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園林景區內種有各種果樹和奇香異木。果木中有每年最早和最遲收獲的荔枝品種,有楊桃和良種番石榴。有玉蘭樹、含笑樹、米蘭樹、桂花寄生樹、正宗西藏紅花樹等諸多奇異花木。後二種是極為難得的藥用花木。 這是一大特色。另一特色是住宅樓梯是優質木料無柱螺旋型,套用精確力學原理單邊靠牆建造,旋轉而上最高層,以供人們上落。這在當時嘆為觀止。
景觀
橋梓村是常平古村落的集中點,整個古村落還保留著古時巷道、建築群的布局,行走其間,宛如回到那個悠遠的年代,一股天地悠悠獨愴然的感覺油然而生。在古建築群中,周氏祠堂、浣薇書屋和培秀宅第是最富特色的三處建築,村中還有一間建築名為“人瑞園”,因為村中幾位長壽老人正居住其間而得名。村口直道而行,當兩旁的叫賣吆喝聲逐漸拋在腦後,這個常平橋梓、蘇坑、下三村周姓共同供奉的宗祠逐漸呈現在眼前。據考證,周氏宗祠建於明末清初,迄今已有370餘年歷史,堂前保留的一座古村角樓——“門前下”,是古時村落的入口。
百餘年歷史的浣薇書屋是一座硬山頂,建於清鹹豐年間,是家族子弟讀書之私塾。磚木結構的兩層樓房,建築面積近200平方米。右邊為正堂,共分三室,由天井分隔;後兩堂室為書屋的主要部分,前檐加了卷篷屋頂,前檐木雕斜撐工藝精美。
培秀宅第的住宅區可園,分兩個時期建築而成,最早建築的部分是古老式磚木結構,建於清光緒年間,後期建築的是1940年前後,擴建了混凝土鋼筋結構的一座多層高樓,位於園中的後左角。因此,整座庭苑是古老式與現代式參半的居所。庭苑中尚保留著黑陶大金魚缸一個,是光緒年間製品,原來是一對,另一個存放在肇慶博物館中。還有秀祉公祠、抗戰炮台等極具歷史意義的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