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趙之謙積書岩圖

清趙之謙積書岩圖

《積書岩圖》,趙之謙,該作品取材於河北層山積書嚴的景色,崖腳下碧波蕩漾,陡直的峭壁險峻無路,石崖間青松盤曲,蒼翠欲滴。

基本信息

作品簡介

紙本設色縱69.5厘米橫39厘米

清趙之謙積書岩圖清趙之謙積書岩圖

此圖取材於河北層山積書嚴的景色,崖腳下碧波蕩漾,陡直的峭壁險峻無路,石崖間青松盤曲,蒼翠欲滴。山腰上綴有洞窟一穴,洞內有天然橫堅交錯的石紋,遠望狀如堆積書卷的藏書庫,賦予無限的生機和情趣。

此圖運用傳統筆墨,工寫結合,筆致流利活潑,從山巒起伏,山石的結構和松秀的鬼面皺等方面來看,遠追王蒙,石濤的山水技法,吸收變化,形成特有的藝術形式。此圖為其摯友南匯沈樹鏞所作,曾同纂《環宇訪碑綠》一書。署款“鄭齊侍郎命趙之謙畫”。

關於作者

趙之謙(公元1829一1884年),字為叔,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官至江西鄱陽,奉新知縣。善篆刻、書畫。書法初學顏真卿,後專師北碑,自成一家。花卉繼承陳淳、“揚州八怪”的傳統、並融合金石篆刻,筆勢流動,結構新穎,是近百年來著名畫家之一。著有《二金*堂印譜》,《悲*居士詩勝》等傳世。

他自幼讀書習字,博聞強識,曾以書畫為生。參加過3次會試,皆未中。44歲時任《江西通志》總編,任鄱陽、奉新、南城知縣,卒於任上。擅人物、山水,尤工花卉,初畫風工麗,後取法徐渭、朱耷、揚州八怪諸家,筆墨趨於放縱,揮筆潑墨,筆力雄健,灑脫自如,色彩濃艷,富有新意。其書法初師顏真卿,後取法北朝碑刻,所作楷書,筆致婉轉圓通,人稱“魏底顏面”;篆書在鄧石如的基礎上摻以魏碑筆意,別具一格,亦能以魏碑體勢作行草書。趙之謙篆刻初摹西泠八家,後追皖派,參以詔版、漢鏡文、錢幣文、瓦當文、封泥等,形成章法多變,意境清新的獨特風貌,並創陽文邊款,其藝術將詩、書、畫印有機結合,在清末藝壇上影響很大。其書畫作品傳世者甚多,後人編輯出版畫冊、畫集多種,著《悲盦居士文?》、《悲盦居士詩?》、《勇廬閒詰》、《補寰宇訪碑錄》、《六朝別字記》,其印有《二金蝶堂印譜》。

他的各種書體都涉獵並且留下了為數眾多的優秀作品,可使真、草、隸、篆的筆法融為一體,以行書作品為例來看,趙之謙能將篆、隸、楷等書體的凝重融於這種飄逸灑脫的行草書之中,可見趙氏本人內在的情愫、精神。同時他也是清代傑出的書畫篆刻家。趙之謙精通於書畫篆刻,擅書法,初學顏真卿,兼習南北兩派,求筆訣於畫花卉、蔬菜,筆墨酣暢,水墨交融,設色濃艷,有寬博淳厚之趣,揉合明代的徐渭、原濟等長處又開創了自己獨特的畫風,趙之謙曾經說過:“獨立者貴,天地極大,多人說總盡,獨立難索難求”。他一生在詩、書、畫、意上進行了不懈的努力,終於成為一代大師。趙之謙開創了清末寫意花卉的新風,創作出了許多極富現代氣息的作品。篆刻初學浙、皖兩派,後吸收古錢幣、鏡銘和碑版文字等入印,突破了秦漢鉨印規範,章法講究,古勁渾厚,閒靜遒麗,別創新路。其篆隸作品,有時雖然有些滲墨現象,但其銳利的筆鋒所表現出來的美妙感覺,不得不令人拍案叫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