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石濤飛瀑奇峰圖

清石濤飛瀑奇峰圖

中國清代畫家。僧人。本姓朱,名若極,明宗室靖江王贊儀之十世孫,廣西全州人。其生年有明崇禎九年、十四年、十五年(1636、1641、1642)諸說,卒年有清康熙四十四年、四十九年、約五十七年(1705、1710、約1718)諸說。明亡後出家,法名原濟,字石濤,別號大滌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等,曾拜名僧旅庵本月為師,性喜漫遊,曾屢次游敬亭山、黃山及南京、揚州等地,晚年居揚州。他既有國破家亡之痛,又兩次跪迎康熙皇帝,並與清王朝上層人物多有往來,內心充滿矛盾。

基本信息

作品鑑賞

石濤的山水自成一家,既重學古人,又重師造化。他早年居安徽宣城時,與梅清交善,受其影響,山水多用方折線條和虬結的皴法,景色奇秀,蒼渾。後他又遍學前代各家畫法,博採眾長,主張“借古以開今”,“我用我法”。特別主張從自然中汲取創作源泉,畫出了許多體現黃山特徵與風神的作品。他的山水新穎奇異,蒼勁恣肆,生意盎然。他還著有《苦瓜和尚話語錄》是清代著名畫論著作,對後世影響極大。這幅畫的起首是險峰石壁回抱,以後奇峰怪石層出不窮。

藝術特點

石濤工詩文,善書畫。其畫擅山水,兼工蘭竹。其山水不局限於師承某家某派,而廣泛師法歷代畫家之長,將傳統的筆墨技法加以變化,又注重師法造化,從大自然吸取創作源泉並完善表現技法。作品筆法流暢凝重,鬆柔秀拙,尤長於點苔,密密麻麻,劈頭蓋面,豐富多彩;用墨濃淡乾濕,或筆簡墨淡,或濃重滋潤,酣暢淋漓,極盡變化;構圖新奇,或全景式場面宏闊,或局部特寫,景物突出,變幻無窮。畫風新穎奇異、蒼勁恣肆、縱橫排、生意盎然。其花鳥、蘭竹,亦不拘成法,自抒胸臆,筆墨爽利峻邁,淋漓清潤,極富個性。石濤的繪畫,在當時即名重於世,對清代以至現當代的中國繪畫發展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作品

有《搜盡奇峰打草稿圖》、《淮揚潔秋圖》、《惠泉夜泛圖》、《山水清音圖》、《細雨虬松圖》、《梅竹圖》、《墨荷圖》、《竹菊石圖》等傳世。著《苦瓜和尚畫語錄》,闡述了他對山水畫的認識,提出一畫說,主張“借古以開今”,“我用我法”,和“搜盡奇峰打草稿”等,在中國畫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