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清官亭 ,是昭通的城市名片。說起清官亭,昭通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清官亭,座落於昭通城西北隅,原名“三多塘”,始建於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
人文歷史
清官亭原名叫“三多塘”。說起它的取名還得從源頭說起。嘉慶十三年,陝西三原舉人王禹甸任恩安縣令。當時的恩安縣人口數萬,而城裡僅有兩個容積不大的水塘從城郊大龍洞引水儲存供居民炊飲濯洗之用。由於所存有限,特別是遇到天旱少雨之時,城內用水告謦,居民為水苦為水愁。王禹甸的若干前任對此也束手無策,他上任後,通過調查走訪,帶頭捐資並倡導紳商集資,於城北選址興建。“令甫下,民爭之,閱五月而池成。既乃建廟以祀龍神,前列船房,左立仙閣,池中砌石架為歌台。”主修工程告竣王禹甸為它取名“三多塘”。“三多”出自於《玉海》:“看多、做多、商量多也。”取名“三多”是王禹甸自勵、自勉,也有勸喻世人之意。當然,在老百姓的眼裡,“三多塘”解決了大家的愁苦,自然釋為“多福、多祿、多壽”之類了。
“三多塘”易名為“清官亭”是王禹甸離任後的清嘉慶十六年夏,時年天大旱,城內另外的兩個池塘已經乾涸,幸有“三多塘”之水解居民之需,“萬家火食惟籍,是以免涸鮒之傷。”老百姓為感念王禹甸修“三多塘”,不約而同地將“三多塘”改成了“清官亭”(因亭中蓋有供奉神靈的樓亭而故名)。
昭通清官亭公園從1982年建成至今已有快20年的歷史了,為了突出精緻,彰顯現代化及人性化特性,全力打造一個環境優美、公益設施完善、可游性高的綜合性公園,在昭通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新的昭通清官亭公園與2011年10月份開始籌建。到2012年7月份,為完工的新昭通清官亭已經展現出了它迷人的風景一角。
此次清官亭公園改造工程的總體規劃分為主席像廣場、音樂廣場、山水園林、遊樂場、商業建築、荷花園等六個片區,地道的江南蘇式園林風格,連園中的廁所都是仿古建築,原來的旱噴池廁所改成水沖池廁所。在園中,將新增加古樹大樹,植物物種預計達到100餘種。園中亦將新增150個座位,充分的滿足市民休閒娛樂需求。今後公園的水整體循環,從北環路和北延線進水,經過中部片區、亭子片區進入主席像廣場,最後的污水進入公園路的污水管道。
站在清官亭改造工程項目的大幅效果圖前,仿佛已置身於江南水鄉,塔樓與水榭交相輝映,斗拱飛檐、亭台樓閣掩映於綠樹叢中,絲絲水線如雨如霧,碧桃方綻,紅雲朵朵,柳絲依依,花香襲人,游魚戲萍,讓你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旅遊價值
主席像廣場片區,除原有的主席像廣場繼續保留外,廣場中心將設定旱噴,西北面增種大樹,設定座椅,給市民提供充分的活動空間,提供一個納涼休閒的好去處;園區內,小部分增設活動區域和公共設施,以豐富市民們茶餘飯後的精神生活;在原來的清官亭亭前增設水幕電影,增進清官亭公園的現代化氣息;為了吸引更多的遊客,方便城區多方位入園,經過項目規劃組的細緻研究,決定開闢東門,是清官亭改造工程中的一大亮點。
新的清官亭公園將原來園林所的苗圃改造成荷花園片區,打造5.8畝荷花園,並在荷花園內建設涼亭、觀景台等,切實解決了池水污染、景觀單調等問題,可謂是一舉多得。為了獲得原生態效果,他們還將把所有的水岸用天然千層石處理,並在空落之處設定大型假山,真正製造出一個天然靈動的現代化城市園林。
為了突出改造後清官亭公園的精緻性,施工單位將汲取以往公園建設過程中產生的各種教訓,杜絕各種後遺症的發生,打造多個精品園中園,積極探索新型的管理模式,以現代化的科學性管理恢復清官亭的熱鬧場景。
經濟與文化價值
香柏古木參天、廊橋迂迴曲折。清官亭不大,但它卻承載著昭通厚重的歷史人文,到過昭通的人,如果說沒到過清官亭,就像去過北京卻沒到過天安門廣場一樣遺憾。它秉承的是中國園林藝術博大精深的傳統。
近幾十年來,昭通幾乎沒有太大的變化,而如今,仿佛睡獅覺醒,全城突然掀起建設高潮,這給曾有“小昆明”之稱的昭通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
據了解,改造清官亭公園將投資2000萬,在清官亭公園後大門西側和原老廁所處,建1950個平方的商業用房。一是以彌補公園內部的建築密度,完善公園配套設施;二是採取公平公正的方式進行拍賣,為公園的建設籌措部分資金;三是商業建築的立面背景起到很好的裝飾作用。改造後的清官亭公園完全免費向市民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