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CHIPS(clearing house interbank payment system)是“紐約清算所銀行同業支付系統”的簡稱。它是一個帶有EDI(電子數據交換)功能的實時的、大額電子支付系統。 它是全球最大的私營支付清算系統之一,主要進行跨國美元交易的清算。參加CHIPS系統的成員有2類:一類是清算用戶。他們在聯邦儲備銀行設有儲備帳戶,能直接使用該系統實現資金轉移,另一類是非清算用戶,不能直接利用該系統進行清算,必須通過某個清算用戶作為代理行,在該行建立代理帳戶實現資金清算。CHIPS(clearing house interbank payment system)於1970年建立,是跨國美元交易的主要結算渠道。通過CHIPS處理的美元交易額約占全球美元總交易額的百分之九十五,因此該系統對維護美元的國際地位和國際資本流動的效率及安全顯得十分重要。CHIPS成員有紐約清算所協會會員、紐約市商業銀行、外國銀行在紐約的分支機構等。CHIPS是一個淨額支付清算系統,它租用了高速傳輸線路,有一個主處理中心和一個備份處理中心。每日營業終止後,進行收付差額清算,每日下午六時(紐約時間)完成資金轉賬。
CHIPS電子支付系統從1970年開始運行,代替了原有的紙質支付清算方式,為企業間和銀行間的美元支付提供清算和結算服務。從1998年起,CHIPS歸CHIPCo公司所有並處於其管理之下。所有CHIPS的參與者(participants)都是CHIPCo公司的成員(members)。CHIPCo公司由一個10人董事會進行管理;根據CHIPS參與者的交易量,董事會中有4人從其中選出,其餘6人由清算所(Clearing House)任命。CHIPS作為一個私營的支付清算系統,在以美元進行的交易結算和清算方面,已成為一種國際通用方式,相對於Fedwire,有很強的替代性。
CHIPS系統提供了雙邊及多邊信用限額來控制信用風險。所謂雙邊信用限額(BILATERAL-CREDIT-LIMITS)是指清算成員雙方根據信用評估分別給對方確定一個願意為其提供的信用透支額度;所謂多邊信用限額(NET DEBIT CAPS)則是指根據各個清算成員對某清算成員提供的雙邊信用限額,按比例(如5%)確定出該清算成員的總信用透支額度。清算時,只要雙邊及多邊信用限額不突破則CHIPS根據支付命令對其清算成員行進行相應的借記貸記記錄,否則超出限額的話,其支付命令拒絕執行。自1990年起,CHIPS規定在一天清算結束時,若有一家或多家銀行出現清償問題,且這些銀行找不到為其代理的清算銀行的話,則被視為倒閉,這時,由其造成的損失由其餘各成員行共同承擔,以確保一天清算的完成。這些風險控制措施的實施,不僅控制了成員行的風險,而且也控制了整個系統的信用風險。因此,我們可以說CHIPS為國際美元交易支付提供了安全、可靠、高效的系統支持。
從CHIPS開始運行起,其支付處理結構發生了數次改變。最近,CHIPCo將CHIPS從日終的、多邊淨額結算系統轉變為一個新的系統:在營業日內,當指令從CHIPS支付佇列中釋放出來以後,該系統就為這些指令提供實時、終結性結算。當營業時間結束時,那些已在CHIPS支付佇列但仍未結算的指令將首先通過多邊淨額結算進行處理,若仍無法結算才取消指令。
商業銀行機構,以及滿足CHIPS規則中第19款要求的埃奇法(Edge Act)公司可以稱為CHIPS的參與者。CHIPS的參與者受到州或聯邦銀行的監管,而CHIPS也要接受州或聯邦銀行的年度檢查。如果一家非參與者機構想通過CHIPS進行支付,它必須聘請一個CHIPS參與者作為其支付代理。到2003年底,CHIPS共有54名參與者。
通過CHIPS進行的支付轉賬通常與跨國銀行間的交易相關,包括由外匯交易(如當期契約、貨幣掉期契約)而產生的美元支付,以及歐洲美元的流入與流出。此外,人們也利用CHIPS調整往來賬戶的餘額,進行與商業相關的支付、銀行貸款以及債券交易。2003年,CHIPS平均每天處理257,025筆支付,總支付額達到326,560億美元。
CHIPS系統具有很高的可靠性,達到99.99%。它維護著兩個數據中心,兩者之間通過光纖電纜連線,可以在5分鐘內從主系統切換到備份系統,保證支付指令和數據的安全存儲與備份。
CHIPS系統還支持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每次付款的同時還可以向客戶提供客戶編碼、發票號、折扣等信息。這不僅減少了信息傳送錯誤,而且提高了效率,促進了相互間的合作關係。
變革
第一次變革
第一次變革——背景80年代美國進行了放鬆金融管制的改革.主要表現在兩項法令上:
《1980年存款機構放鬆管制和貨幣控制法》
《1982年高恩-聖傑曼存款機構法》
80年代金融市場的動盪:眾多金融機構的倒閉
(1)創立"聯邦儲蓄與貸款公司清理基金",由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經營,以解決儲蓄業的危機.
(2)加強聯邦儲備委員會的貨幣管理能力和許可權.包括將繳納存款準備金的要求從聯儲會員擴大到非會員銀行以及非銀行存款機構,凡受繳納存款準備金約束的存款機構應定期向該委員會提供資產負債情況的報表等.
1990年,為了加強對差額清算系統的風險管理,十國集團中央銀行共同制定了蘭佛魯西標準(Lamfalussy Standard)----- 規定"多邊軋差系統的最低限度應保證當具有最多淨借記頭寸的參與者無法結算時,每日的結算會按時完成."
第一次變革——內容
自1990年起,CHIPS規定在一天清算結束時,若有一家或多家銀行出現清償問題,且這些銀行找不到為其代理的清算銀行的話則被視為倒閉,這時,由其造成的損失由其餘各成員行共同承擔,以確保一天清算的完成.
第一次變革——作用
這些風險控制措施的實施,不僅控制了成員行的風險,而且也控制了整個系統的信用風險.因此,我們可以說CHIPS為國際美元交易支付提供了安全,可靠,高效的系統支持.
第二次變革
第二次變革——背景科學技術的進步使實時交易成為可能
與同類交易系統競爭者競爭,保持自身系統的優越性
第二次變革——內容
2001年,CHIPS採用了新系統,逐步成為了實時清算系統.
透支息的變革:由免息到收取利息,也是控制風險防範的新措施.
第二次變革——作用
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了信用風險,雙方都能時刻了解賬戶上的信息
運行
從2001年1月起,CHIPS已成為一個實時的、終結性清算系統,對支付指令連續進行撮合、軋差和結算。CHIPS的營業時間是從早上7時至下午4時30分,資金轉移的最終完成時間為下午6時,遇到節假日則營業時間適時延長。對支付指令的處理通常只需幾秒,85%的指令可在下午12:30以前完成清算,這極大地提高了流動性。一般的,新系統為從CHIPS佇列中釋放的支付指令提供實時的最終清算,支付指令的結算可以有三種方式:(1)用CHIPS簿記賬戶上正的資金頭寸進行支付;(2)由反方向的支付來對沖;(3)以上兩者。為實現這一處理,紐約的聯邦儲備銀行建立了一個CHIPS 預付金餘額賬戶(prefunded balance account ,即CHIPS賬戶)。在結算是實時、終結性的安排下,每個CHIPS參與者都有一個預先設定的起始資金頭寸要求(pre-established opening position requirement),一旦通過FEDWIRE資金賬戶向此CHIPS賬戶注入相應的資金後,就可以在這一天當中利用該賬戶進行支付指令的結算。如果參與者沒有向CHIPS賬戶注入這筆資金,未達到初始頭寸要求,則不能通過CHIPS傳送或接收支付指令。在東部時間凌晨0:30,CHIPS和FEDWIRE開始運行以後,這筆規定的資金頭寸就可以隨時轉入CHIPS賬戶,但不能晚於東部時間上午9:00。
在CHIPS運行時間內,參與者向中心佇列提交支付指令,該佇列由CHIPS維護。在不違反CHIPS第12款規定的前提下,通過最佳化算法從中心佇列中尋找將要處理的支付指令。當進行某一次結算時,最佳化算法將相關的支付指令從中心佇列中釋放出來,對支付指令做連續、實時、多邊匹配軋差結算,根據結果在相關參與者餘額賬戶上用借記/貸記方式完成對支付指令的最終結算,同時標記CHIPS記錄反映資金頭寸的增減變化。在系統關閉前,東部時間下午5:00,參與者隨時可以從佇列中撤出指令。對當前頭寸的借記、貸記只是反映在CHIPS的記錄中,並未記錄在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的簿記賬戶中。按照紐約法律和CHIPS的規定,支付指令的最終結算時間是從CHIPS佇列中釋放的時間。
東部時間下午5:00,CHIPS試圖進行撮合、軋差和結算,並儘可能多的釋放尚在佇列中的指令,但不允許某個參與者出現負頭寸。當這一過程結束以後,任何未釋放的指令將通過多邊軋差的方式進行處理。因而,對每一個參與者而言,軋差後的淨頭寸與其當前頭寸(為零或為正)相關,若軋差後的頭寸為負,其數值是參與者的“最終頭寸要求”(final position requirement)。
有“最終頭寸要求”的參與者必須將所要求的資金轉入CHIPS賬戶,這可以通過FEDWIRE完成。當所要求的資金轉賬後,資金將貸記到參與者的餘額中去。當所有FEDWIRE資金轉賬收到後,CHIPS就能夠釋放餘下的支付指令,並對其進行結算。這一過程完成後,CHIPS將賬戶中尚存的餘額轉賬給相應的參與者,日終時將其在CHIPS賬戶的金額減為零。
由於預付資金數量相對較少,並且對支付指令的清算和結算是在多邊匹配軋差的基礎上進行的,所以預付資金2,40萬美元,就可以進行超過1,200,0億美元的支付,一美元資金的平均效率乘數達到500以上。這加速了資金再循環,減少了流動性需求和日末流動性短缺的風險。
風險
作為最大的私人運作的支付系統,銀行同業支付清算系統必須處理支付清算風險問題。清算風險
清算風險(settlement risk)涉及信用風險(到期一方不能履行承諾的支付義務),操作風險(unwinding risk)(給資金接收方的支付指令可能被顛倒),流動性風險(Liquidity質risk)(由於缺乏流動性到期支付指令不能執行)。聯儲要求銀行同業支付清算系統和其他私人批發轉賬系統保證清算的順利進行,防止由於主要參加者不履行支付義務的情況發生。銀行同業支付清算系統有一個處理兩家最大參加者失敗的程式。儘管風險涉及到國際清算,但迄今為止,銀行同業支付清算系統還沒有未清算的交易。
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是借款人因各種原因未能及時、足額償還債務或銀行貸款而違約的可能性。①經濟運行的周期性;在處於經濟擴張期時,信用風險降低,因為較強的贏利能力使總體違約率降低。在處於經濟緊縮期時,信用風險增加,因為贏利情況總體惡化,借款人因各種原因不能及時足額還款的可能性增加。
②對於公司經營有影響的特殊事件的發生;這種特殊事件發生與經濟運行周期無關,並且與公司經營有重要的影響。
操作風險
操作風險(opera—tionalrisk)是由不完善的或有問題的內部程式、人員及系 統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損失的風險 ,對於銀行而言,操作風險指的是操作實際績效低於預期績效的可能性 。CHIPS在風險控制方面一直處於領先水平,1990年國際清算銀行(BIS)制定跨國、多幣種淨額結算方面的規定時就採用了CHIPS的風險管理模型。現在,CHIPS對風險的控制接近RTGS系統的水平,超過了BIS的Lamfaulssy標準。
CHIPS要求參與者在每天交易開始前存儲一定數量的資金。在系統運行時間內,只有參與者當前的資金頭寸足以完成借記CHIPS才釋放支付指令,而且任何參與者當前的資金頭寸都不得小於零。對於接收方的參與者而言,從佇列中釋放的支付指令都是終結性的。為保證CHIPS參與者可以獲得信貸來源,並有足夠的流動性以迅速應對每日初始和最終的資金頭寸要求,CHIPS為參與者提供了信貸限額。若一家機構要成為參與者,它必須接受紐約州銀行或聯邦銀行規章制定機構的管理,以確保它接受了定期的檢查,並且運行穩定。此外,它還需接受CHIPCo的信用評估。CHIPS參與者也需要向CHIPCo董事會提交財務情況方面的檔案,接受董事會定期問訊。
新服務
綜述
2003年11月4日,CHIPS對系統接入方式做了新的調整,並且提供基於Internet的管理報告和更高效的清算處理,參與者和其他用戶可以利用Internet更加方便地使用該系統。追加資金
首先推出的網上服務是追加資金(Supplemental Funding),它允許參與者追加資金並指定某些支付指令優先處理,立即清算。CHIPS作為具備終結性的多邊淨額結算系統,對多個參與者的支付指令進行匹配,然後進行實時的清算和結算。大部分指令的清算在15秒內完成,但有時銀行會希望某些指令具有更高的優先權,能夠立即清算。通過這項服務,銀行就可以在網頁上控制這一過程,根據需要更改支付指令的處理順序。線上的管理報告
此外,CHIPS提供線上的管理報告,而以前該報告只能在客戶端生成。現在,金融機構在登錄後就可以看到自己與交易對象的相對頭寸,查詢支付狀況,進行與CHIPS相關的管理。追加資金和管理報告這類網上服務為CHIPS的參與者提供了更大的便利。以前,CHIPS提供新服務後,參與者必須調整自身的系統才能享受到新的服務。而現在CHIPS則調整了自身的系統,並通過網路提供這些服務,這樣參與者的維護費用下降,而且很快就可以利用上這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