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岩創建於宋代,至今已有千年歷史,是第一批國家4A級旅遊區、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福建省著名的宗教旅遊名勝區,擁有十分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今年以來,安溪縣為豐富清水岩的宗教文化內涵,促進國際的民間的文化交流,密切閩台關係,加強景區的建設管理,籌備規劃新的旅遊景點。
祈雨台是清水岩被評為國家4A級風景旅遊區和泉州十八景後,為進一步弘揚宗教文化、打造清水岩精品旅遊而新建的重要旅遊景點。據《清水岩志》記載,在清水岩的山峰中,曾建有規模宏大的祖師祈雨台。由於歷史變革,現已毀壞。今年2月份,為重現往日美景,該縣決定在原址復建祖師祈雨台,再現當年“天人合一、人定勝天”的精神理念
祈雨台在岩後一里許之山頭。傳祖師當年在此築台祈雨,旁有雷公電母兩石,均已被毀。為再現祖師“天人合一,人定勝天”的理念與及“法雨花天,得力在是”的靈應,2003年,港胞林樹哲先生等捐資50萬元,在原址上重建祈雨台。
重建的“祖師祈雨台”總平面尺寸約39.00×43.50米,占地1696.50m2;法台平面尺寸12.00×12.00米,面積144.00m2;台高分別為4.95米、1.95米、1.35米,總高度8.25米。主體為岩石承重結構。外觀為石結構城牆式高台,台牆為仿古花崗石牆;台上石雕龍望柱四根。整個外觀,遠看高台雄偉壯觀粗獷,近觀須彌座及龍望柱小巧玲瓏、工藝精細。高台上的雙祭台及祭台的八角形意含上天廿八宿;方形的法台、台中的圓圈意含天地方圓;總三個台,意含三重天;高台計三十三個台階意含佛教三十三天;十二根石柱意含一年十二個月;四根龍望柱意含一年四個季節。
“祈雨台”三字石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劉藝題。
關於清水祖師和祈雨台的傳說
900多年前,清水祖師在此多次祈雨,解救一次次旱災。
“法雨花天,得力在是”,祈雨台自古有之,眼前所見為2003年,港胞林樹哲等捐資重建,追溯祖師禱雨祈祥,靈應殊勛。
“ 淳熙元年(1174年),尤溪、永春、德化、仙遊等處大旱,信眾到清水岩祈雨,有應。嘉定十年(1217年),泉州府久缺甘雨。郡守真德秀恭迎清水祖師至泉州府為民祈雨,果降滂沱,真德秀撰《祈雨疏》……”僅南宋時期,有文獻記載的向清水祖師“祈禱雨暢,無不感應”的“靈異”之事就有10多次。
為民祈雨乃祖師四大功績之一。祖師生前,在永春麻章庵時就常為民祈雨,如期皆應。元豐六年(1083年)受邀到蓬萊施法,雨隨沾足。圓寂後,自宋、元、明、清各朝直至民國時期,均有為民祈雨的事跡記載。
紹興二十六年到嘉定三年的54年間,清水祖師四次受封,從敕封牒文和其他文獻記載看,清水祖師祈雨職能突出,自宋以來一直成為閩南地區祈雨主神。“瓣香一再謁岩靡,既雨方晴又細霏。霖雨天瓢銷旱魔,民安佛國免年飢”。鹹淳間(1265—1274年),安溪縣令鍾國秀祈雨於清水祖師,獲感應下雨,為此作《詣岩謝雨詩》。
“祖師祈雨穩定民心,功德無量。”據黃永崗介紹,在科技不發達、氣象監測設備未出現的900多年前,人們對天氣無法預知,生活無從計畫,特別是久旱不雨,導致泉水斷竭、莊稼用水供應不濟,不免人心惶惶,祈雨儀式在很大程度起到了維穩作用。
“史載伏羲氏用八卦占卜,用的即天地陰陽之理,就是最早的天氣預報。”民間諺語、四季氣候規律、經書知識都能幫助預測天氣。祖師祈雨每每顯應,跟他自幼隨父讀書,出家苦修,熟讀各類經書,知天文、識地理,積累起豐富的氣象經驗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