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此圖為王翬仿黃鶴山樵王蒙的一件極具特色的代表作,描繪的是遍生紅樹的一片秋日山林景色。畫中以圓轉重疊、突兀高聳的山峰為主體,山溪逶迤前行,漣漪陣起,秋波蕩漾,兩岸林木,紅翠相間,整個畫中意境深幽,秋氣襲人。畫家擬王蒙筆意與布局,構景繁密,山勢雲動,境界深奇。山石畫法以墨筆牛毛皴和解索皴為主,乾筆皴擦,濃墨點苔, 既顯濃密厚重,又鮮艷奪目,光彩熠熠。 現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的《溪山紅樹圖》是其傳世精品,他學元代王蒙的筆法,以類似牛毛皴松秀而流動的線條,構成活潑的畫面,加上顏色較艷麗的紅色和綠色,使整個畫面有一種輕快愉悅的調子。
作者簡介
王翬(1631~1717年),字石谷,號烏目山人、耕煙散人,江蘇常熟人。師從王時敏、王鑑,博採古人之長而不局限於南宗,藝術上風貌較多。作品清麗深秀,功力極為深厚。王翬的畫論傳世不多,但他關於“集大成”的鮮明見解使他在“四王”之中占有一個不尋常的位置。“大成”論並非是由於嗜古的興趣,而是出於對當前的啟迪的目的。關於大成的含義,他有一極概括的說明:“以元人筆墨,運宋人丘壑,而澤以唐人氣韻,乃為大成。”站在元人筆墨根基上,取唐、宋之養料,此亦董其昌的主張。董其昌以險處而反,血戰縱橫,至“四王”而歸平正融合,王翬的“大成”論自有其不滅的貢獻。長於摹古,山水清秀明潔,融南北宗為一體,為其早期精品之作。觀圖上題跋,畫成後王時敏、惲壽平均欲留之。
傳世作品
有《溪山紅樹圖軸》、《虞山楓林圖軸》、《小中見大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