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造辦處玻璃廠

清宮造辦處玻璃廠成立於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在玄燁、胤禛、弘曆三代皇帝的提倡和扶持下得到了巨大的發展。嘉慶之後仍然持續生產,幾乎每年都為皇家燒造大量的年節進貢的玻璃器,尤其是康、雍、乾三代更是它的極盛期(雍正時該玻璃廠曾遷至圓明園六所),直至宣統三年(1911年)方告結束。

清代對工藝品製作非常重視,內務府專門有一個造辦處負責各類活計的承做,其中就有製作玻璃器的作坊,叫玻璃廠,全稱為內務府養心殿造辦處玻璃廠亦簡稱清宮玻璃廠

玻璃廠成立於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在玄燁胤禛弘曆三代皇帝的提倡和扶持下得到了巨大的發展。嘉慶之後仍然持續生產,幾乎每年都為皇家燒造大量的年節進貢的玻璃器,尤其是康、雍、乾三代更是它的極盛期(雍正時該玻璃廠曾遷至圓明園六所),直至宣統三年(1911年)方告結束。在這二百多年中,集中了一批全國最優秀的玻璃工匠在養心殿造辦處服役。一批掌握燒造玻璃技術的西方傳教士也遠渡重洋,經廣東海關、督撫的推薦,獲皇帝恩準後進入養心殿造辦處玻璃廠行走,這就給玻璃廠的規模、設備、配方,以及工藝帶來了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例如,在《清內務府養心殿造辦處各作承做活計清檔》中記載,康熙年間玻璃廠工匠程向貴燒造的雨過天晴刻花套杯,其裝飾手法為受西方金剛鑽刻花玻璃影響的陰刻花紋,因此可以肯定康熙時玻璃廠已經有西方傳教士在行走。
玻璃廠最為輝煌的時期在乾隆中期,在西方傳教士的幫助下,創造性地燒造成功了金星玻璃、攪胎玻璃等等傑出的藝術品種,目前流傳於世的清代玻璃器佳作絕大多數都是這個時期玻璃廠的作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