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現代管理研究中心

清華大學現代管理研究中心(Research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Management Tsinghua University, RCCM)成立於2000年3月6日,是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也是清華大學學科發展規劃中的校級重點研究中心。中心依託於管理科學與工程博士點和博士後流動站,主要研究資訊時代的基礎管理理論、現代組織運作模式、新時期企業運營管理戰略與策略、信息戰略與信息管理以及可持續發展理論等問題。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中心承擔了大量的國家級課題,通過為政府部門和企業提供諮詢服務傳播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學術成果,出版了大量學術專著、研究報告以及企業案例,部分研究領域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中心成員榮獲了數十項榮譽和獎項,包括長江學者、IEEE會士、IFSA會士、復旦管理學傑出貢獻獎、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和優秀青年基金等。培養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博士生和博士後,其中兩人獲得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中心通過舉辦和承辦國際會議和學術研討會、邀請國外知名教授來華講學、資助青年教師和博士生出國訪問交流等方式積極地開展國際學術交流,並和國外學者展開了廣泛的實質性合作研究,在提高中國學者在國際相關領域的影響力、促進中國管理學科的發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成立背景

清華大學現代管理研究中心誕生於世紀初年,經歷了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轉折時期,見證了中國經濟體制變革和增長模式轉變的風雨歷程,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網路/虛擬經濟的蓬勃發展,服務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需要,取得了巨大發展。當前我們面對一個更加動盪、多變、精彩的世界,一些傳統優勢企業陷入危機,同時大量新的商業奇蹟不斷湧現。大家在感嘆商海沉浮的同時,更期待相關新理論的指導。我們將持續跟蹤商業實踐最新動態,密切關注中國社會經濟趨勢和企業改革發展歷程,探索在全球化、網路化的背景下,建設面向服務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相關管理理論體系,並傳播於社會。讓我們共同努力,再創新的輝煌!

發展歷程

2000年03月06日 清華大學現代管理研究中心正式成立,趙純均教授任中心主任

2001年09月26日 中心被批准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2002年01月01日 第一屆學術委員會成立,成思危教授任學術委員會主任

2002年03月06日 中心正式掛牌

2003年01月01日 中心承辦系統工程學會《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Systems Engineering》英文版雜誌

2005年01月01日 中心領導換屆,陳劍教授任中心主任

第二屆學術委員會成立,趙純均教授任學術委員會主任

2007年01月01日 中心雜誌JSSSE 被SCI和EI 資料庫收錄索引

2008年10月01日 中心第一篇“百篇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誕生(博士生閆鵬)

2011年03月01日 中心第三屆學術委員會成立,何建坤教授任學術委員會主任

學術委員會

學術委員會是中心學術研究的指導機構,負責指導中心全面的學術工作。學術委員會由現代管理研究方面的專家、學者以及相關部委的主要負責人組成。中心成立至今經歷了三屆學術委員會;成思危教授和趙純均教授分別擔任前兩屆學術委員會主席。第三屆學術委員會任期為2011 至2014 年。

主席

何建坤教授,清華大學低碳經濟研究院院長,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

副主席

陳國青教授,清華經管學院EMC講席教授。

委員

陳劍教授,清華經管學院聯想講席教授、管理科學與工程系主任

高自友教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管理學部副主任

李維安教授,天津財經大學校長

李一軍教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管理學部常務副主任

田家美教授,邁阿密大學工學院院長,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汪壽陽教授,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徐二明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長

研究人員

截止2013年12月31日,清華大學現代管理研究中心共有研究人員40名,其中專職人員20名,兼職人員20名;教授24名,副教授12名。研究人員中包含4名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4名中國管理學傑出貢獻獎獲得者,3名973首席科學家,5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決策與管理理論研究

陳劍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聯想講席教授、管理科學與工程系主任

主要研究領域:供應鏈管理、電子商務、決策分析

黃海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

主要研究領域:交通系統建模、交通行為經濟學、生產運作管理

黃 朔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供應鏈管理、運作管理、庫存控制

黎 波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半參、非參統計,高維數據分析,統計計量在經濟及商業中的套用

劉麗文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生產與運作管理、供應鏈管理、服務管理

羅大衛

奧克蘭大學商學院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供應鏈管理、生產運營管理

孫 靜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服務運營管理、質量工程、全面質量管理

肖勇波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收益和定價管理、服務系統和服務管理、供應鏈管理

楊 柳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助理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排隊論、服務管理、衛生保健系統

張菊亮

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系主任

主要研究領域:供應鏈管理、物流管理、庫存模型

信息戰略與管理研究

陳國青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EMC講席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商務智慧型與電子商務、模糊邏輯與數據模型、IT 戰略與管理

竇一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助理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信息系統經濟學、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

郭迅華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管理信息系統、電子商務、商務智慧型

黃京華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信息系統、電子商務

姜旭平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網路行銷、現代物流與電子採購、信息管理

李明志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產業組織理論、電子商務

劉紅岩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數據挖掘、商務智慧型、推薦系統

呂廷傑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電子商務、通信管理

毛基業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執行院長

主要研究領域:管理信息系統、信息化項目管理、電子商務

衛 強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商務智慧型與數據挖掘、模糊邏輯、模擬方法

吳俊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數據挖掘與知識發現、電子商務與商務智慧型、信息安全與風險管理

徐 心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IT 商業價值、社會媒體、IT 治理

朱 岩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電子商務、信任管理、醫療管理

可持續發展研究

柴麒敏

國家發改委國家氣候戰略中心 戰略規劃部副主任

主要研究領域:氣候安全和公平、氣候經濟學

陳文穎

清華大學核研院研究員

主要研究領域:能源系統模型、碳捕獲與存儲、碳排放分配

段茂盛

清華大學核研院研究員

主要研究領域:溫室氣體減排政策、碳市場

何建坤

清華大學核研院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能源系統工程與應對氣候變化

姜克雋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

主要研究領域:能源-環境-經濟系統分析

歐訓民

清華核研院副研究員

主要研究領域:全生命分析、汽車能源戰略

滕 飛

清華大學核研院副研究員

主要研究領域:國際氣候政策、碳排放公平性、能源需求中的顧客行為

於 渤

哈爾濱工業大學管理學院教授、院長

主要研究領域:技術創新與管理、區域可持續發展、產業技術經濟分析

張希良

清華大學核研院研究員

主要研究領域:汽車能源戰略與政策、能源與氣候變化建模與政策分析

周 劍

清華大學核研院助理研究員

主要研究領域:應對氣候變化的市場機制、低碳城市評估系統

周 麗

清華大學核研院助理研究員

主要研究領域:能源政策、煤炭利用與清潔技術

周 勝

清華大學核研院副研究員

主要研究領域:能源模型、碳市場

組織行為研究

陳國權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副系主任

主要研究領域:組織學習、領導力、團隊管理

寧向東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公司治理、戰略管理、中國企業的改革與發展

時 勘

中國科學院大學管理學院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組織行為、心理學

夏冬林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副院長

主要研究領域:財務報告與公司治理、會計準則、比較會計

楊 斌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院黨委書記

主要研究領域:領導理論與實踐、商業倫理、危機管理

科學研究

研究方向

決策與管理理論研究

在經濟全球化和電子商務技術日新月異的背景下,顧客的行為方式和企業的決策機制都在發生著深遠的變化,湧現出許多新的商務模式以及大量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的管理問題。針對新時期的管理決策新挑戰,中心本方向的研究團隊針對政府和企業所面臨的一系列管理問題,採用實證分析、建模分析、行為實驗、數值仿真等方法,從運營戰略、運作策略以及協調機制等視角展開深入的研究,內容涵蓋電子商務戰略和管理策略、易變質產品的供應鏈管理、低碳供應鏈管理以及大數據背景下的醫療管理等。

組織行為與人力資源管理研究

能否在未來更加開放的外部市場環境和更加激烈的競爭當中立足於不敗之地,首先需要中國企業在內部的戰略規劃、治理結構和人才激勵等方面吸取經驗、不斷探索更加適應於自身的管理模式。中心本研究方向的研究團隊圍繞中國企業在公司治理結構、決策制定框架、團隊績效考核和企業社會責任方面的重大挑戰問題展開研究,其中特別突出了人力資源、公司治理和戰略管理等學科的高度融合,並強調學術研究與中國企業實踐的緊密結合。

信息戰略與信息管理研究

信息和通訊技術的革命性發展帶來了數據的爆炸,大數據的快速積累也在進一步加速信息技術和信息產品的創新融合發展。以實時分析、商業智慧型、物聯網和雲計算技術為代表的一系列新技術、新方法將成為企業未來業務創新的主要切入點。中心本方向的研究團隊密切關註上述各類新興信息技術對於企業產生的深遠影響,採用數據挖掘、知識發現等技術,深度結合模糊理論、實證研究和建模分析等方法,對與之相關的企業信息戰略和管理方法展開了深入的研究。

資源管理與可持續發展研究

進入21世紀後,我國經濟騰飛的過程中陸續暴露出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惡化等問題已經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並直接制約了我國企業未來的進一步健康發展。如何將節約優先、綠色發展的基本國策與企業經營盈利目標有機結合,已經成為許多中國企業在未來面臨的核心挑戰。中心本方向的研究團隊針對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中能源和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問題,重點開展面向可持續發展的巨觀管理方法與政策研究,旨在幫助企業建立具有可持續發展意義的經營戰略和政策,將降低能耗、保護環境貫徹到企業經營活動的全過程。

科研項目

自成立以來,清華大學現代管理研究中心研究人員累計承擔國家和部委的各類研究課題超過二百項。其中包括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項目二十餘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重大項目、創新研究群體項目、重點項目、面上項目等)、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國家“十一五”和“十二五”攻關項目、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計畫)等。

代表性項目包括:

新興電子商務重大基礎問題與關鍵技術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

隨著新興電子商務模式的不斷湧現,並呈現出移動性、虛擬性、極端數據、個性化和社會性等新特徵,我國企業的經營管理面臨著許多新的機遇和挑戰。在陳國青教授的帶領下,項目團隊圍繞新興電子商務參與者行為規律及價值形成模式、微觀市場結構及定價機制、多渠道協調及運營策略、商務智慧型技術及不確定性決策、關鍵字競價社會實驗平台、交易安全及病毒傳播機理等課題進行科學凝練和攻關,成功地完成了高水平學術發表、方法技術創新、體系與平台建設、政策套用示範等方面的一系列成果。在研究過程中,研究團隊始終注重以國際視野來審視中國問題,在國內外均產生了積極學術影響;同時,研究團隊也針對電子商務套用進行關鍵技術攻關,為政府和企業提供了直接實踐幫助。

基於信息技術的供應鏈管理理論和套用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基金)

隨著我國企業管理逐步由粗放低效向信息化和精細化轉變,供應鏈上下游企業間的合作日益密切,在這樣的背景下,企業界和學術界對於供應鏈管理新方法的關注程度日益增加。在陳劍教授的帶領下,項目團隊歷時六年,將供應鏈管理問題分為管理戰略、運作策略以及支撐技術和方法等三個層面分別進行剖析,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的研究成果。在理論突破的同時,項目團隊也非常重視科研與實踐的結合與互動,先後與中國移動、中國石化、國藥股份、IBM 等一批知名企業展開了密切合作,為企業的供應鏈規劃、設計和運作等提出了大量建設性諮詢建議,許多成果已經陸續被企業和政府部門所採納。

替代性能源與“低碳經濟”的相關研究與政策建議(國家973 計畫等)

在節能減排日益成為全世界共識的今天,如何深入地認識碳排放的危害和“低碳戰略”的意義、探索綠色發展和循環經濟的新思路以及評價替代性能源的套用可行性等都已經成為政府和企業都非常關注的話題。在何建坤和張希良教授的帶領下,項目團隊積累了豐富的研究成果,在相關領域為我國政經各界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和關鍵決策支持。例如,團隊成員先後在中央政治局和全國政協的集體學習講座中針對氣候變化和應對策略問題進行講解;張希良教授受到2007年諾貝爾和平獎獲獎單位聯合國IPCC表彰;何建坤教授代表中國出席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並在談判中為中國做出重要貢獻等。

中國式企業管理科學基礎研究(國務院專項項目)

改革開放三十餘年以來,許多中國企業篳路藍縷,逐步具備了一定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成長為我國企業發展的標桿。為了能夠深入挖掘這些本土企業的成功奧秘,探索如何將國外先進管理理論與中國傳統文化、市場體制進行有效融合,從2005年起,趙純均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聯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及中國企業聯合會共同開展了此項專題研究。研究團隊先後走訪了聯想、海爾、神華能源等分屬20多個不同行業的本土標桿企業,通過實證分析和案例研究的方法,分析並總結出中國企業在管理實踐中創新性使用各種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的一般規律,初步創建了體現中國企業管理特色的、具有充實內涵的管理理論體系。

學術成果

自2000年成立以來,中心全體研究人員始終堅持“向國際高水平科研看齊、積極服務於中國企業實踐與高水平人才培養”的科研方針,歷經多年努力基本實現了從“追隨”國際學術前沿向“接軌”國際學術前沿的快速發展,甚至在部分研究領域開始引領國際學術的前沿。截止目前,中心研究人員已經累計在各領域國際高水平學術期刊上發
表論文200 余篇,其中包括十餘篇國際頂級管理學學術期刊,如Management Science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Communications of ACM 等。此外,中心研究人員在國核心心和重點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總計600 余篇、出版著作(含教材)50餘本並發表企業案例40餘篇,其中部分案例已被哈佛案例庫收錄。

諮詢與服務

一直以來,中心始終堅持理論研究與實際套用的有機融合。通過為企業和政府部門提供講座和培訓等方式傳播現代管理理論和方法,通過和企業簽訂橫向課題等方式將現代管理理論方法用於解決企業所面臨的實際問題,為它們科學決策、最佳化資源配置提供解決方案。僅2008年以來,中心研究員已承擔各類橫向課題二十餘項,涉及的行業包括信息、醫藥、航空、電子、零售等。提供諮詢與服務的企業包括IBM 、國藥集團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蘭亭集勢貿易(深圳)有限公司等。

學術交流與合作

學術會議

在教育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清華大學的大力支持下,中心舉辦了數十個高水平的學術會議和研討會,為國內外學者提供一個學術交流的平台。會議涉及的主題包括供應鏈管理、電子商務、服務系統與服務管理、信息系統與信息管理、模糊理論、全球氣候等方面。2004年中心發起的IEEE服務系統與服務管理國際會議(ICSSSM )已經連續召開了10屆,成為服務管理領域的一個標桿型學術會議。2010年中心創辦的運營管理前沿問題國際研討會(Mostly OM)已經成功舉辦了五屆,邀請到50多名運營管理領域國際最頂尖的專家學者和學術新星來做報告,在國內外管理學界的影響力與日俱增。 2012年6 月,中心承辦了2012年INFORMS 世界大會,這是該大會首度在中國大陸召開。

學術報告

中心一直以來堅持邀請國內外頂尖學者和研究人員來清華做學術報告,為中心乃至兄弟院校的師生帶來相關領域的最新學術前沿。僅在過去五年間,中心總計舉辦了200 多場高水準的學術報告。應邀做學術報告的教授來自美國、德國、比利時、加拿大、日本、新加坡、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

交流與合作

中心採用多樣化的形式加強與國內外學者的學術交流,採用靈活的機制來促成與他們的實質性合作研究。一方面,中心採用“請進來、走出去”的戰略,與國外高校和研究機構的教授/ 研究員展開頻繁的互訪交流。中心的數十名博士生、博士後先後赴美國、歐洲、新加坡、韓國、香港等地的高校開展了訪問研究;同時邀請到了數十名知名學者來清華進行交流。另一方面,通過共同申請國家課題(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際合作項目等)、共同指導研究生、共同解決學術和企業實踐問題、共同撰寫企業案例等方式展開合作。已經建立起實質性合作研究關係的教授來自亞利桑那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康奈爾大學、喬治亞理工大學、哈佛商學院、香港科技大學、新澤西州立大學等。

人才培養

在十多年的發展過程中,中心一直高度重視研究生培養質量和博士後研究的指導工作,積極整合資源為研究生和博士後的學習、科研及實踐創造條件,培育出一大批優秀的博碩士畢業生和博士後。僅2005 至2013 年期間,中心總計畢業博士生120餘人,碩士生630 餘人,並有23位博士後出站,畢業的博士生和出站的博士後中多數人赴高校或研究機構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已經成長為所在院校/機構的學科帶頭人或研究骨幹。在2013 年的教育部學科評估中,中心所在的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名列全國第一。迄今,中心培養的博士生有兩名榮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分別為陳國青教授指導的閆鵬、陳劍教授指導的吳俊傑)。中心博士後的建設更是屢獲佳績,連續兩屆入選全國優秀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博士後徐澤水在站期間獲得國家自然基金委傑出青年基金的資助,並獲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中心出版物

2003年起,中心正式承辦中國系統工程學會的英文季刊《系統科學與系統工程學報(英文版)》(英文名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Systems Engineering)。期刊旨在鼓勵新思維和創新性研究,幫助決策者更好地理解經濟、管理、工程、社會和科技系統的複雜性和運作規律,了解理論和實踐的最新進展,改善系統性能;主要發表系統科學和系統工程理論、方法論和套用方面的論文。期刊面向國內外發行,截止2013年底已發行11卷共44期。

中心通過嚴格的雙向匿名稿件評審制度不斷提高稿件質量,逐步擴大期刊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從2006年起,國際著名出版商Springer成為期刊電子版和紙本在海外發行的獨家代理。期刊一直連續被英國的SA(科學文摘)
收錄,從2007年開始,同時被美國的SCI (科學引文索引)、EI 核心(工程索引)資料庫和日本的CBST(科學技術文獻速報)三大著名資料庫收錄;據Thomson Reuters 的報告,期刊的影響因子為0.632 。2013年總計收稿220 篇,地域涉及中國香港、澳門地區,以及美國、英國、法國、北歐、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家,其中海外撰稿人的比例達61.54%,稿件錄用率為11.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