑼打鼓,村人夫老攜幼都來看熱鬧。第七幅「春帖傭書」,春聯是最能表現過年氣氛的物品了,古時人們是掛桃符來辟邪,到了五代時期,蜀主孟昶在桃符上寫了一幅對聯「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後來被人沿用,桃符便被春聯所取代了。畫中茅舍外方桌前有一位老者正為人書寫春聯、福字。第八幅「葦棚賣畫」,年節到,家中經過一番清理,買了花,還可以買些應景的年畫回來布置,便有煥然一新的感覺,圖中畫棚里掛滿了各式的應景繪畫,有嬰戲圖、福祿壽、牡丹、歲朝圖等,兩個顧客在攤子前仔細選購,小娃兒好奇地拉著祖父來湊熱鬧。第九幅「花簇油窗」,古時房舍大多是平房,有許多窗戶,新年大掃除之後,買些紙剪的窗花來布置,更增添年節氣氛。畫中賣的是玻璃料器燒制出來的窗花。第十幅「車填燈市」元宵燈節是過年的壓軸好戲,提燈賞燈,車水馬龍。畫中賣花燈的小販賣各式花燈,小娃娃圍著挑選,仔細選出一隻可以炫耀的花燈。第十一幅「三白告豐」,三白即是三回雪,古人相信,正月下大雪便象徵來年豐收。畫中大雪覆蓋大地,門外賣琉璃喇叭、撲撲燈的小販,正吹著喇叭招引顧客,琉璃喇叭聲音長又亮,代表新春快樂的聲音。第十二幅「五雲獻瑞」,畫中五色祥雲環繞著樓閣,五色雲象徵著祥瑞之氣,是作為一年的希望,祈願天下太平,物阜民豐,永享安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