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混元樁是內功中的一種養生樁法,入門採取站式,練成之後行氣坐式、臥式均可,進入到較自由的一種境界。不易自學,有名師或者練成者帶習。
入門
1、起式
身體正立,兩腳分開與肩同寬(這一點很重要,自己不易體會,要讓別人看你是站得掌與肩同寬),腳尖向前,不允許有內外八字,全腳踏地,肩井與湧泉一線,站好了這一點,足心會有發熱或發麻的感覺。雙手自然下垂,雙眼目視前方(可閉眼進入凝神)。
起式的目的,一是凝神[從思想上做好練功的準備],二是體會氣血的運行,從而進入持樁狀態。
2、站樁
雙手緩緩上提到胸前,雙手外拉而抱圓,同時裹胯而曲膝.(雙手的姿勢可隨意,主要是調節身體平衡用的,每個門派的手姿勢都不同,道理都一樣)。
要點如下:
一開始,因為要進入姿勢矯正期,為了保持身體的可弓背,在後期,胯打開後需脊柱正直,是氣機發動的關鍵,此點必須做到。頭正,頦微內收。這是軀幹的要點。
兩手指尖相距一拳之遠,指尖相對,掌心向內,十指自然分開,手掌與胸距約30公分。[雙手放在肚臍以上肩部以下的部位,具體可視個人的情況而定]手略高於肘,肩井要松,這是內力導於稍節的通道。內抱外撐,站到一定程度,自可體會深切。還要做到肘橫腕挺。這是上肢的要點
初學者下肢不能做到完全放鬆可試試胯往外打開,腳尖向內傾一點,在外腳背形成支點。初期,膝蓋可向前曲,後期要慢慢把重心放在胯部下面,最終使小腿與大腿成90度,大腿與上半身成90為最終形態(簡單的說,就是像坐凳子上一樣)。一開始姿勢不可能做到,在長期修煉後才能做到,也就是說,一開始只是矯正骨骼的形態,使骨骼韌度提高,後期使上半身骨骼矯正,使從腳底下傳上來的能量暢通無阻。
站樁時呼吸自然,身心放鬆[非常重要的一點,練功中要注意全身肌肉放鬆,心態平和,只有這樣站得才會輕鬆。]
在站樁中要留意,如果覺得某一部分“走形”,用雙手的去體會身體左右的偏差,用雙手和身體的距離去體會前後的偏差,必須慢慢就矯正,不可操之過急,如果有人在旁邊護法那再好不過了,就叫別人提醒,看是可以,但身體不能動,以免和之前的姿勢有偏差,就儘量不要看。
3、收式
雙手往邊收好,雙腿站直,可左腳向右收,可右腳向左收,收的時候比如左向右收,左腳就腳尖往右邊擺90度,然後向右擺180度,著和樣把腳合到右腳為止,可能會聽到骨骼的聲音,那是放鬆骨骼的一種方法。
預備式
並步直立,兩眼平視,精神內斂,呼吸平緩。
動作做法
身體重心微移向右,左腳向左側開步,間距同肩寬,腳尖朝前,眼平視;要求緩慢開步,起步時吸氣,落步時呼氣。兩手心相對,五指自然分開,以拇指尖領勁,兩臂向前上舉起至拇指與肩齊高,緊接著肩、肘、腕關節微向下松沉,兩手手指向內回至間距約10厘米,肩、背、肘向外微微撐開,使兩臂棚圓;同時,兩腿微松胯屈膝,使重心微微下降,眼仍平視。要求動作緩慢,起臂時吸氣,向下松沉時呼氣。
收勢
重心移向右腳,然後收並左腳,兩臂自然下垂如預備勢。要求收步時吸氣,落臂時呼氣。
動作要領
渾元樁要求做到“上懸下沉”“前後撐”“四平”“四到”。所謂“上懸下沉”,指頭頂百會穴要有向上領起之意,似有繩懸一般;頭頂以下部位則儘量隨地球引力放鬆下沉。人體經此上下對拉,促成頭頂百會穴、鼻下人中穴、腹部丹田穴和襠下會陰穴上下對照成一條垂直線。這條垂直線與身體重心的投影線正好重合。做到“上懸下沉”後能鬆開身體各部關節,出現沉肩、墜肘、塌腕、松腰、落胯的形態。所謂“前後撐”,指兩臂含有向前向外的勁,背部含合向後的撐勁,使背、肩、臂、手構成一個呈內合之形、含外開之勁的圓。所謂“四平”,包括頭平、肩平、膝平、腳平。頭平指頭頂平正,頸項順直;肩平指兩肩放平,不聳歪斜,肩平則身正;膝平指兩膝齊平,無前後交錯,無高低不等,無左右歪斜,膝平則腿正;腳平指兩腳掌齊平,腳底全腳掌著地,十趾抓牢。所謂“四到”,指意到、氣到、力到、身到。
練習步驟
首先運用“消除妄動,從靜中獲得”的原理,鍛鍊丹田內氣;然後,運用“以意領氣”,在身內周流的原理,鍛鍊氣血流暢、隨意運使的能力;最後,運用“應外誘潛,從動中獲得”的原理,以意念體會人身內氣與外界大氣相互交融流轉。在持之以恆的練功過程中,要注意貫徹“微量遞增,從有限中求無限”的原理。
注意事項
1、不可以在電風扇下和冷空調房裡練功,易感風寒;
2、站前喝口水,因為站的時候會出汗。
3、可以酒後站樁,不可以事後站樁(房事後)。
4、初煉者,應該避開颳風.下雨.雷鳴時站樁