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定三藩之亂

清平定三藩之亂

平定三藩之亂是發生在清朝初期的一件影響重大的事件。三藩系指清平西王吳三掛、平南王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三藩的建立及其勢力的養成,是清廷利用明朝降將平定及鎮守南方的結果。

清平定三藩之亂

正文

中國清康熙十二年(1673)至二十年,清廷平定藩王吳三桂發動的叛亂、維護國家統一的戰爭。
清初,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統稱“三藩”。他們各擁重兵,分鎮於雲南、廣東、福建,逐步形成強大的割據勢力。康熙十二年八月,清廷下令撤藩。蓄謀已久、勢力最大的吳三桂於十一月發動叛亂,先後奪取貴州、湖南、四川。耿精忠和陝西提督王輔臣、尚可喜之子尚之信等相繼舉兵回響,戰亂逐漸擴大,對清廷形成嚴重威脅。
吳三桂叛亂之初,清軍處處設防,屢戰失利。康熙帝面對危局,排除朝廷內部的議和主張,乘吳三桂主力在湖南與清軍隔長江相持之際,緊急調整部署,派重兵堅守長江沿線要地和江西重鎮南昌、贛州等地,以浙、贛為東線,以陝、甘為西線,分而制之。同時,重用漢將張勇、趙良棟等,鼓勵漢兵立功,並針對叛軍內部矛盾,採取剿撫兼施的策略,竭力分化、瓦解叛軍。
在西線,清廷針對王輔臣動搖不定,一面遣軍分路進討,收復蘭州、秦州(今甘肅天水)等地;一面反覆致書規勸,促其反正。十五年春,撫遠大將軍圖海揮軍擊退吳三桂自漢中北攻陝、甘之師,將王輔臣圍困於平涼(今屬甘肅)。六月,王被迫歸降,清廷詔復其官,並授予靖寇將軍。此舉,動搖了其他叛將,使西線叛軍相繼瓦解,從而打破了吳三桂與王輔臣合軍,東出潼關,奪取中原的企圖。
在東線,耿精忠部攻江西、犯浙江,吳三桂從湖南策應。清定遠平寇大將軍岳樂、揚威大將軍喇布出師江西,收復萍鄉、吉安等要地,將吳軍主力阻於湖南,不得與耿軍會合;奉命大將軍傑書揮軍收復浙江金華,攻破仙霞關(今浙江江山南),直逼福州,迫使耿精忠於十月歸降。繼而,傑書遣師南進,收復潮州(今屬廣東)。叛軍開始瓦解,尚之信不滿吳三桂節制,在清廷招撫下,於十六年五月歸附。

清平定三藩之亂平定三藩之亂
吳三桂勢孤力單,地盤日蹙,為鼓舞士氣,於十七年三月在衡州(今湖南衡陽)稱帝。八月病死,其孫吳世璠繼位,退往貴陽。安遠靖寇大將軍察尼趁機以水陸軍進取岳州(今湖南嶽陽),攻克辰龍關;岳樂率師深入湖南,復長沙,克武岡,占沅州(今芷江);喇布率師復衡州;同時,清將傅宏烈等部,在廣東清軍支援下收復桂林;陝、甘清軍分路南下,收復漢中、重慶、成都。十九年十月,吳世璠再逃昆明。清軍在將軍趙良棟、大將軍彰泰、賴塔率領下,從蜀、黔、桂三路挺進雲南,二十年十月攻破昆明,吳世璠兵敗自殺,殘部6700餘人投降。至此,延續八年之久的三藩之亂被平定。
此戰,康熙帝先翦兩翼,再搗腹心,剿撫兼施,逐個擊破,削平三藩,加強了中央集權,維護了國家統一。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