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木構表面施油漆彩畫,既保護了木材,又起到了很好的裝飾作用。清代彩畫的造型與分類主要表現在梁、枋上。清式梁枋彩畫的整體構圖,都把梁枋長等分為3段:當中一段叫枋心;左右兩段,靠近柱頭端叫做箍頭,靠近枋心一端叫做藻頭。區分各部分的道總稱為錦枋線,因使用位置不同,又有箍頭線、皮線、岔口線和楞線等稱謂。類型劃分
清式彩畫分為和璽彩畫,鏇子彩畫,蘇式彩畫。前兩者梁思成總結為殿式彩畫。等級依次降低。和璽彩畫
釋義
和璽彩畫是清殿式彩畫中等級最高的一種,主要用於宮殿,壇廟,陵寢的主殿、堂、門。是在鏇子彩畫基礎上演化而來,繼承彩畫“三段式” 構圖。明中期以前尚無此種彩畫,出現和成型於明末清處之際。等級
三等級按細部主體紋飾不同,可分為以下幾種級:
龍和魚:用於皇帝登基、理政、居住的殿宇,重要壇廟。(一等)
龍鳳和魚:用於帝後寢宮及祭天壇廟 (二等)
龍鳳枋心西蕃蓮靈芝藻頭和魚:用於帝後寢宮及祭天壇廟。(二等)
鳳和魚:用於皇后寢宮及祭祀、神壇的主要廟宇。(二等)
龍草和魚:用於皇宮的重要宮門及主軸線上的配殿、主要寺廟殿堂(三等)
梵文龍和魚:用於藏傳佛教廟宇的主要建築。(三等)
構圖格式
三段式構圖藻頭用“圭線”、“岔口線”與枋心相隔,用“圭線”、“圭線光”與箍頭相隔。
箍頭由“盒子”和兩側的箍頭線組成。
細部主體紋飾為象徵皇權的龍鳳紋,其次還有西蕃蓮紋、吉祥草紋和梵紋(僅用於廟宇)。更多以龍為裝飾母體,定型為行龍、坐龍、升龍、降龍4種。
枋心→行龍,箍頭盒子→坐龍,藻頭→升龍(藍底)或降龍(綠底)。 主要線條及龍、寶珠等用瀝粉貼金,主要以藍、綠底色相間形成對比並襯托金色圖案。
鏇子彩畫
釋義
鏇子彩畫是清殿式彩畫中等級次於和璽的一種彩畫,套用廣泛。多用於宮殿、壇廟、陵寢的次要建築和寺廟等族群中的主次建築。所謂鏇子,即“鏇花”,是 由多層鏇轉的動感很強的花瓣組成的一種團花紋飾。元代即可運用,明代成熟規範,清進一步得到充實的發展。等級
八等級根據用金多少、圖案內容和顏色的層次,鏇子彩畫可分為:詳見
渾金鏇子彩畫
金琢墨石碾玉鏇子彩畫
煙琢墨石碾玉鏇子彩畫
金線大點金鏇子彩畫
墨線大點金鏇子彩畫
墨線小點金鏇子彩
雅伍墨鏇子彩畫
雄黃玉鏇子彩畫
構圖格式
藻頭 紋飾不論等級高低必須用鏇子,其餘部分則可視等級高低而加以變化。箍頭 為正方形,設箍頭線,其內用盒子,上繪圖案。
枋心 為大額枋的1/3,其內紋飾從高到低的層次為:龍紋→龍鳳紋→鳳紋→錦紋→夔龍紋→卷草紋→花卉,最低等級則只畫一黑槓壓心,稱為“一統天下”。
鏇子 可分為8種:勾絲繞、喜相逢、一整二破、一整二破加一路、一整二破加金道冠、一整二破加二路、一整二破加勾絲繞、一整二破加喜相逢。以一整二破為基礎,枋長則加一路、加二路,枋短則勾絲繞或喜相逢。
蘇式彩畫
釋義
蘇式彩畫是清殿式彩畫中用於住宅、園林中的一種彩畫。歷史沿革
源於江南蘇州一帶,傳至北方,進入宮殿成為官式彩畫的一個重要品種。分期
清代蘇式彩畫大體分為兩個階段:早中期官式蘇式彩畫、晚期蘇式彩畫。早中期官式蘇式彩畫:
構圖上大體分三種:
枋心式 與鏇子彩畫相似,藻頭作了變化,換上了錦紋團花、卡子一類圖案,枋心繪龍紋、鳳紋、西 蕃蓮紋。
包袱式 藻頭部分與枋心式相同。包袱內多繪“壽山福海”一類的吉祥圖案。
海墁式 只保留箍頭,枋心、包袱、藻頭一律不畫,使其成為一個開闊的畫面。
特點: 生活氣息少,不夠靈活,完全為工整、嚴肅的殿式畫。
晚期蘇式彩畫:
構圖類別:枋心式、包袱式、海墁式。
包袱式的枋心早期圖案為主演化為以寫生畫為主,寫生畫包括故事情節的人物畫、花鳥畫、山水畫。
枋心式與包袱式一致,海墁式變化不大。
三個等級:高級做法——金琢墨蘇式彩畫
中級做法——金線蘇式彩畫
低級做法——黃線蘇式彩畫
用途:蘇式彩畫多用於園林、住宅的房堂、亭榭、門廊等。
特點:構圖設色富有變化,色調以藍綠色為基調,清雅活潑, 套用廣泛。
構圖格式
枋心 、包袱 、箍頭 、藻頭枋心的形式:
狹長枋心——用於內檐梁架。
包袱枋心——把檐檁、檐墊板、檐枋連成一體。
包袱 邊緣用煙雲。
箍頭 用萬字紋或回紋將檐檁、檐墊板、檐枋連成一體。
藻頭 中畫卡子:
綠底畫軟卡子——檁
藍底畫硬卡子——枋
紅底畫軟卡子——墊板
對比分析
殿式彩畫與蘇式彩畫的不同畫題不同
殿式彩畫:程式化象徵畫題。
蘇式彩畫:寫實的畫題。
殿式尊重構件的結構邏輯,蘇式彩畫突破結構邏輯。
殿式嚴格運用平面圖案,蘇式彩畫熱衷於立體圖案和退暈。
殿式彩畫與蘇式彩畫不同的原因
殿式為莊重的場所,富麗堂皇,要求細部端莊、凝重。
蘇式為住宅較多,輕鬆、活潑、歡快,要求細部多變、風趣、豐美。
創作方式:殿式彩畫重理而蘇式偏情。
殿式重客觀邏輯,蘇式較多地加入主觀意願。
建築創作中的“二律背反”現象:殿式和蘇式在不同場所均有存在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