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館大庫

清史館大庫

清史館大庫是中華民國時期用來保存編修清史所用檔案資料的庫房。原為清代國史館大庫。位於北京故宮東華門內。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為纂修天命、天聰、順治三朝歷史而設國史館,史成即撤,至乾隆三十年(1765)遂為常設。1914年北洋政府在國史館舊址成立清史館,庫房亦轉歸其屬。1928年6 月國民政府派易培基接收故宮,清史館大庫亦於6月28 日被接收,全部檔案封存。1929年10月庫內檔案、圖書分交故宮博物院文獻館和圖書館保管。文獻館將檔案集中到故宮內南三所分類整理。存於大庫的檔案,主要是乾隆三十年後收集來的檔案及編纂的稿本,也有少量清史館時期修撰的稿本和收集的檔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清史館大庫仍是保存明清歷史檔案的庫房之一。1962~1963年曾大規模修繕,較好地解決了庫房防潮通風問題。1976年庫內檔案遷入西華門新建庫房,清史館大庫遂改藏文物。

基本信息

簡介

中華民國時期用來保存編修清史所用檔案資料的庫房。原為清代國史館大庫。位於北京故宮東華門內。

沿革

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為纂修天命、天聰、順治三朝歷史而設國史館,史成即撤,至乾隆三十年(1765)遂為常設。1914年北洋政府在國史館舊址成立清史館,庫房亦轉歸其屬。清史館在館長趙爾巽主持下,組織近百人,利用大庫所藏檔案資料,以14年時間,於1927年編成《清史稿》。書成,清史館停辦。1928年6月國民政府派易培基接收故宮,清史館大庫亦於6月28日被接收,全部檔案封存。1929年10月庫內檔案、圖書分交故宮博物院文獻館和圖書館保管。文獻館將檔案集中到故宮內南三所分類整理。

存檔內容

存於大庫的檔案,主要是乾隆三十年後收集來的檔案及編纂的稿本,也有少量清史館時期修撰的稿本和收集的檔案。其中包括:各處咨送的運河奏摺檔、考察憲政奏摺檔、八旗公侯伯襲職檔等;從內閣借調的史書、絲綸簿、綸音簿、外紀檔等;從軍機處抄錄的上諭檔、月折檔、奏議檔、議復檔、奏摺檔、奏事檔、廷寄檔等;國史館編的長編、本紀、傳、表、志;清史館編的傳、表、志;清歷朝所修實錄稿本、起居注稿本和內起居注、列傳稿本;官員履歷以及人事、經費、庶務檔案,已故官員事跡、旌表節婦等檔案。

更改用途

1933年文獻館檔案南遷,清史館大庫檔案共83箱隨遷,1949年後陸續運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清史館,大庫仍是保存明清歷史檔案的庫房之一。1962~1963年曾大規模修繕,較好地解決了庫房防潮通風問題。1976年庫內檔案遷入西華門新建庫房,清史館大庫遂改藏文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