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四大案

清朝四大案是指名伶楊月樓案、太原奇案、楊乃武與小白菜案、張文祥刺馬案。

名伶楊月樓案

楊月樓是某京劇戲班演小生的名伶,由於演技扮相俱佳而名噪一時,時譽贊其玉立亭亭藝兼文武。同治十一年年十二年年期間他在上海租界著名戲園金桂園演出傾倒滬上男女 一般京調非偏愛只為貪看楊月樓。就在同治十二年年冬天楊月樓因與一商家女子的姻緣而引發了一場官司。

楊月樓在金桂園連續演出表現男女之情的梵王宮等劇,一廣東香山籍茶商韋姓母女共往連看三天 韋女名阿寶年方十七,對楊月樓心生愛慕。歸後便自行修書細述思慕意欲訂嫁婚約,連同年庚帖一併遣人交付楊月樓約其相見。楊月樓且疑且懼不敢如約,韋女遂病且日見沉重。其父長期在外地經商未在滬,其母即順遂女意遣人告知楊月樓,令延媒妁以求婚。月樓往見遂應約,倩媒妁具婚書,行聘禮訂親並開始準備婚事,但事為韋女叔父所知以良賤不婚之禮法堅予阻攔謂,惟退。

韋母遂密商楊月樓仿照上海民間舊俗行搶親 ,韋女叔父即與在滬香山籍鄉黨紳商以楊月樓拐盜罪公訟於官。於是正當其在新居行婚禮之日縣差及巡捕至執月樓與韋女,並起獲韋氏母女衣物首飾七箱據傳有四千金,在將韋女解往公堂的路上,據記小車一輛危坐其中,告天地祭祖先之紅衣猶未去身也。沿途隨從觀者如雲。

審案的上海知縣葉廷眷恰亦為廣東香山籍人痛惡而重懲之當堂施以嚴刑,敲打其楊月樓脛骨百五。女因不僅無自悔之語反而稱嫁雞遂隨雞決無異志而被批掌女嘴二百。二人均被押監待韋父歸後再行判決。此案一出立刻傳遍街衢輿論轟動 楊月樓是紅極一時!人人皆知的名優犯了這樣頗富戲劇性的風流案自然格外引人注目。同時優伶一向被視為賤民而韋姓茶商則不僅屬良家且捐有官銜,是有一定身份!家資小富的商人楊月樓以賤民之身而娶良家之女違反了良賤不婚的通行禮法,此外韋楊婚姻有明媒正娶的正當形式而鄉黨則以拐盜公訟於官縣官又以拐盜而予重懲,這種種不合常規的事情也引起人們的興趣因而一時眾論紛紛。最後為案澄清冤屈的人是慈禧太后。不過,楊月樓案卻是糊糊塗塗的了斷。參與製造此案的人都未受到一點影響,照樣高高興興當官摟錢。而楊月樓的妻子韋阿寶,亦被其父逐出家門不知下落。楊月樓憂憤改名為楊猴子,自取辱名,以表其對官場黑暗及當時戲子社會地位低下處處受欺的不滿。

太原奇案

痴情貞烈的小姐,忠義聰慧的丫頭,再加上案情之中令人驚絕的機緣巧合,實在堪稱奇案。事情的緣由起自於那個年代十分常見的嫌貧愛富的悔婚故事,太原巨富張百萬嫌棄家道中落的未婚女婿曹文璜,而將次女玉珠另許姚家,但痴情的玉珠小姐寧死不從,在丫環秀香的幫助下與曹文璜私奔於嫁前夕,準備投靠曹家故交,擔任交城縣令的陳砥節。二人出城前在豆漿店歇息時,莫老漢父女同情他們的遭遇而將自家毛驢借與代步。第二天,張百萬帶領家丁前往長女金珠家找尋玉珠,懷疑她藏身於衣櫃中,有口難言的金珠只得任由他們將衣櫃抬回張府,撬開鎖具,卻發現裡面原來是個已被悶死的偷情和尚。為了搪塞姚家,張百萬謊稱玉珠暴病身亡,為和尚穿上嫁衣置於靈房。半夜,和尚從昏迷中甦醒,逃出張府,在莫老漢家用嫁衣換了一身普通衣衫返回崇善寺,途中調戲一早起的婦女,被其丈夫吳屠戶殺死,棄屍水井。接連線到和尚命案和張百萬家走屍的報案後,陽曲縣令楊重民開堂公審,有居民指認和尚所穿為莫老漢衣物,急欲結案的楊重民認定莫老漢為殺人兇犯,莫老漢屈打成招,案情上報刑部。幾天后,曹文璜從交城回太原還驢,為莫老漢申訴,楊重民對冤情有所察覺,但害怕暴露自己嚴刑逼供草菅人命,而將曹文璜冤為同謀。當日吳屠戶殺人後,遷居晉祠,曹文璜回太原時途經吳屠戶的酒店,酒後失言的吳屠戶吐露了他殺害和尚的秘密。玉珠的丫環秀香在探監時得悉全部案情之後,一方面請求晉祠保長監視吳屠戶,另一方面趕赴交城尋找玉珠。事又湊巧,交城縣令陳砥節就在此時被提升為山西提刑按察司,赴任太原。於是,真相大白,冤情昭雪,有情人終成眷屬。前幾年,山西電影製片廠曾將此案拍攝成五集電視連續劇,但不知什麼原因,始終未曾播放。

楊乃武冤案

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十月,浙江省餘杭縣所在地餘杭鎮發生一起命案,豆腐店夥計葛品連暴病身亡。知縣劉錫彤懷疑本縣舉人楊乃武誘姦葛品連之妻畢秀姑,毒斃葛品連,對楊乃武與畢秀姑重刑逼供,斷結為“謀夫奪婦”罪,上報杭州府衙和浙江省署。杭州府與浙江省也照原擬斷結,上報刑部。後經楊乃武之姐楊淑英二次京控,驚動朝廷中一批主持正義的官員,聯名抗訴。朝廷下旨,由刑部開棺驗屍,才真相大白,冤案昭雪。

楊乃武,餘杭人氏,居住餘杭鎮縣前街澄清巷口。清同治十二年八月中了舉人,時年33歲。他為人耿直,好管不平之事出有因,與餘杭知縣劉錫彤積怨頗深。

當時,鎮上有一漂亮姑娘名叫畢秀姑,因常穿綠衣白裙,街坊喚她外號“小白菜”。她18歲那年與葛品連成親,租住楊乃武家的後屋一間,兩家相處和諧,畢秀姑常到楊家聊天吃飯,楊乃武教畢秀姑識字經。街坊中好事之徒便傳言“羊(楊)吃小白菜”。葛品連心中懷疑,遂搬出楊家,移住太平弄口。

十月初七日,葛品連身發寒熱,膝上紅腫,畢秀姑勸他在家休息,葛品連不聽,又去豆腐店幫工。初九日早晨回家時,畏寒發抖,喉中痰響,口吐白沫,至晚身死。至初十日夜間,屍身發變,口鼻有淡血水流出。其義母馮許氏懷疑他中毒。其母葛喻氏遂以其子死因不明,告之縣衙,懇求相驗。

知縣劉錫彤素與楊乃武有隙,聞告後,懷疑楊乃武與畢秀姑謀毒,親率衙役,仵作前往驗屍。時正午刻,死者皮色淡青,肚腹有浮皮疹皰。仵作沈祥見口鼻記憶體血水流入眼耳,認作“七竅流血”,用銀針探入咽喉有青黑物,認為服毒致死。劉錫彤將畢秀姑帶回縣署審問,供不知情。次日動刑逼供,一連三拶(挾手指的刑具),畢秀姑受刑不過,誣稱與楊乃武私通,初五日授與砒毒,謀殺親夫。

劉錫彤即傳楊乃武對質。楊乃武不認,怒斥知縣誣陷。因楊乃武是新科舉人,不便動刑。劉錫彤遂申請上司請其舉人斥革,然後對楊乃武動刑,楊被迫誣服。劉錫彤認為案情已明,就將驗屍結果和審訊情況詳報杭州府。

杭州知府陳魯聽信知縣之言,對楊乃武濫施酷刑。楊被迫混供。說是初三日以毒鼠為名,在倉前錢寶生藥鋪買紅砒四十文,交葛畢氏。為補齊錢寶生賣砒的旁證材料,劉錫彤回餘杭傳訊錢寶生核查,錢寶生供稱自己名喚錢坦,沒有用過錢寶生的名字,愛仁堂是小藥鋪,沒有賣過砒霜。縣衙師爺陳湖對錢寶生威脅利誘,又請任縣衙訓導的倉前人章浚致函錢寶生,囑其大膽承認,決不拖累,如不承認,有楊乃武供詞為憑,要加重治罪。錢寶生才作了偽證,出具賣砒文書。

杭州知府陳魯見三證已齊,上報浙江巡撫楊昌睿。楊昌睿認為案情確實,依原擬“謀夫奪婦”罪斷結,上報刑部批覆執行。

楊乃武在獄中寫下訴狀,由胞姐楊淑英帶出,會同其其妻詹彩鳳,上京向都察院控告,結果被都察院押送回浙。第一次京控失敗,楊淑英去找楊乃武在杭州的同學吳以同。當時吳以同在胡雪岩家任西席,正巧兵部右侍郎夏同善丁憂期滿回京,途經杭州,胡雪岩為他餞行。席間,吳以同說及楊乃武之冤案,夏同善答應回京相機進言。

九月,楊淑英與詹彩鳳二上北京,夏同善介紹他們遍叩浙籍在京官員30餘人,並向刑部投遞冤狀。夏同善又聯絡軍機大臣翁同龢,把本案內情面陳兩太后。清廷下諭,派禮部侍郎胡瑞瀾(時兼任浙江學政)為欽差,在杭州複審。浙江巡撫揚昌睿調寧波知府邊葆誠、嘉興知縣羅子森、候補知縣顧德恆、龔心潼隨同審理。審訊時,楊乃武與畢秀姑翻供,即用大刑,把楊乃武兩腿夾折、畢秀姑十指拶脫。楊、畢兩人在重刑之下,再度誣服。

十月十八日,胡瑞瀾將案情報刑部,刑部詳細研究,發現情節多存不合,奏請朝廷。又令胡瑞瀾重審,諭明不得用刑。楊乃武拚死翻供。證人錢寶生已病故,無法定之讞。

十二月,浙江士紳吳以同、汪樹屏等三十餘人聯合上告,請求將人犯解京審訊,以釋群疑。夏同善等京官多次在慈禧太后前為此案說話。朝廷下旨,責令楊昌睿將此案所有卷宗、人犯、證人、連同葛品連屍棺押運到京。劉錫彤也解任同行。

光緒二年十二月,刑部大審,都察院、大理寺會審,楊乃武剖辯案發經過,否認通姦謀毒之事,畢秀姑口呼冤枉,照實直說。又審問屍親及證人,提審門丁沈彩泉、仵作沈祥、愛仁堂藥鋪夥計等人,都供出真情。接著,開棺驗屍,確屬病死,並非中毒。蒙冤三年多的案件終於真相大白。

二月十六日,清廷下諭,革去劉錫彤餘杭縣知縣職務,從重發往黑龍江贖罪。杭州知府陳魯、寧波知府邊葆誠、嘉興知縣羅子森、候補知縣顧德恆、龔心潼、錫光草率定案,予以革職。侍郎胡瑞瀾、巡撫楊昌睿玩忽人命,也予以革職.其他人員也以擬罪,仵作沈祥杖八十,徒二年.門丁沈彩泉杖一百,流放三千里.章浚革去訓導之職.葛品連之母沈喻氏杖一百,徒四年.畢秀姑不避嫌疑,致招物議,杖八十.楊乃武不遵禮教,革去舉人.陳湖因監斃、錢寶生病故,免去刑罰。

楊畢冤案歷經三年又四個月,案情曲折,轟動朝野。楊乃武出獄後,以養蠶種桑為生,民國3年(1914)患瘡疽不治而死,年74歲,墓在餘杭鎮西門外安山村。畢秀姑出獄後,在南門外石門塘準提庵為尼,法名慧定。民國10年(1930)圓寂,年76歲。

張汶祥刺馬案

清朝同治年間,河南俠士張汶祥與安微團練副使馬新貽及武師曹二虎、石錦標四人結拜為兄弟。曹二虎之妻生得美貌動人,老大馬新貽表面上是個白面書生,實質上是好色之徒。他藉機請曹二虎出差,在外地派人暗殺了曹二虎,霸占了二虎的妻子。石錦標、張汶祥得知後怒火萬丈,擬為義弟報仇。風聲傳到馬新貽耳中,意欲藉故捕殺。於是張汶祥、石錦標二人連夜逃往他鄉。張汶祥輾轉逃來湖州府德清縣新市鎮,投奔十年前來新市謀生的河南同鄉光腚朋友鍾琰,而石錦標則潛居海寧縣硤石鎮,二人伺機為曹二虎報仇。經鍾琰介紹,張汶祥結識了覺海寺武僧潮音大師。潮音大師亦是河南人,自幼出家在河南登封縣少室山少林寺,學得一身好武藝,尤其擅長飛刀,百步擊人百發百中。張汶祥懇請潮音大師收他為徒,大師見他俠義豪爽,破例教他苦練飛刀術,並在駕仙橋堍的鐵匠鋪定鑄一對柳葉飛刀贈張汶祥。從此,在潮音大師悉心指教下,張汶祥天天在覺海禪寺七寶池旁苦練飛刀技術。

此時,馬新貽已升任兩江總督(江蘇、浙江二省最高軍政長官),住在南京。石錦標將這一訊息告訴了張汶祥。此後張汶祥兩次潛往南京總督衙門,察看行刺線路,半年後張汶祥的飛刀術已能與潮音大師相媲美,達到了爐火純青之地步。

同治七年秋,張汶祥懷揣飛刀,告別潮音大師,從新市覺海寺潛往南京。一日,馬新貽坐轎自校場閱兵回總督衙門,剛下轎,張汶祥便用在覺海寺練就的飛刀術,將二把鋒利的毒汁柳葉飛刀插入馬新貽胸口,馬新貽當場斃命。後來張汶祥被清廷凌遲處死。這就是晚清四大奇案之一的"張汶祥刺馬案"的大概經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